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的主要生产原料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现代工程材料实用手册》第481页(5323字)

陶瓷生产使用的原料品种很多,制作陶瓷坯体的主要原料有:可塑性原料、瘠性原料和熔剂原料三大类。可塑性原料即黏土原料,它是陶瓷坯体的主体;瘠性原料可降低黏土的塑性,减少坯体的收缩,防止高温烧制时坯体变形,常用的瘠性原料有石英砂、熟料和瓷粉;熔剂原料可降低烧制温度,它在高温下熔融后呈玻璃熔体,可溶解部分石英颗粒及高岭土的分解产物,并可粘结其他结晶相,常用的熔剂原料有长石、滑石及钙、镁的碳酸盐等。

(一)可塑性原料

1.黏土的成分

黏土是由天然岩石经过长期风化而成,是多种微细矿物的混合体。黏土有白、灰、黄、黑、红等各种颜色,常见的黏土矿物有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等,其主要化学成分是层状结构的含水硅铝酸盐。另外,黏土中还含有石英、长石、铁矿物、碳酸盐、碱及有机物等多种杂质。

黏土中所含杂质的种类及含量大小,对黏土的性能影响较大。当含石英较多时,会降低黏土的可塑性;黏土中铁的氧化物和钛的氧化物含量,是影响烧结坯体颜色的主要因素;钙和镁的化合物会降低黏土的耐火性,缩小烧结的范围,过量时会出现起泡;含有机杂质比较多时,吸水性强的黏土可塑性较好,干燥后强度较高,但收缩性较大。

黏土中的有害物质为云母和铁的化合物。白云母能使陶瓷制品产生气泡、突起或熔洞;黑云母能使陶瓷制品产生圆形熔融结核,或产生大量黑色和棕色斑点。铁的化合物能使陶瓷制品产生气孔、熔洞、斑疤等缺陷。

2.黏土的种类

根据黏土中杂质的含量、耐火性及用途的不同,可将黏土分为高岭土、易熔黏土、难熔黏土和耐火黏土四种。

(1)高岭土

高岭土是烧制陶瓷最好的原料,其不含氧化铁等染色的杂质,是一种高纯度的黏土,熔烧后呈白色。这种黏土颗粒较粗、塑性较差、熔烧温度高,是烧制瓷器的主要原料,因此有“瓷土”之称。

(2)易熔黏土

易熔黏土中含有大量的细砂、尘土、有机物和铁矿物等杂质,熔烧后呈红色,是生产砖瓦及粗陶制品的主要原料,因此有“硅土”之称。

(3)难熔黏土

难熔黏土也称微晶高岭土,其杂质含量较少,相对比较纯净,熔烧后呈淡灰色、淡黄色或红色,是生产陶质制品的主要原料,因此有“陶土”之称。

(4)耐火黏土

耐火黏土含杂质较少,耐火温度高,一般可达1580℃,熔烧后呈淡黄至黄色,是生产耐火、耐酸陶瓷制品的主要原料,因此有“火泥”之称。

3.黏土的性质

黏土的性质在建筑装饰陶瓷领域仅指其工艺特性,主要包括可塑性、结合性、收缩性和烧结性三个方面。

(1)可塑性

可塑性是黏土制品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关键性技术指标。可塑性是指黏土加适量水搅拌之后,在外力作用下能获得任意形状而不发生裂纹和破裂,以及在外力作用停止后,仍能保持该形状的特殊性能。利用黏土的这个特殊性能,可将其塑造成各种形状和尺寸的坯体,并且不发生裂纹破损。

影响黏土可塑性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取决于黏土组成的矿物成分及含量,颗粒形状、细度与级配,以及拌合加水量的多少等因素。

(2)结合性

黏土与可塑性相似的性质是其结合性。黏土的结合性是指黏土可以与非可塑性原料结合成为成型的泥团,在干燥后有一定的强度,这种性能称为黏土的结合性。黏土的可塑性与结合性密切相关,黏土的可塑性越强,其结合性也越高。

黏土之所以具有结合性,是因为黏土的颗粒很细,所以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加水调和后会发生较为复杂的物理、化学作用,使黏土颗粒成为带电质点,能与极性水分子相吸附,从而形成具有结合性的胶体系统。

(3)收缩性

塑制成型的黏土坯体在干燥和熔烧的过程中,产生体积收缩的性能称为黏土的收缩性。黏土在干燥过程中的体积收缩称为干缩,是由于黏土在干燥过程中水分蒸发,微小的黏土粒子相互靠拢而产生的体积收缩,黏土的干缩值通常为3%~12%。

黏土在熔烧过程中的体积收缩称为烧缩,是由于在熔烧的过程中,黏土中的化合水被排除,易熔物质填充于未熔颗粒空隙间,使黏土体积进一步缩小所致,黏土的烧缩值一般为1%~2%。

(4)烧结性

黏土坯体在熔烧的过程中,也将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随着熔烧温度的不断提高,黏土中含的游离水不断蒸发,从而使其孔隙率增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值时,黏土中的某些易熔矿物熔化形成液相熔融物,流入黏土不熔的颗粒孔隙中而粘结,这时黏土的坯体孔隙率下降,强度逐渐提高,这一过程称为黏土的烧结。

黏土的烧结程度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温度越高形成的熔融物越多,制品的强度越高,密实度越大,吸水率越小。当焙烧温度高至某一值时,使黏土中未熔化颗粒间的空隙基本上被熔融物充满时,即达到完全烧结,这时的温度称为烧结极限温度。黏土从开始烧结至烧结极限温度,称为黏土的烧结范围,烧结范围越宽,熔烧的制品则不易变形,并可获得烧结程度高、密实性好的陶瓷制品。

