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超声基础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妇产科临床诊疗手册》第310页(2474字)
【基本原理】
振动频率>20000Hz,称为超声波,人耳不能听到,医用超声波频率更高,称为高频超声,常用范围在2~10MHz之间,它是由某种物质(如天然晶体石英、锆钛酸铅)在交变电流作用下,发生厚薄的急速变化而产生;反之如有振动变化,则可产生电流变化。把该物质装入各种形式外壳,加上适当面材和背材,引出电缆即为换能器,可同时作为超声发生器和接受器。
超声波可以在介质中传播,由于介质的密度不同,声速也不同,可产生不同的声阻抗。超声波在均质的介质内传播不发生任何反射,如在两种不同声阻抗的介质中传播时,则在其交界面上产生反射,使一部分能量返回第一种介质中(反射),另一部分能量穿过界面进入第二种介质(透射),并变换某一角度继续向前传播(折射)。如第二种介质声阻抗大于第一种介质声阻抗到某一临界时,如软组织和空气之界,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声束会重新进入第一种介质内而产生全反射现象,造成第二种介质“失照射”。
【内容和术语】
1.边缘回声 正常脏器多有清晰的边界回声,轮廓整齐,如子宫、膀胱等。病变若有光滑而反光强的边界回声,常提示有包膜存在。如边界不明确,边缘凹凸不平,多为浸润性病变。
2.内部回声 各种器官、各种组织及病变,均有其不同的内部结构,因此有各种不同的内部回声。声像图主要以光点的分布、回声的强弱及图像的形态来表现。
(1)光点的分布 分布均匀或不均匀。恶性病变光点分布很不均匀,而良性病变分布均匀。
(2)回声的强弱 代表声阻抗差别的程度,有低回声、中等回声、高回声及强回声。
(3)图像的形态
光点:亮度不同的回声小点。
光斑:多数光点集聚成斑块状,不规则强回声。
光团:许多光点集聚成团。
光带:光点排列成带状。
光环:光点排列成环状。
管状结构:两条平行光带,中间为暗区。
3.无回声区(暗区) 指无回声的区域,增益后可有或无低回声光点。
(1)液性暗区 边缘有明确的界限,内含液体,提高仪器灵敏度仍无回声。常见液体器官或病变,如膀胱或单纯卵巢囊肿等。
(2)实性暗区 在正常灵敏度下无回声光点,加大增益,出现暗淡的弱回声光点,常见于同质结构中,如肾脏等。
(3)衰减暗区 如脊柱、肋骨、结石后方出现的声影。
4.实性区 指有光点、光团的区域。
5.透声情况
(1)透声好 超声波通过介质时,其声能衰减很少,其后方出现增强效益,例如单纯卵巢囊肿其后方出现增强效益。
(2)透声差 超声通过介质时,其声能大量被吸收,其后方出现衰减的声影。
【伪像的识别和利用】
(1)近场干扰 为多次反射造成的假波,超声照射在良好界面,声在探头与界面间来回多次反射,出现多条等距回声,呈带状,多见于膀胱上方(腹壁下方),羊水或囊肿的表浅部位。
(2)声影 声束通过声衰减系数大的结构时声能大量被吸收,回声急剧减弱。表现在强回声的后方出现衰减暗区,称为声影。如在骨骼、结石后方伴有声影。由此,可利用声影作为标记,寻找某些结构或病变。
(3)增强效益 透声性好的结构或病变,其回声衰减甚少,则其后方回声增强,称为增强效益,但必须后方有足够的散射体存在。例如充满液体的膀胱及囊肿,其后方均可见增强效益,利用此种现象作为鉴别囊、实性肿物的标志。
(4)彗尾征 超声在靶内来回反射,其后方形成彗尾状亮回声。例如超声波遇金属避孕环、金属异物或胃肠气体时,由于声的混响而在强光团后方,尾随一串由宽变窄的光亮回声,其亮度越来越小,似彗星尾状。
(5)回声失落 探查环形物体时,两侧壁出现缺失暗区,是因角度关系,致使反射回声接收不到造成。
(6)侧壁效应 亦称为边缘声影,即在球形含液结构的两侧壁,各出现一条细狭的纵行声影,称为侧壁效应,例胆囊常出现此现象。
(7)旁瓣伪像 由旁瓣的反射造成的回声,例如圆形子宫两侧出现的“纱状披肩”图像。
(8)切面厚度伪像 由超声切面图的切片厚度引起的。例如胆囊内造成假胆泥沙状图像。
(9)腹水效应 有大量腹水患者,在超声检查时,声束通过腹水,进入软组织,使其回波放大,可见脏器颗粒粗大,回声强。例如肝在腹水中显示颗粒粗,胆囊壁增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