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诉讼法学司法鉴定学刑事侦查学》第756页(718字)

运用数学的理论与方法将足迹中形象化的特征数据化,并进行阈值判别。它是我国足迹检验技术从经验型、手工操作向科学化与仪器化发展的重要探索。足迹定量化检验的最初尝试始于河南省周口地区公安机关。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经过大量的步法统计,计算出同一人步法特征变化的阈值,进行不同人步法的区分。先后设计了“步幅特征级差检验法”、“步幅三角形级差检验法”、“步态特征级差检验法”、“T2检验法”、“隶属度检验法”等。同时研制了“足迹高程测量仪”、“立体足迹多倍投影测图仪”、“足迹三维数据测量仪”等,用于精确测量立体足迹中各点的三维数据,通过数学计算和阈值判别进行定量化检验。1992年9月,王清举、韩均良、郑德才、吴珍林联合发表了《足迹步法定量化检验》专着。公安部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还曾试验了立体赤足迹模型的“光栅检验法”,通过1mm光栅和45°平行光投影,显示立体赤足迹模型压力分布的等高线图形(见附图),并输入计算机自动分析处理,以19个关键点的计算数据进行比较判别。我国痕迹检验专家除了在实用检验技术领域进行定量化探索之外,还运用仪器与数理方法,从定量化上对足迹检验基础理论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如通过测力平台和计算机假彩色编码技术,研究足迹在行走运动中压力分布的个人特性、稳定性及变化规律,这将为足迹人身识别的理论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立体赤足迹模型压力分布等高线图

转引自公安部第二研究所和河南省公安厅1990年编写的内部教材《足迹定量检验》

上一篇:足迹 下一篇:宗教徒特殊精神状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