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古瓷引鉴

东晋时期的瓷器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地质出版社《中国古瓷引鉴》第6页(1391字)

东晋(317~420年)青瓷的胎釉情况和西晋相似,但在装饰上却大相径庭。西晋纹饰追求华丽而东晋趋于简朴,光素无纹器很多,有的只有几道凸弦纹或梳篦水波纹。继东汉瓷器上出现了莲瓣纹之后,东晋晚期使用渐多。另外,西晋后期出现的不规则褐色斑点,东晋时已普遍使用。这时的褐色斑点一般有规律地点在器物的口沿、器盖或者兽眼、冠、角等部位上。东晋时也有一些动物形象的尊、砚滴等(如蛙形水盂),但已不是西晋时的写实样子,而只是在水盂上塑出蛙首及四肢或干脆简单划几笔。东晋时也有优秀之作,如浙江省博物馆有一件青釉加褐彩的形灯(图14),灯柱是一头叉腰直立的牛,肩部出柄连接承盘;牛嘴、眼、蹄等部位用褐彩点缀,十分生动有趣。东晋常见的瓷器造型和西晋相差无几,只是壶(图15)、罐等器比西晋时要瘦高、修长些。这时的鸡首壶的鸡头略高,露出脖子,尾巴变成手柄,一头固定在盘口口沿上(只比口沿略高),一头固定在上腹部,肩部的系除了个别还是圆条形的以外,大多呈“桥”形(图16)(彩版11)。这时还出现了羊头壶(彩版12)、头壶等新样式。根据南京化纤厂东晋墓出土的青釉鸡首壶底部刻款“罂主姓黄名齐之”判断,这类盘口鸡首壶当时叫“罂”。直到唐代中期,还是如此。三国、西晋时的灯多做成兽形托举灯碗、艺术价值很高,简单一些的也是灯柱连接的承盘下有三个足或兽足。到了东晋,纹饰更简单,一般只在灯柱上饰几道凸弦纹,少数灯的承盘下还塑有兽蹄足;东晋的灯柱比西晋时的细高。其余器物变化不大(图16、17、18、19、20、21、22)。

图14 东晋青釉褐彩牛形灯

图15 东晋青釉盘口壶

图16 东晋青釉鸡首壶

图17 东晋青釉唾壶

图18 东晋青釉盘

图19 东晋青釉洗

图20 东晋青釉碗

图21 东晋青釉碗

图22 东晋青釉碗

11.青釉柄鸡首壶 东晋

12.青釉褐斑羊首壶 东晋

继东汉中晚期出现黑瓷以后,到东晋时更加普遍。由于黑瓷不需要太精细的原料,因此为其迅速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德清窑瓷土中掺和了适量的紫金土,致使胎子呈砖红、浅褐或紫色;用含铁量很高的紫金土配制釉料,使釉面厚润漆黑,光泽很强。

德清窑除了生产黑瓷以外,也生产青瓷。由于胎子颜色较深,影响釉色,因此在胎子上涂一层含铁量极低的白色瓷土做化妆土(也有叫胎衣或护胎釉的)。这样不仅使胎子光洁,还可以改善釉子的呈色条件,使之更加青翠,为使用劣质瓷土创造了条件。据调查是浙江金华地区的婺州窑在西晋晚期首先使用化妆土,东晋时德清窑、越窑也开始使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