日常观测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海水养殖实用技术手册》第127页(3218字)
日常观测是虾池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把握养殖水体及对虾现状的重要手段,是决定养成各项技术措施的重要信息依据。日常观测的主要内容有:
(一)水环境因子监测 监测内容包括海水温度、盐度、pH、溶解氧、氨氮、化学耗氧量(COD)、有毒重金属离子浓度、水色、透明度、赤潮生物量、底色变化、海水内异养细菌数、弧菌数、基础饵料生物组成及密度等。其中短期效应较大的如水温、溶解氧、pH、氨氮、水色、透明度、异养细菌等以每天监测为好。其他因子需定期测定。
对虾诸种类养成期水质指标的一般要求,除了水温、盐度等各有不同的范围外,其他略有相似,如:pH7.6~8.6;铵态氮(以—N计)0.2毫克/升以下;溶解氧(DO)4毫克/升以上;透明度25~35厘米;水色浅绿色(绿藻)、黄绿色(硅藻+绿藻)、浅褐色(硅藻)。海水无异臭味;有毒金属离子浓度不超过国家渔业水质标准所规定的范围;弧菌总数:池水不超过1000个细菌/毫升,池底表土不超过10000个细菌/毫升(以MPN法测定);池底硫化氢浓度不超过0.1毫克/升;池底氧化还原电位势不低于-50毫伏;池底表土有机质含量不大于5毫升/升;池底无黑化,无臭味逸出。
(二)对虾生长情况的测定 对虾的生长情况不仅反映着养殖措施是否正确,而且也是确定投饵质量和数量的依据,最少每10天测量一次,每次随机抽样50~100尾测量,应在池中分几处取样,可以用旋网捕捞。测定工作以早晨和上午较好,夏季应避开炎热的中午。
对虾的生物学体长系指自眼柄基部至尾节末端的长度。体重不需逐一称量,可做一个密网袋挂于船旁水中,将各点取得的样品放在一起,最后挖干称重,以求出平均体重。
中国对虾在当前的养殖条件下,前期8厘米以前每10天生长1~1.5厘米,中期为0.8~1厘米,后期为0.5厘米以上,若低于上述指标,应分析原因,改进管理措施。
(三)对虾活动情况的观察 在正常情况下,对虾静息池底或游动觅食。体表光洁,颜色鲜亮,反应敏捷。如发现在集中摄食的时间里仍长时间环池游动,则说明饵料不足;在没受惊扰的情况下频频跳动,可能有害鱼追逐,或氧气不足,或体附寄生物;若出现全池跳虾,则表明水情有变,水质不良;当对虾虾体纤弱,活动力弱,体色变深(黑褐色),甚至体壳附着杂藻,肠道粗而弯曲,则因水老、饵缺、蜕皮困难所致。
在养成的中后期,由于对虾密度过大,残饵及排泄物的大量积累以及换水不足,常常发生对虾缺氧浮头现象,浮头时,对虾分散游动,方向不定,游动缓慢无力,时而眼睛、触角露出水面,呈鱼蹀水状以吸取水表氧气。其时受到刺激,也不起水跳跃。根据对虾在水面的状况,可分明浮头(眼睛、触角露出水面)和暗浮头(虾体浮起,但眼睛和触角未露出水面)两种状态。对虾浮头多发生在高温期闷热无风的天气,一般在黎明前出现,日出后基本消失。若半夜发生或日出后继续浮头,表明虾池缺氧情况已相当严重。对虾浮头前可能出现的征兆是:天气闷热,池水平静,或大风过后,晚上突然止风,池水溶解氧降到1.5毫克/升左右,虾群出现异常活动;原生动物大量繁殖,池水透明度增大到1米以上;浮游植物过量繁殖,透明度小于20厘米;池底黑区扩大,且有臭味逸出;入暮后虾池周围出现大量蚊虫;海鸥池上空盘旋,集聚;糠虾、鱼类聚向池边或产生浮头;轮虫、夜光虫等大量繁殖使池水呈现微红等。当发现浮头征兆,即应继续周密观察,采取如下急救措施:立即停饵或减饵;迅速换水、充气、增氧,紧急时可以氧气瓶或化学增氧剂(如双氧水1毫克/升)处理;要保护池底,切勿搅起池底污泥。
(四)胃饱满度的测定 取一定量的对虾,从头部背面透过甲壳观察胃饱满度。根据虾胃中食物的多少,可分为饱、半饱、残、空四级,具体分法为:饱胃,胃腔内充满食物,胃壁略有膨胀;半饱,胃含物占胃腔的1/2以上,或占据全胃,但胃壁不膨胀;残胃,胃含物不足胃腔的1/4;空胃,胃腔内无食物。一般在投饵后1小时左右,饱胃(包括半饱)率在80%以上,投饵之前饱胃率在20%左右,则投饵适宜。若投饵后1小时饱胃率低于60%,则饵料不足;若投饵前超过40%,则投饵过量。胃多不饱而饵料剩余,则饵料质量差或已变质,对虾拒食之;胃饱满但对虾生长缓慢,则饵料营养不全或不易消化。“黑胃”或“绿胃”多因缺饵而误食污泥或不消化的植物。要结合胃含物分析,随时进行饵料调整。
(五)池塘中虾数的估计 准确地估计池内对虾尾数,是合理投饵、准确估产的重要依据。由于对虾有游动和集群的习性,不易一次测准,应多种方法配合,多次测定和分析。目前常采用的方法有:
1.罾网测定法 此法适合测定2~3厘米的小虾。即在池内以已知面积的小罾(抬)网多点抬虾,求出单位面积的对虾数,从而求出全池对虾数。
2.旋网定量法 此法适于中国对虾等白天活动的虾类,且体长6厘米以上的对虾群体。即根据池形及沟、滩面积之比,在池内多点取样。利用如下公式,求出池内对虾数。
式中 K——网口收缩系数,其值随水深而增大。
3.拖网定量法 此法适用于潜砂的虾类。如日本有人用桁拖网定量日本对虾。沿池底拖过后潜砂的对虾纷纷入网,然后按拖过的面积和入网虾数计算全池虾数量。
4.标志法 养殖后期可做一次标志法计数。根据池塘大小,在不同位置捕取500~1000尾对虾,剪去一侧尾肢,放回原池,1~2天后再用网在该池不同部位捕虾,使重捕剪尾虾的数目至少达总剪尾虾数的1/10,最后以下式计算:
5.饵料反推法 根据对虾实际摄食情况进行反推算。即按照初估虾数准确投入一定量饵料,再观察对虾实际摄食状况(胃饱满度和剩饵状况),进行数次调整后,以较合理的日投饵量反推对虾尾数。
6.经验成活率推算法 首先测准入池虾尾数,再参考清池效果、虾苗质量和规格、有无浮头、虾病、虾逃等异常情况,主要根据投苗后不同生长时期对虾的经验成活率,计算对虾的存池数,以此做为估计对虾各生长阶段存池数的主要参考依据。
以上各法可结合采用,综合分析、估算。
(六)安全检查 在养成过程中,应经常巡池,密切注意对虾动态及环境突变,以防意外事故发生。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有:
1.检查闸门是否严密,坝堤有无漏洞,网具是否破损,并注意池内水位变化。
2.观察池内水色有无异常,池内及水源有无赤潮发生。
3.观察池底污染状况,注意池底的“黑化”程度和范围变化。
4.观察池内丝状藻类、沟草等繁殖状况。
5.观察对虾有无反常行动、浮头和疾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