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临床心律失常诊疗手册》第34页(1250字)

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automatic ectopic atrial tachycardia)为心房内异位节奏点自律性增高所致的一类心律失常,多呈持续性发作,常伴冠心病、瓣膜心脏病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等器质性心脏病变基础。短阵者可由急性心肌梗死、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过量饮酒、低氧血症以及摄服茶碱、可卡因等制剂所引发,故其发生每与体内儿茶酚胺水平增高有关。

【诊 断】

(一) 临床表现

2%~6%无基础心脏病变的青年可由Holter记录得短暂非持续性的房性心动过速。心率范围100~180bpm,绝大多数患者呈慢性、持续性房性心动过速。成人发病者,房速的频率与窦性心律相近,临床症状不甚明显,活动时气短、易疲劳。儿童发病者,心率约为175bpm,症状严重,多伴充血性心力衰竭,系由心动过速相关心肌病所致。

(二) 心电图特点

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的P波(P′波)与窦性心律不同,异位起搏点位于心房,心房除极顺序异常。但于心动过速中P′波形态一致。频率多在70~140bpm,常不超过175bpm。儿童患者,年龄越小,速率越快。心动过速发作每阵可历时数分钟、数小时、数日,甚至更久(持续性或无休止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初始几个P′P′间距有逐渐缩短现象,称之为“温醒现象”,尔后趋于稳定,固定不变。房室传导可正常,或伴PR间期延长,或呈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以2∶1房室传导阻滞为常见。

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需与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鉴别,后者为阵发性,心动过速的第一个P′波常与其后P′波不同;心房速率于心动过速开始时即达最大,且呈突然停止,无“温醒现象”。

【治 疗】

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心率多数仅为中度增快,甚少引起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且不会演变为心房扑动及心房颤动,故临床无需给予紧急处理,而应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然而,当频率增速,历时较久者,则易发展成心动过速相关心肌病。

本病为药物最难奏效的一种房性心律失常,迄今尚未见有涉及评估其药物治疗的临床试验。按个例报道,可供临床选用者有索他洛尔及普罗帕酮;另胺碘酮、莫雷西嗪、美西律及苯妥英钠等也可酌情采用。至于β受体阻滞剂仅能减慢心率;而地高辛及维拉帕米对本病治疗属无效。

晚近,研究确认:界嵴末端,二、三尖瓣环,左、右心耳以及肺静脉等部位为引发该类心律失常的解剖学基础。据此,已见有导管射频消融成功治疗的报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