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特种加工手册

电极电位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特种加工手册》第430页(2560字)

7.1.2.1 双电层

由于金属都是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组成的金属晶体,因此当金属和溶液接触时,经常发生电子得失的反应过程,这个过程是在电极和溶液之间的界面上的一个很薄表面层进行的,这一薄层称为双电层.

活泼金属的双电层,见图7-2,某些活泼金属浸入溶液中时,金属的离子会与水分子发生作用,令离子进入水中,一部分金属离子进入水中以后,金属表面就会有多余电子而呈现负电,Fe与FeCl水溶液接触后,铁离子与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化铁离子进入溶液中,电子则留在金属表面上,即

Fe→Fe2++2e (溶解,氧化反应)

随着金属表面负电子的增多,铁离子进入溶液速度减慢,而溶液中铁离子返回金属表面的速度增加,即

Fe2++2e→Fe (沉积,还原反应)

最后两种反应过程达到动平衡,形成金属表面层带负电,靠近金属表面的溶液薄层带正电,此即双电层.

图7-2 活泼金属双电层

某些不活泼金属如铜放入CuSO4溶液中,其金属的离子存在于金属中比在溶液中更稳定,这时,铜表面带正电,靠近金属铜表面的溶液薄层带负电,也形成了双电层,如图7-3所示.

图7-3 不活泼金属双电层

7.1.2.2 电极电位

由于双电层的存在,在正负电层之间,会产生金属和它的盐溶液之间的电位差,称为电极电位或平衡电位,电极电位的测定至今尚无一个准确的测定方法,但可以一种电极为标准,和其他电极比得到一个相对值,一般以氢电极为标准,表7-1为一些电极25℃时在水溶液中的标准电极电位.

表7-1 25℃时某些电极在水溶液中的标准电位

由表7-1可以看出:

(1)标准电极电位反映了元素得失电子的能量,即:电极电位越低(负值越大)的金属越易失去电子而成为正离子溶解于溶液中去;反之电极电位越高(正值越大)的金属,其离子越容易得到(结合)电子而沉积到金属上.

(2)排列在电化序中前面(即电极电位较低的)的金属,浸入排列在后面(电极电位较高)的金属盐溶液中时,电极电位较低的金属将变成离子进入溶液,而原来在溶液中电位较高的金属将被置换成为元素析出,如

Fe+CuSO4→FeSO4+Cu/p>

(3)金属电化学反应持续下去的条件是:两极间加工作电压,且外加工作电压必大于两极的电极电位之和.

7.1.2.3 电极的极化

当金属浸入溶液中,金属与其相邻溶液之间就有了电极电位,当外电流通过此电极时,电极电位要发生变化,当电极为阳极时,电极电位向正值方向移动;当电极为阴极时,电极电位向负值方向移动,什么是电极的极化呢?凡是电流通过电极时,电极电位偏离了无电流通过电极的电极电位现象,称为电极极化,简称极化,根据产生极化的原因不同,可将极化分为:浓差极化、电化学极化、钝化极化.

(1)浓差极化 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由于溶液中离子浓度差别而引起的极化,称浓差极化.浓差极化的产生,本质上是由于离子扩散速度缓慢而引起的.例如:在阳极溶解时,金属离子从阳极表面附近溶液扩散较缓慢,因此,金属离子浓度在阳极表面附近比其他地方大,而在阴极表面附近,由于氢离子扩散速度大,在这些地方浓度差别就小.

为减少浓差极化,可适当加大溶液流速,因为高速流动可有搅拌作用.但若电流密度很大,电极的电化学反应很快,此时溶液流速过低,离子来不及扩散,浓差极化就严重.

(2)电化学极化 也称为活化极化.是由于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某一步骤反应比其他步骤反应缓慢而引起的极化.例如,阳极溶解过程包括以下3个步骤.

①阳极上金属原子在电场作用下,失去电子变成金属离子:

M-e→M+

②金属离子与水分子结合成为水化离子:

M++H↓(2O→M+H2O

③金属水化离子从电极表面液层扩散,离开阳极表面区域.

上述①②为电化学反应,③为离子扩散与迁移过程.因此,若①或②步骤中某反应缓慢,就会引起整个阳极溶解过程(电化学极化)缓慢,而③步骤的缓慢,导致扩散过程(浓差极化)缓慢.

因电化学极化取决于电化学反应,因此它与电极材料及电解液成分关系密切,还与电极表面状态、电解液温度、电流密度有关.

(3)钝化极化 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因阳极表面生成一层钝化性氧化物膜或其他物质的覆盖层,令电流通过困难,而引起的阳极电位正移,阳极钝化会令基于阳极溶解原理的加工生产率降低.

上一篇:电化学反应 下一篇:特种加工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