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心虫类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北方果树病虫害防治手册》第65页(5610字)

蛀食苹果的食心虫有桃小食心虫、苹果小食心虫、白小食心虫3种。从当前对苹果为害程度上看,桃小食心虫最严重。三种食心虫的形态特征和被害状如表1-1:

表1-1 三种食心虫的形态特征和被害症状

1.桃小食心虫 桃小食心虫属鳞翅目蛀果蛾科,简称“桃小”。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主要为害苹果、枣、桃及梨等果树,是造成这些果树减产、果品质量下降的重要害虫。

【形态特征】:

成虫:灰褐色。前翅灰白色,上面有一个三角形蓝黑色的大斑纹。雄成虫下唇须短而向上翘,触角每节腹面两侧具有纤毛;雌成虫下唇须长而直,向前伸出如剑,触角每节腹面无纤毛。

幼虫:圆筒形,肥胖,橘红色或桃红色。

茧:越冬茧扁圆形,质地紧密,像一层皮纸,由幼虫吐丝缀合土粒而成;夏茧纺锤形,长7.8~13毫米,质地疏松,一端有羽化孔。

卵:近圆形,表面密生细的刻纹,顶端生有2~3圈“Y”形刺毛。初产时为淡黄色,以后为橙红色(图1-12)。

图1-12 桃小食心虫

1.成虫 2.卵 3.幼虫 4.蛹 5.冬茧 6.夏茧

成虫:体长14~18毫米,翅展30~38毫米,灰褐色。前翅有褐色肾形斑纹及环状纹,肾形纹前方前缘上具褐纹2条,肾纹外侧具褐色宽横带,端区各脉间生有黑点。后翅淡褐至黄白色,端区黑色或深褐色。

卵:半球形,0.44~0.48毫米,初乳白色后黄白色,孵化前深紫色。

幼虫:体长30~42毫米,体色因食物或环境不同变化很大,由淡绿、淡红至红褐或黑紫色。以绿色型、红褐色型常见。绿色型,体绿色,背线和亚背线深绿色,气门线淡黄色,体表布满褐色或灰色小刺。红褐色型,体红褐或淡红,背线和亚背线淡褐色,气门线白色,毛瘤黑色。腹足趾钩为双序中带,两根前胸侧毛连线与前胸气门下端相切或相交。

蛹:长17~21毫米,黄褐色,腹部第5~7节的背面和腹面有7~8个半圆形刻点,臀棘钩刺2根,尖端微弯。

【发生规律】:

桃小食心虫在不同地区、不同果类上发生世代不相同。黑江、吉林和内蒙古南部、宁夏、陕北及甘肃为一年1代;辽宁(辽南、辽西)、山东、河北、山西和陕西关中一带一年1~2代。各地均以老熟幼虫做扁圆形的“冬茧”越冬,越冬的主要场所在苹果园以树干为中心,1米半径范围的表土中和堆果场附近的土壤中。越冬幼虫死亡率为40%~50%。越冬幼虫从5月末至7月中旬陆续出土,出土盛期在6月中下旬。越冬幼虫出土数量与盛发期前10天的降雨量有密切关系,当降雨量达到10毫米以上,6月中下旬即连续大量出土;气候干旱,则出土量少,出土期也稍推迟。

越冬幼虫出土后,多向树干方向爬行,常依傍土、石块或杂草、茎秆等结纺锤形夏茧化蛹。约经15~18天,羽化为成虫。越冬代成虫发生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下旬,盛期在6月末至7月上旬。初期出现的成虫,往往由于气温低不能交配、产卵和繁殖,谓之“无效虫”。成虫白天静伏,夜间活动,以午夜0~2时最盛。产卵前期为2~3天。在适宜温度条件下,每成虫产卵200~300粒。成虫产卵有一定的趋性,越冬代成虫产卵趋向中熟品种,特别是金冠品种为多,而晚熟品种国光很少见卵。第一代成虫产卵,却以国光品种为多。产卵位置绝大部分是在果实上,极少数产在叶、芽、枝上。卵在果实上的分布规律是95%的卵产于萼洼内,5%产在梗洼内,偶尔产在叶背、叶腋或果实粗糙处。卵期约为1周。幼虫孵化后,在果面爬行十几分钟至数小时,然后蛀果,大多从果实胴部蛀入,直达果心,先食果实种子,后潜食果肉,在果实中为害20余天。老熟后咬一个香头大小的圆形脱果孔,钻出落地。7月底以前脱果落地的幼虫都结夏茧化蛹,再变成蛾子继续发生第二代;8月初以后脱果的幼虫结夏茧的数量少,结冬茧的比例逐渐增加;8月底以后脱果的幼虫则全部结冬茧越冬。

