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ye综合征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儿科疾病诊疗手册》第435页(2100字)
Reye综合征是一种以急性脑病合并肝脂肪变性为特点的综合征,1963年由Reye等首先报道。对本病的发病机制仍在研究中,多数认为本病是与病毒感染有关的肝、脑等多器官线粒体受损伤所导致的全身性疾病。某些遗传性代谢缺陷病,特别是线粒体脂肪酸氧化代谢缺陷病的临床表现酷似本症,应予以鉴别。1991年英国报道25例 Reye综合征中,48%为遗传代谢病,其中以中链酰基-CoA脱氢酶缺陷最多。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表现为发作性低酮性低血糖(多由感染或饥饿诱发),常伴惊厥、脑病、运动智力发育迟滞等。
国外证实本病的发生与 B型流感病毒和水痘等病毒感染的流行相关。美国在1970~1979年发病高峰期间的发病率为0.88/10万小儿,近年已有下降。发病年龄呈双相分布,即 <4岁(平均10~15个月)和10~14岁。上世纪80年代后由于慎用乙酸水杨酸,本征的发病率已显着降低,病死率由40%下降至10%~20%。
【病理】
肝脏组织活检病理呈浅黄至白色,表明三酸甘油酯含量增高。光镜下可见肝细胞胞质脂肪沉淀、泡沫样变;电镜下有线粒体肿胀、多形性,可有脂质空泡和糖原耗竭,过氧化小体增殖、肿胀。脑有肿胀和水肿。
【临床表现】
患儿先有前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伴轻度发热、咳嗽、流涕、疲倦等征候。起病4~7d时可突然发生反复呕吐,继而出现嗜睡、行为改变、反应迟钝;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呈进行性恶化,出现惊厥、昏迷、颅内压增高征,直至死亡,通常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肝脏呈轻至中度增大,肝功能异常,但患儿始终无黄疸。
病程进展可分以下几期:0期,有呕吐而无脑功能受累;Ⅰ期.有呕吐、意识混乱、嗜睡;Ⅱ期,有不安、谵妄、去皮层状态和过度换气;Ⅲ期,有惊厥、昏迷、去大脑强直;W 期,有全身肌弛缓、呼吸暂停、瞳孔固定且散大。从第Ⅰ期快速发展至第IV 期,甚至在24h内即死亡,但多数患儿的反复呕吐和嗜睡可持续一日多。
各年龄患儿在病情进展至Ⅲ、IV 期时的病死率均高,婴儿预后亦差,存活者常留有后遗症。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所订本病的诊断标准为:
(1)是一种伴有意识受累的、无法解释的急性非炎症性脑病。
(2)肝功能异常,血清转氨酶较正常增高3倍以上;血氨可升高;肝脏有特异性微小囊性脂肪浸润。
(3)伴随特点有:①正常或极轻度升高的血浆胆红素。②乳酸血症。③肌酸激酶升高。④凝血酶原时间延长。⑤低血糖(年幼儿多见)。
【实验室检查】
1.血液生化检查 门冬、亮氨酸转氨酶升高,淀粉酶有时升高;血氨升高(多在反复呕吐开始后2~3d,以后可下降),血糖降低,血清胆红素正常或稍高;凝血酶原时间多延长。
2.脑脊液检查 除压力升高外,大都正常。
3.脑电图 显示广泛性慢波,符合脑病。
4.其他 应同时进行血乳酸、氨基酸分析,尿中氨基酸及有机酸检测;必要时需做DNA分析、皮肤活检、肌肉及肝组织活检等,以诊断其原发疾病。
【鉴别诊断】
疑似病例应及早检查肝功能和血氨等。须与以下情况鉴别:
1.中毒 Reye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可与药物中毒如丙戊酸性肝衰竭、水杨酸或黄曲霉毒素中毒的症状混淆,需注意区分。
2.遗传代谢病 由于近年Reye综合征的发病率已减少,对于年幼患儿和同一家庭中发病或复发的病例必须注意与遗传性代谢病鉴别:①尿素循环酶缺陷所致高氨血症。②线粒体脂肪酸氧化异常的遗传代谢病,如酸基辅酶A 脱氢酶缺陷和肉碱转运缺陷等。③有机酸血症。④糖原异生缺陷症。
【治疗】
本病治疗成功与否取决于:①早期识别轻症,及时治疗。②及时控制颅内压增高。一经诊断即应予以密切观察,给10%~15%葡萄糖液静脉滴注和对症处理。必要时可给予左旋肉碱注射。及时对惊厥、颅内压增高和昏迷患儿给予对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