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新编儿科临床诊疗手册》第18页(961字)
【释义】:
焦虑症(anxiety disoder)是一组以恐惧与不安为主的情绪障碍体验。这种恐惧无具体的指向性,但总感到有不祥的事要发生,有如大祸临头一般惶惶不可终日。焦虑是情绪障碍的主要症状之一,常与恐怖、强迫等症状同时出现,其单独的患病率不确切。
【诊断】:
(1)主观的焦虑体验 患儿常胆小害怕。不敢单独留在室内,不安地来回走动,不放心,反复检查,不敢走黑路。对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在环境更换时焦虑加重。经常为小事抱怨父母,抱怨周围环境而总是不高兴,不满意。
(2)年幼儿童表现为爱哭闹,不易安抚 学龄儿童可表现为上课不安,坐不住,烦躁,易和同学、老师发生冲突,学习效率低,学习成绩下降。有的不敢当众讲话,回答问题不敢正视对方,面红耳赤,说话欠流利。有的甚至逃学,离家出走。
(3)分离焦虑 婴幼儿与亲人特别是与母亲分离,会出现恐惧不安、害怕。怕离开他们会出现什么可怕的事,总要求和亲人呆在一起,害怕独立留在家中,怕单独睡觉等。害怕分离而不愿意上学。
(4)生理反应 焦虑导致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兴奋所产生的自主神经紊乱的症状,如口干、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加速、血压升高、多汗、腹部不适、四肢发凉、便秘、尿频、、睡眠不宁、早醒、多梦等。
【治疗】:
1.药物治疗 抗焦虑药,如阿普唑仑(佳静安定)等,疗效较为理想,其不良反应较少。
2.生物反馈疗法 年长少儿患者对松弛及生物反馈疗法能理解,可指导其进行。年幼患儿可建议家长带领患儿多作户外活动,常做些游戏,有益于疾病的恢复。
3.心理治疗 心理医师对焦虑儿童要耐心听他们的诉说,同情他们的痛苦,帮助消除不安全和失败心情,防止过多的环境的迁移。对有焦虑倾向家庭的其他成员,要帮助他们认识本身的个性弱点可能对患儿产生的不良影响,并且应明确,要想治疗好患儿,必须要治好他们本身的焦虑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