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管理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淡水养殖实用技术手册》第379页(1102字)

(一)水质调控 整个养殖期间,主要采取“三调”措施。①调新:即注换新水,6~9月,每隔5~10天换水1次;春、秋季每隔2周换水1次,每次换水水深20~30厘米,先排后灌。②调优:即调节pH,将pH控制在7.5~8.5之间。采用生石灰,每10~15天1次,用量每667米2每米水深10千克,不但提高pH,同时增加水体钙离子浓度,供给河蟹吸收。③调活:即施用光合细菌调活水体,每667米2用量15~20千克,每半月施用1次,拌土底施或用水稀释全池泼洒。通过这三个调节,具体要求溶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透明度40厘米以上,pH在7.5~8.5之间,真正达到“清、新、嫩、爽”的目的。调节水质的同时,还须调控水位,按照“前浅、中深、后稳”三个阶段来进行。5月上旬前保持水位0.6米,7月上旬前保持水位0.8~1米,7月上旬后保持水位1.5米。9~10月稳定在1米左右,高温季节适当加深水位,以防水温过高,影响河蟹蜕壳生长。

(二)日常管理

1.常规检测 定期检测养殖河蟹的生物学性状,养殖池塘的水化指标,并做好记录。内容包括水样的采集、处理与保存。一般采样应能代表蟹池水域的全面性,最好上午进行;采样次数多少可根据需要而定;采样深度应视水深状况,每隔一定距离采集一层,采取低温保存。渔业水质的分析项目,主要考虑与河蟹养殖关系最密切的若干理化因素。常规的标准分析方法,是目前水质分析的主要方法。

2.日常工作 做好每口池塘“塘头档案”,包括放种和收获日志、投饲日志、病防治与水质管理日志、收入和支出情况。坚持专人值班,早晚巡塘检查,检查河蟹活动是否正常,勤做清洁卫生工作,以改善水质;检查池中是否有敌害生物,及时清除敌害生物;检查蟹池防逃设施,勤维修保养。此外,要尽量保持蟹池环境的安静舒适,不要过多地干扰河蟹的摄食、蜕壳过程,喂饲料、打扫食场要轻,以提高蜕壳蟹的成活率。

(三)捕捞 当性腺成熟的河蟹比例占河蟹的80%时开始捕捞,一般在10月左右开始捕捞。主要有地笼捕捞法、流水捕捞法和簖箔捕捞法等三种,其中地笼捕捞法最为实用。流水捕捞法:在进水口安装1个捕蟹网篓,打开出水口,使水流动,河蟹随着水爬到网篓里。注意:一是一次放水捕尽,应在池水放至0.2~0.3米深时再加水,然后放水,如此反复循环几次;二是池水放动后,河蟹从洞穴出来后,爬到防逃墙边,这时可人工捕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