(二)瘠性原料

瘠性原料主要包括石英、熟料和废砖粉。

石英是自然界中分布很广的一种矿物,其主要成分为SiO2。可以作为瘠性原料的石英有:脉石英、石英岩、石英砂岩和硅砂四种。石英在煅烧的过程中会发生多次晶型转变,其体积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在生产工艺上必须加以控制。一般来说,当温度升高时,SiO2的密度会变小,结构变松散,体积产生膨胀;当温度降低时,其密度会增大,体积产生收缩。

晶型转化时的体积变化能形成相当大的应力,这种应力往往是陶瓷制品产生开裂的主要原因。在陶瓷加工原料内加入适量的熟料和废砖粉,其目的就是为了减少坯体的收缩和烧成收缩。因此,在陶瓷产品烧成制度的规范中,往往要求石英晶型转化的温度范围内采用慢速升温,以避免产生过大的体积变化以致开裂。

(三)熔剂原料

陶瓷制品的熔剂原料,主要有长石和硅灰石两种。

1.长石

长石是陶瓷制品中最常用的熔剂,也是釉料的主要原料。釉面砖坯体中一般均掺入少量的长石。长石的种类分为四种:钾长石(K2O·Al2O3·6SiO2)、钠长石(Na2O·Al2O3·6SiO2)、钙长石(CaO·Al2O3·2SiO2)和钾微长石[(K、Na)2O·Al2O3·6SiO2]。

长石与石英一样都是瘠性原料,能够缩短陶瓷坯体的干燥时间,还能够减少坯体干燥时的收缩和变形。同时,长石也是一种熔剂原料,其主要作用是降低陶瓷坯体的烧成温度。在高温下长石会熔化为长石玻璃,填充于坯体颗粒间的空隙,粘结颗粒使坯体致密,并有助于改善坯体的力学性能。

2.硅灰石

硅灰石是一种硅酸钙类矿物,它的化学通式为CaO·SiO2。硅灰石作为陶瓷墙地砖的坯料,除可以降低烧成温度外,还具有减少收缩、容易压制成型、热稳定性好、烧成时间短、吸水膨胀率小等特点。

(四)釉料

在一般情况下,烧结的陶瓷坯体表面都较粗糙无光,这不仅影响其装饰效果和力学性能,而且也容易玷污和吸湿,所以常在坯体的表面施以连续玻璃质层——釉。

1.釉的作用

陶瓷坯体表面施釉经过高温焙烧后,釉与坯体表面之间会发生相互反应,在坯体表面形成一层玻璃质,它具有玻璃般的光泽和透明度,从而使坯体表面变得平整、光亮、不吸水、不透气,提高了制品的艺术性和机械强度。同时对釉层下的图案画面具有透视和保护作用,并有防止彩釉中有毒元素溶出的作用,还可以掩盖坯体的不良颜色和某些缺陷,从而可以扩大陶瓷制品的应用范围。

2.釉的种类及特性

(1)按坯体种类不同分类

根据坯体的组成材料不同,陶瓷制品分为陶器、瓷器和炻器,相应的釉可分为瓷器釉、陶器釉和炻器釉。

(2)按烧制温度不同分类

根据陶瓷制品烧制温度不同,釉可分为易熔釉(1100℃以下)、中温釉(1100~1250℃)和高温釉(1250℃以上)。

(3)按制备方法不同分类

按制备方法不同分类,釉可分为生料釉、熔块釉。

(4)按外表特征不同分类

按釉的外表特征不同,釉可分为透明釉、乳浊釉、有色釉、光亮釉、无光釉、结晶釉、砂金釉、碎纹釉、珠光釉、花釉等。

(5)按化学成分不同分类

按化学成分不同分类,是最常用的一种分类方法,釉可分为长石釉、滑石釉、混合釉、色釉和食盐釉等。

1)长石釉。长石釉由石英、长石、石灰石、高岭土、黏土及废瓷粉等配制而成。长石釉烧结温度较高,属于高温透明釉,是瓷器、炻质陶瓷及硬质精陶广为使用的一种釉层原料,其主要特点是:硬度大、光泽强、透明好、有柔和感、烧结温度范围宽等。

2)滑石釉。滑石釉是在长石釉的基础上加入适量滑石粉配制而成。此种釉的主要优点是:白度较高,透明性好,不易产生裂纹、烟熏现象;其缺点是:附着力比长石釉差,烧结后的光亮度较低。

3)混合釉。混合釉是在长石-石英-高岭土中加入适量滑石、白云石、方解石、氧化锌等多种助熔剂而组成的釉料,并根据各种熔剂的特性进行配制而成。现代釉料都是趋于这种混合釉,因为这种混合釉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熔剂和各种釉料的优点,最大限度地克服釉料的缺点,以获得比较满意的使用性能。

4)色釉。色釉是在釉料中加入着色氧化物或某些盐类化合物配制而成。色釉按烧结温度不同,可分为高温色釉(高于1250℃)和低温色釉(低于1250℃)两种。陶制品通常采用低温色釉,而炻器和瓷器则采用高温色釉。色釉具有一定的装饰效果,造价比较低廉,操作比较方便,可以遮盖住不美观的坯体,广泛应用于陶瓷工艺制品中。

5)食盐釉。食盐釉不是在陶瓷生坯上直接施釉,而是当陶瓷制品焙烧到一定温度时,把食盐投入到正在燃烧的窑中,在高温及水蒸气的作用下,食盐分解氧化钠和氯化氢,以气态均匀地分布于窑内,这两种物质与坯体表面的黏土及二氧化硅作用,在坯体表面形成一种玻璃质的釉层。这种釉面具有坚固不脱落、不开裂、耐酸性强等特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