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内科临床诊疗手册》第50页(2002字)

【释义】:

霍乱(cholera)是由霍乱弧菌经口感染引起的烈性传染病。临床上起病急骤,剧烈呕吐。大量排泻米泔水样大便,脱水、肌肉痉挛为特征。重者可因休克、尿毒症或酸中毒而死。

【诊断】:

1.流行病学 患者和带菌者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污染的水和食物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呈地方性和世界性流行,以沿海为主,向内陆扩散。夏秋季为流行季节。

2.临床表现 潜伏期1~3d,短者数小时,长者7d。

(1)临床分期 典型病例临床分三期。

1)吐泻期 突然剧烈腹泻,继而呕吐,无腹痛,亦无里急后重,每日大便自数次至十余次,甚至无法计算,初次黄色稀水便,量多,以后转为米泔水样,严重者呈血水样便,呕吐呈喷射样状。呕吐物初为食物残渣。而后为米泔水样。此期持续数小时,多不超过2d。

2)脱水期 由于持续而频繁的腹泻和呕吐,导致患者迅速出现脱水和循环衰竭。患者烦躁不安,眼球下陷,声嘶甚至失音,舟状腹,皮肤皱缩,湿冷,血压下降。脉搏细弱,少尿或无尿,肌肉痉挛多见于腓肠肌和腹直肌。本期一般持续2~3d。

3)恢复期 纠正脱水后,多数患者症状消失,逐渐恢复正常,部分患者出现反应性发热,约38~39℃,以儿童为多,持续1~3d后可自行消退。

(2)临床类型 按临床症状和体征分以下四型:

1)轻型 起病较缓,腹泻次数少,大便稀,有粪便,无脱水表现,血压、脉搏均正常,尿量稍减少。

2)中型 有典型的体征和吐泻表现,吐泻次数较多,血压降低,有一定程度脱水,24h尿量500ml以下。

3)重型 患者极度烦躁或软弱,重度脱水,血压降低甚至测不到,脉搏速或无脉,尿量极少或无尿。

4)暴发型 也称“干性霍乱”,极罕见,起病急骤,未见泻吐,即死于循环衰竭。

3.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可升至(25~60)×109/L,血清电解质及CO2结合力降低,BUN值增高,尿中可出现尿蛋白、红细胞及管型。泻吐物直接涂片或悬滴镜检,常可找到霍乱弧菌。吐泻物经蛋白胨水增菌后培养,有助于确诊和分型。血清凝集试验效价于病程2周达1∶80以上,与或有动态升高在排除预防接种的条件下有追溯性诊断意义。

【治疗】: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注意保暖,泻吐期应禁食,待病情好转增加饮食。

2.补液疗法 及时纠正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平衡失调,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1)静脉输液 原则为“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及时补碱,见尿补钾”。通常先用生理盐水快速静滴,待血压回升后可改用3∶2∶1液体(5%葡萄糖3份,生理盐水2份,4%碳酸氢钠1份)。补液根据失水程度而定,24h补液量轻型者为100~250ml/kg,中型150~200ml/kg,重型200~250ml/kg。如血容量改善而血压仍不升高,可加用血管活性药物和激素,至血压恢复正常稳定为止。

(2)口服补液 适用于轻、中型患者及经静脉补液休克改善的重型的患者,配方为每1000ml溶液中含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氯化钾1.5g、葡萄糖20g,剂量为每小时15~25ml/kg,6h后随病情变化而定。

3.病原治疗 抗菌药物只能作为液体疗法的辅助治疗。

(1)诺氟沙星或氧氟沙星 成人200mg,一日3次,儿童每日20mg/kg,分3次口服,幼儿慎用。

(2)多西环素 成人200mg,一日2次,儿童每日6mg/kg,分2次口服。

(3)复方磺胺甲噁唑(SMZ) 成人2片,一日2次,儿童每日40~50mg/kg,分2次,口服。疗程3d。

4.其他治疗 心功能不全时暂时停补液,可适当应用洋地黄制剂,肌肉痉挛时可给予葡萄碳酸钙10~20ml静脉注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