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风藤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国家药典中药实用手册》第214页(1278字)
【药物出处】:《本草纲目》
【概述】本品又名青藤、寻风藤、追骨风、追风散。为防己科植物青藤Sinomenium acutum(Thunb.)Rehd.et Wils.或毛青藤Sinomenium acutum(Thunb.)Rehd.et Wils.var.cinereum Rehd.et Wlis.的茎藤。主产于西南、中南和华东等地。春、夏季节割取茎藤,除去细茎枝及叶,晒干,或用水润透,切段,晒干。
【药性】味苦、辛,性平。归脾、肝经。
【功效】祛风湿,通经络。
【应用】
用于风湿痹痛,历节风,鹤膝风,脚气肿痛等,单用煎汤或泡酒,常配伍红藤、桂枝、防风等同用。若肩臂痛者,可配姜黄、羌活等;腰膝痛者,配独活、牛膝等。
此外,也可用以治疗劳伤、胃痛、水肿、瘙痒等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或泡酒或熬膏服。外用:适量,煎水洗。
【使用注意】内服可出现瘙痒、皮疹、头昏头痛、皮肤发红、腹痛、畏寒发热、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等副反应,使用时应予以注意。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青藤茎及根含青藤碱、青风藤碱、双青藤碱、木兰碱、尖防己碱、四氢表小檗碱、异青燕碱、土杜拉宁、消旋丁香树脂酚、N-去甲基尖防己碱、白花兰碱、光千金藤碱。又含十六烷酸甲脂、β-谷甾醇、豆甾醇。
2.药理作用 青藤碱有镇痛作用,其镇痛作用部位在中枢神经系统,与丙烯吗啡合用产生协同作用,连续应用也能产生耐受性;青藤碱对实验性关节炎有显着的消退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丘脑影响垂体—肾上腺系统,而与组胺释放无关;有镇静和安定作用,并有止咳作用,其镇咳效价与可待因相仿;对机体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有抑制作用,与环磷酰胺作用相似;青风藤碱有急性降压作用,反复给药时出现快速耐受现象,降压原理可能与组胺释放有关;
3.临床报道 ① 类风湿性关节炎:将青风藤(青藤)的根茎去皮切碎,每剂94g,或加麻黄6g(后下),文火煎约2小时,共煎2次,混匀,早晚饭后分服,或经浓缩后制片服,观察330例,总有效率93.6% 。[陕西中医,1980,(5):12] ② 心律失常:用青风藤片剂由每次20~40mg开始,逐渐增至60~80mg,每日3次,疗程2星期。临床观察60例,结果表明对部分由器质性原因引起的房性和室性早搏有一定疗效。[西安医科大学学报,1988,9(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