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临床实用补液手册》第213页(1074字)
【概念】
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可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贮存铁已被用尽,使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合成明显减少时所发生的贫血。
【诊断要点】
1.临床特点①有引起缺铁的病史。②贫血的表现:面色苍白、心悸、乏力、头晕等一般表现,严重时可能有异食癖、舌炎、反甲和吞咽困难等。
2.实验室检查①典型血象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正常;②骨髓铁减少;③血清铁<8.95μmol/L(50μg/dl)、血清铁蛋白<12μg/L和血清铁饱和度<15%,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64.44μmol/L(360μg/dl)。
【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应尽可能查出并去除缺铁的病因。
(2)铁剂治疗:一般以口服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或硫酸亚铁控释片(福乃得)为宜。必要时可用铁注射剂,如右旋糖酐铁,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3)并发感染者,给予抗感染治疗。
【补液方法】
缺铁性贫血多不需补液;但当患者因免疫功能下降,发生严重细菌性感染,可给予抗感染治疗。
(1)0.9% NS200ml,青霉素400万~800万单位,静脉滴注,每日1次。
(2)0.9% NS200ml,头孢唑啉(先锋霉素V)4~6g,静脉滴注,每日1次。
(3)也可根据细菌培养结果换用敏感的抗生素,若为病毒感染应给予抗病毒治疗。
【注意事项】
应用青霉素前一定要询问有无青霉素过敏史,并常规做青霉素皮试,皮试阴性者方可使用。铁剂宜在餐中或餐后服用,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服用铁剂时,禁饮茶。
缺铁性贫血病因去除后补充铁剂,血红蛋白、血清铁及骨髓贮存铁恢复正常为痊愈。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