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验感性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826页(923字)
“先验感性论”是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先验原理论”的第一部,它分为两节——空间和时间,最后以“先验感性论的全部要点”和“先验感性论的结论”作为结语。
康德认为“人类知识对象”所授予的条件,必须先于对象由以思维的条件,所以先验感性论居于全书之首。在“先验感性论”中提出了他的“感性”学说,以解决数学如何可能的问题。
感性就是通过对象以一定的方式刺激作用于我们,我们由此而产生接受对象的能力。与知性相比,它是一种低级的认识能力。
感性是我们通过直观的方式与对象处于直接的关系中,没有对象的刺激就没有感觉印象。因而感性的最显着特点就是直接接受性,它是对象刺激后我们主观上所产生的反应。
它是消极的、被动的。
在感性认识中,康德首先区分经验直观与纯直观,纯直观是作为感性的单纯形式,先天地存在于意识里,感性直观有两个纯形式,它们是先天知识的原则,这两个纯形式就是空间与时间。
对于空间和时间,康德分别作了形而上学阐明和先验阐明,前者表示空间、时间概念是先天给予的,后者是把空间、时间概念解释成一种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可以理解其它先天综合知识的可能性。
康德在先验感性论中所得出的全部要点可归结为:我们的一切直观都只是现象的表象,而现象不能独立自存,它只存在于我们意识中,物自身我们是无法知道的;一切直观的事物都包含关系,外感表象中包含对象与主观的关系,内感表象包含连续关系;空间、时间只存在于我们的直观形式中,不存在于对象之中,但这并不意味着现象是幻想;如果把时、空看作一切存在的条件,势必导致时、空也会是上帝存在的条件,只有把时、空看作我们的直观形式,才可避免上述结论。
先验感性论的结论就是:时、空作为纯粹直观的形式,它是解决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的关键之一;直观的判断只运用于经验对象,不可把它推广至经验对象以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