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00803 马克思的晚年反思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图书大辞典:1949-1992第1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第111页(467字)
副名:东方社会发展道路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江丹林着。北京出版社1992年8月版。25.3万字。马克思在其晚年考察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心开始东移,对东方社会发展的道路及其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关系,作出了新的思考。本书对此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并结合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践,提出了很多有益的理论启示:第一,区分了马克思对未来社会主义的两种设想。以往人们熟知马克思关于西方发达国家在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设想。本书通过研究马克思在生命黄昏时的反思,指出了马克思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实现的重要条件是必须吸取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果”。显然,这一设想与马克思以前的设想并不相同。第二,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根据。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生曲折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是按照马克思关于西方发达国家革命成功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设想进行的,从而脱离了中国国情。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设想为我们科学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之镜”。第三,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