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图126)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中药鉴别炮制应用手册》第286页(1608字)

图126 苦参

本品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干燥根。原植物系落叶灌木,均为野生。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性状鉴别】

根呈长条圆柱形,上粗下细,下部常有分枝,长10~30cm,直径1~2cm。表面灰棕色或棕黄色,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外皮薄,多破裂向内卷曲,易剥落,剥落处显黄色,光滑。质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切片厚3~6mm,切面皮层与中心部分层明显,具放射状纹理及裂隙,有时可见同心性环纹。气微,味极苦。以条匀、不带疙瘩头、皮细无须根者为佳。

【炮制方法】

(一)净制

除去残留根头。拣净杂质,筛去灰屑。

(二)切制

除去残留根头。大小分开,洗净浸泡至6成透时,润透、切厚片、干燥。

(三)炮制

1.制炭 取净苦参片置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呈焦黑色,内部焦黄色,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

2.麸制 将锅烧热后,加入麦麸与苦参片,或先炒麦麸,至冒烟时,再加入苦参片炒至黄色,筛去麦麸即可。每500g苦参片,用麦麸90g。

【性味归经功效】

寒、苦。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应用】

1.湿热泻痢,黄疸尿赤 本品苦寒,具有清热燥湿的功效。治疗湿热蕴结肠胃,腹痛腹泻,下痢脓血,可单用,亦可与木香等配伍。治疗湿热便血、痔疮出血、可与生地等配伍,如苦参地黄丸。治疗湿热蕴蒸,黄疸尿赤,常与胆草、栀子等配伍。

2.带下阴痒、湿疹、小便不利 本品善清下焦湿热,并能通利小便,使湿热从小便排出。又能杀虫止痒。治疗湿热下注、带下色黄、阴肿阴痒,以及湿疹,皮肤瘙痒,常与床子、黄柏配伍,内服外洗均可;治疗疥癣,可与枯矾,硫黄制为膏,涂敷患处;治疗妊娠小便不利,可与当归、川贝配伍,如当归贝母苦参丸;治疗湿热蕴结膀胱,小便不利,灼热湿痛,可与蒲公英、石苇等配伍。

【用法及注意事项】

煎服,3~10g外用适量。

本品反藜芦。脾胃虚寒及阴虚津伤者忌用或慎用。

【备注】

《本经》:“主心腹气结,癥瘕积聚。黄疽,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

本品含苦参碱、羟基苦参碱、甲基野靛碱、臭豆碱等多种生物碱。另含黄酮类化合物。苦参、苦参碱、苦参黄酮等均有抗心率失常作用。苦参有增加冠脉流量,保护心肌缺血及降血脂作用,总碱还有防止白细胞减低及抗辐射作用。醇提出物对阴道滴虫、阿米巴原虫有杀死作用。对结核、痢疾、大肠等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对皮肤真菌也有抑制作用。并有利尿、抗炎、镇痛及祛痰、平喘功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