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儿科疾病诊疗手册》第278页(2877字)

流行性腮腺炎(epidemic purotitis,mumps)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点为腮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发热伴咀嚼受限,并可累及各种腺体组织或脏器。

【流行病学】

早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为高峰,呈流行或散发,在集体儿童机构中可形成暴发流行。患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发病者以5~9岁发病率最高。潜伏期8~30d,平均18d。多数患者无前驱症状,少数可有数h至数日的低热、头痛乏力、食欲减退、全身不适等。

【临床表现】

发热,咀嚼时耳下(腮腺部)痛疼,食欲减退。病程1~2d内出现腮腺肿大,通常先起于一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边缘不清,同时伴周围组织水肿,局部皮肤紧张发亮,具有弹性感,表面灼热并有触痛。因腮腺管发炎部分阻塞,故进酸性食物促使腺体分泌而痛疼加剧。1~4d后对侧也可肿大,也有仅限于一侧者。腮腺管口(颊黏膜上颌第2磨牙处)红肿,压之无脓液分泌。腮腺肿大多在1~3d达高峰,持续4~5d后逐渐消退,全程10~14d。

颌下腺、舌下腺也可肿胀。舌下腺肿大时可见舌及颈部肿胀,并可出现吞咽困难。少数仅有颌下腺或舌下腺肿大而无腮腺肿大,易被误诊。

【并发症】

1.脑膜脑炎和脑膜炎 可发生在腮腺肿大后1周,也可在肿大前6d或后2周内。不典型者可无腮腺肿胀反而表现为脑膜脑炎症状。多表现为病程中出现头痛,嗜睡,频繁呕吐,可有脑膜刺激征,严重者抽搐,昏迷。脑脊液细胞数增多(50~100)×106/L,淋巴细胞占多数,蛋白略高。个别患儿脑脊液变化较着,需与流脑鉴别。也有脑脊液无变化而仅有脑电图异常者。

2.胰腺炎 较少见,常发生在腮腺肿大后3~7d,以中上腹剧痛和压痛为主要症状,伴发热,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血清淀粉酶仅做参考,可测血清脂酶。一般在1周左右恢复。

3.睾丸炎 在腮腺肿胀开始消肿时出现体温升高,单侧或双侧睾丸肿胀疼痛。常合并附睾炎,鞘膜积液和阴囊水肿。急性症状约3~5d,全程10d左右消退,很少引起不育症,常见于青春期以后的患者。

4.其他并发症 心肌炎,肾炎,甲状腺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为较少见的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

1.血象 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有增加,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有并发症时白细胞总数增高。

2.血清和尿淀粉酶测定90%的患儿在疾病早期即有血清和尿淀粉酶增高。淀粉酶增高程度往往与腮腺肿胀程度成正比。

3,血清学检查 一般用补体结合试验,效价高于1∶200,或双份血清效价上升4倍有诊断意义。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间接荧光免疫检测IgM抗体,可做早期诊断。

4.病毒分离 从早期患者唾液,血及尿中,有脑膜炎者可由脑脊液中分离病毒。

【鉴别诊断】

1.化脓性腮腺炎 本病常为一侧性。局部红、肿、热、痛明显。压迫腺体可见脓液自腮腺管口排出。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2.颈及耳部淋巴结炎 本病多有局部病灶,肿大不以耳垂为中心,肿块边缘清楚,质地较硬,压痛明显。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增高。

3.症状性腮腺肿大 多为双侧性、质软、无肿痛感,可见于糖尿病、慢性肝病、营养不良或服用碘化物,羟保泰松等药物的患者。

4.复发性非化脓性腮腺炎 如过敏性腮腺炎,腮腺导管阻塞,肿大突然,消退迅速,可反复发作。

5.其他病毒所致的脑膜脑炎 临床上无法与流行性腮腺炎脑膜炎鉴别,可依赖局部腺体肿胀的特征,无腺体肿胀者靠接触史及血清学试验。

【诊断】

1.疑似病例 发热、畏寒、疲倦、食欲不振,1~2d单侧或双侧非化脓性腮腺肿痛或其他唾液腺肿痛者。

2.确诊病例

(1)腮腺肿痛或其他唾液腺肿痛,吃酸性食物时胀痛更明显,腮腺导管口可见红肿,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低,后期淋巴细胞增加。

(2)在8~10d内与腮腺炎病人有密切接触史。

(3)唾液中分离到流行性腮腺炎病毒。

(4)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5)恢复期血清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升高4倍以上,或恢复期血清抗体阳转。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1参考2。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3或4或5。

【防治】

1.隔离患者 直到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为止,约3周左右。接触者在集体机构中应留观3周。人血丙种球蛋白及胎盘球蛋白预防均无效。

2.一般处理 卧床休息,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酸性食物,保持口腔清洁,给大量维生素B、维生素C等。

3.对症处理 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对睾丸炎患儿可用丁字带将阴囊托起,局部间歇冷敷可减少疼痛,必要时可用镇静剂,并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并发脑膜炎,脑膜脑炎时可短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并给以对症处理。一般病例可用中药青黛或金黄散醋调外敷,也可局部激光照射。口服板蓝根或肌内注射板蓝很注射液。

4.抗病毒治疗 可选用病毒唑针用量每日10~15 mg/kg静脉滴注,吗啉胍每日10mg/kg口服。

上一篇:水痘 下一篇:儿科疾病诊疗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