内蒙古、新疆一年3代,华北4代,长江流域以南5~7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第二年春季气温达15℃以上时开始羽化。在华北地区4月中下旬开始羽化,5月上中旬进入羽化盛期。第一代卵见于4月下旬至5月底,第一代成虫见于6月初至7月初,6月中旬为盛期,7月份为第二代幼虫为害盛期,7月下旬进入第二代成虫羽化和产卵盛期,第四代卵见于8月下旬至9月上旬,所孵幼虫于10月上中旬老熟入土化蛹越冬。第一代主要于麦类、豌豆、苜蓿等早春作物上为害,第二、第三代为害棉花,第四代为害番茄等蔬菜,从第一代开始为害果树,后期较重。成虫昼伏夜出,对黑光灯趋性强,萎蔫的杨柳树枝条对成虫有诱集作用,卵散产在嫩叶或果实上,每雌可产卵100~200粒,多的可达千余粒。产卵期历时7~13天,卵期3~4天,孵化后先食卵壳,脱皮后先吃皮,低龄幼虫食嫩叶,2龄后蛀果,蛀孔较大,外具虫粪,有转果习性,幼虫期15~22天,共6龄。老熟后入土,于3~9厘米处化蛹。蛹期8~10天。该虫喜温喜湿,成虫产卵适温23℃以上,20℃以下很少产卵。幼虫发育以25~28℃和相对湿度75%~90%最为适宜。北方湿度对其影响更为明显,月降雨量高于100毫米,相对湿度70%以上为害严重。

【防治方法】:

该虫的防治关键是做好预报工作,采取树下防治为主、树上防治为辅,人工与药剂相结合的防治策略。

(1)预测预报工作是适时防治桃小食心虫的关键

①越冬幼虫出土期预报 在幼虫出土前,选上一年发生严重的苹果树5株(或于秋季采收时取大量虫果堆放在测报树下),将树盘整平耙细,筛上一层细土,在距树干60厘米范围内,均匀放置瓦片15~20片。开始每2~3天检查一次有无出土的幼虫或夏茧,记数后将虫取出,发现有幼虫之日即幼虫开始出土期,此后每天上午检查一次,若天天都有幼虫出土,且数量日趋增加,表示幼虫开始进入出土盛期。

②成虫发生监测 采用桃小食心虫的性诱剂进行监测,连续三天诱到成虫时,即为幼虫始盛期,开始地面防治。

③调查卵果率 成虫出土高峰后3~5天,选主栽品种5株,均匀分布园内,每株按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每个方位在高约1.5米处定果20~40个,2天查卵一次,记数后将卵抹去。当卵果率达到0.5%~1.5%时,进行树上防治。

(2)生物防治

①保护增殖天敌控制食心虫的为害 桃小食心虫的天敌很多,蚂蚁、步行虫、蜘蛛是地面捕食幼虫的最好天敌;花蝽、粉蛉、啮虫、瓢虫在树上捕食卵粒。桃小食心虫幼虫的寄生蜂有:甲腹茧蜂、齿腿姬蜂、长距茧蜂和桃小白茧蜂等。果园植被多样化有利于天敌的保护和增殖。试验结果证实,在果园种植或保留有利于天敌增殖的植物或杂草,与清耕园相比,可使地面捕食性天敌如蜘蛛和步甲的数量增加5~10倍,桃小食心虫数量下降40%~60%。

②加强生物防治的比例,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生物防治除了自然天敌的保护利用外,应用生物制剂代替化学农药。土施芜菁夜蛾线虫(Steinerneina oarpooaps)、异小杆线虫和格式线虫和白僵菌防治桃小效果显着,每公顷施15亿条线虫,虫果率仅为1%,而40%辛硫磷200倍,虫果率为3%,其防治成本也由化防的17.0元降至10.0元,Bt乳剂防治桃小食心虫虫卵效果也很好。

(3)化学防治

①加强地面防治

地面施药的时期和次数:根据监测越冬幼虫出土的数量增长,掌握幼虫出土的始盛期,即幼虫出土数量突然增加的时候,开始第一次施药,以后每隔10~15天进行第二次、第三次施药。但必须注意雨量的变化。10毫米以上降雨量就能促使幼虫大量集中出土,雨后2~4天施药。

