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农产品交换价格剪刀差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第144页(1816字)
首先,对剪刀差的涵义,有几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是指不合理的工农业商品交换比价及其发展趋势。当工业品价格上涨速度快于农产品价格上涨速度,或工业品价格不变农产品价格下跌,或工业品价格上涨农产品价格不变,或工业品价格下跌速度低于农产品价格下跌速度,或工业品价格上涨农产品价格反而下跌时,若以同一基期的各期农产品价格指数除各该期工业品价格指数,则各期工业品对农产品比价指数呈上升趋势;而各期工业品价格指数除各该期农产品价格指数所得的各期农产品对工业品比价指数呈下降趋势;这两条线在图上呈剪刀张开形状,故称剪刀差(辞海《经济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78年)。
第二种观点认为,是工业产品和农产品不等价交换及其发展趋势的形象概括。剪刀差的实质是工业品的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的价格低于价值,从而形成不等价交换(《政治经济学辞典》(下)人民出版社)。
第三种观点认为,是“剪刀状价格差”的简称,一般是指工农业产品的剪刀状价格差,即一定数量农产品交换工业品的数量逐渐减少或一定数量工业品交换农产品的数量逐渐增多这一工农业产品交换比率变动趋势的形象概括(《经济大辞典》农业经济卷,上海辞书出版社)。
其次,对我国剪刀差存在的基础,也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剪刀差存在的基础是由于国家要从农业取得一部分积累,这是50年代以来经济学界人士较为普遍的认识。他们认为,通过价格剪刀差来动员农民的积累,不仅是社会主义建设所必需的,而且也易于为农民接受,而用别的形式例如农业税的形式,就不容易接受(许锡龙:《关于“剪刀差”的几个问题的认识》,《河北财贸学院学报》1983年第2期)。
第二种观点认为,我国剪刀差存在的基础是由于国家要从农业取得一部分积累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对于剪刀差的存在基础这个问题必须根据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状况作具体的分析。由于我国农业长期落后,它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比工业慢,这种经济条件的差异是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完全消失的,这是剪刀差继续存在的客观基础。另一重要原因是:社会主义社会价格结构主要由国家计划部门控制,它具有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的特点,一般来说它的变化落后于工农业经济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而且它还受到经济因素以外其他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所有这些原因,决定了工农业产品剪刀差会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继续存在(许锡龙:《关于“剪刀差”的几个问题的认识》,《河北财贸学院学报》1983年第2期)。
第三,对当前存在的剪刀差是不是历史遗留的问题,也有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历史上的剪刀差,是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中形成并逐步扩大(虽然其中也有波动)的工农产品不等价交换关系。研究我国历史上剪刀差的形成,必须考虑以下的因素:(1)封建社会中商业资本对小商品生产者两头的贱买贵卖剥削,将各种农产品的价格压到很低的水平。(2)在封建关系剥削下的小农农业生产仍然以自给为主;城市工业生产发展的薄弱,使农民即使处于破产境地时,也无法将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工业。这两者使农民在交换中忍受最沉重的剥削。(3)一般剪刀差的形成和扩大,反映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对小农农业的剥削,以及帝国主义工业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农业的剥削。(4)在旧中国,还要特别考虑商业资本与封建势力相勾结霸占农村市场压价抬价和扩大地区差价的剥削。新中国剪刀差的存在,主要是历史遗留的严重问题。
第二种观点认为,历史上的剪刀差是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经济条件下,垄断了工业和控制了市场的资产阶级在流通领域中人为抬高工业品销售价格,压低农产品收购价格的价格变动的结果;而社会主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剪刀差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由于工农两大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存在差别所发生的单位工农产品价值变动差别的结果,因而与历史上不合理的工农产品价格已毫无关系(王元璋:《关于剪刀差问题新论》,《经济问题探索》1983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