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佩斯学派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87页(1263字)
匈牙利哲学界一个以卢卡奇为核心的学派,因其活动中心在布达佩斯而得名。50年代初期,卢卡奇在哲学上就以不同于官方正统派的独立风格,在自己周围聚集了一批学生。苏共二十大后,卢卡奇及其学生积极参加“裴多菲俱乐部”,操纵《匈牙利哲学评论》,批判所谓“斯大林时代的歪曲”,卢卡奇还亲自出任了纳吉政府的文化部长。纳吉政府垮台后,卢卡奇受到了批判,他的个别学生也受到了党纪处分。1962年苏共二十二大提出“全民国家”、“全民党”的观点之后,自由化倾向再度抬头,卢卡奇重返哲学论坛,提出了“社会本体论”概念,他的学生和追随者便纷纷以“社会本体论者”自称,逐渐在官方政治路线之外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学术派别。1967年,卢卡奇再版了《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有批判地重申了自己过去的基本观点。他的学生在当时国际性的“新左派”思潮影响下,很快控制了匈牙利的哲学阵地和许多社会科学领域。卢卡奇曾申言“要讨论,不要派别”,而在1971年的一封信里则公开承认“布达佩斯学派”的说法是有道理的,并对他的学生也即学派的主要成员赫勒尔、马库斯、瓦伊达、费海尔及其着作给予了肯定的评论。
布达佩斯学派自称是“社会本体论者”,实际上他们主要不是研究“本体论”,而是社会,要说“本体论”也只是他们所理解的“实践本体论”。该学派哲学家们认为,外部世界、物质和运动规律等一般问题,过于宽泛虚玄,不应属于哲学研究之列,哲学的主要对象应是实践,通过对实践的分析,给社会主义提出某种“自我批评”,使之完善化。所以,马克思主义应成为真正革命的理论,对社会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他们从卢卡奇的《历史和阶级意识》和《社会存在本体论》中的基本观点出发,深入考察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批判了党内的官僚主义。他们有的把异化看作是人的“类本质”和个人存在之间的矛盾,是“类的财产和个人的财产之间的鸿沟”,异化使个人“贫困化”了;有的则说异化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冲突,是个人在实现自己意图时遭受的失败。但他们一致肯定,社会主义虽然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消除了市场关系和商品拜物教,但仍然存在着异化。他们强调维护个人利益和自主权,把人的自由看作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和整个实践哲学的必要前提。为此,他们主张把自由和必然分开,对历史必然性表示怀疑,认为决定论妨碍个人自由地参与社会发展的总进程。除个别人外,他们多数人坚持在“马克思主义框架”里争论,对社会主义和共产党的批评也比较克制。
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后,布达佩斯学派一些成员由于表示抗议而被开除出党,匈共领导对于科学院哲学和社会学研究所“背离党的政策、思想上的错误、政治上有害的右倾观点”提出了严肃批评,该学派的某些非马克思主义观点受到了批判。而在1983年匈党中央有关部门重新评价了卢卡奇的一生,说他是20世纪的一位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卓越代表。由此,他的学派在国内外的影响也有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