地面施药的方法及范围:先把树盘中杂草锄净、整平之后,于全树盘范围内施药。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多集中(约占全树盘总虫量的2/3)在树干周围1米内,但1米以外的区域也不容忽视,所以强调全盘施药。

地面防治的药剂:防治桃小食心虫越冬后出土幼虫的生物制剂有:芜菁夜蛾线虫、Bt;化学药剂有:25%辛硫磷微胶囊剂、40%辛硫磷乳剂、40.7%乐斯本乳剂。

②树上按卵果率化学防治指标挑治 当卵果率达到0.5%~1.5%时(根据产量计算,大约相当于公顷产苹果37500~18750~12000千克喷药所挽回损失与防治费用之比)进行挑治。使用药剂有Bt乳剂500~600倍,青虫菌6号、苏脲1号、除虫脲3号1000倍、850系列蛔蒿素500、700倍液,对天敌杀伤力小,不污染环境,是首选药剂,当虫口数量较大时可用20%灭扫利3000倍液、乐斯本3000倍液。

(4)物理防治 主要是清洁果园。

①收集虫果。幼虫蛀果为害期间,经常摘除树上的虫果和拣拾地面落果,加以深埋、造酒或喂

②消灭堆果场的越冬茧。诱集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在树干周围1米范围内,堆一层10厘米的细沙或覆草,诱集桃小食心虫在此越冬。越冬完成后,筛出越冬虫茧深埋。

③果实套袋。套袋应于产卵前完成,于9月上旬去袋,可防治桃小等多种食果害虫。

④地膜覆盖树盘。在越冬幼虫连续出土时,在树干1米范围内覆盖地膜,周围用土压实,可有效消灭出土幼虫和防止越冬成虫飞出,同时还起到保墒、增温和灭草的作用。

⑤果园养

⑥栽种苹果树时不要与桃、梨混栽在一起,减少转移寄主。

(5)性诱剂监测、诱杀和迷向桃小食心虫应用性激素监测防治桃小食心虫具有测报灵敏度高、选择性强、使用简便、费用低、效果明显的特点。在虫果率6%以上的果园应年年进行预测,不可间断。采用诱杀法和迷向法必须在虫果率5%以下的果园进行,方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在雄成虫出现高峰6~7天后,田间卵果率达到0.5%~1%防治指标时,进行树上喷药防治,效果最佳。在苹果中、晚熟品种中,越冬代成虫在国光园发生量比金冠园大2倍,而第一代成虫发生量金冠反比国光品种大5倍多。桃小食心虫喜欢在中熟品种上产卵,早、晚熟品种上产卵极少。在中熟品种中最嗜好的是金冠,其次是红玉、元帅、倭锦等。

2.棉铃虫 棉铃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又名棉桃虫、钻心虫、青虫和棉铃实夜蛾等,除为害棉花外,在果树上还为害苹果、梨、柑橘、桃、李、葡萄、无花果等。幼虫食嫩梢和幼叶,呈孔洞和缺刻,蛀果成大孔洞,常引起腐烂脱落。

(1)搞好预测预报。

(2)农业防治。果园内不要种植棉花、番茄等易诱其产卵的农作物,以减少产卵量。

(3)生物防治。在2代棉铃虫卵高峰期后3~4天及6~8天,连续喷射2次细菌性杀虫剂,如Bt乳剂、HD-1苏云金芽孢杆菌制剂或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

(4)利用高压汞灯、黑光灯或杨枝把诱蛾。

(5)抓住孵化期至2龄幼虫尚未蛀入果内时,喷射25%灭铃王乳油2000倍液或26%抗铃净乳油1000倍液、21%灭杀毙(增效氰)乳油4000倍液、2.5%功夫(氯氟氰菊酯)乳油5000倍液、天王星(联苯菊酯)乳油3000倍液、20%甲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30%杀虫威乳油1000倍液等。对棉铃虫已产生抗性地区可喷洒26%灭铃灵乳油2000~3000倍液。或用25%康克畏乳油500~600倍液(北京怀柔植物激素厂生产)。控制棉铃虫为害果树的关键,在于全面控制棉田和其他主要寄主上的害虫,以控制虫源。必要时可选用25%杀虫双或20%氰戊菊酯、50%氧化乐果、2.5%功夫乳油、50%对硫磷等杀虫剂加入等量消抗液,防效明显提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