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虫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人民出版社《儿科手册》第273页(1179字)
【感染途径】 钩虫的感染性幼虫,主要是通过皮肤钻入人体内,造成感染。
【临床表现】
一、幼虫侵入症状:幼虫钻入部位的皮肤,常发生痒疹,局部灼痒、红肿,初为丘疹,后为疱疹,数日自行消退。幼虫穿过肺部时,患儿可有咳嗽、气喘、胸痛、痰中带血等症状。一般较蛔虫幼虫所引起的肺部病变为轻,数日或10余日后自然消退。
二、成虫寄生症状:钩虫成虫寄居于小肠内,咬住肠粘膜吸血,并经常更换部位,造成肠粘膜糜烂,吸血同时射出涎液,阻碍血凝,可使血液继续外渗丢失。感染轻者,仅有轻微的腹部不适或消化不良症;感染重者则有腹痛、腹胀、呕吐、腹泻等症状。婴幼儿的大便可呈煤焦油样,甚至为便血。患儿大都食欲亢进,也有厌食者,年长儿可出现异嗜症,如爱吃炭渣、烟丝、粉笔头、盐粒、砖瓦块等。根据失血情况,可出现程度不等的贫血、红细胞、血红蛋白降低。严重贫血者,面色苍白,记忆力差,疲乏无力和懒动等。小儿的生长发育可受到影响,甚至可出现脉速无力,心前区收缩期杂音,心界扩大,四肢浮肿,发生贫血性心脏病等。婴幼儿患病,往往症状较严重,应特别注意。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即可诊断。检查大便找到钩虫卵即可确诊。大便涂片镜检钩虫卵阴性时,可用大便漂浮法检查钩虫卵,阳性率较高。
【预防】
一、开展以除害灭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大力进行卫生宣传,配合农业学大寨运动积极堆积肥料,合理管理粪便,普查、普治病人。
二、做好个人防护,本病流行严重的地区,应尽量避免赤脚在潮湿的土地上走路,以减少感染。
【治疗】
一、驱虫药物:
(一)灭虫宁(酚乙铵):0.3克/岁/日,最大剂量为3克,每日1次,连服2天。此药对治疗蛔虫感染也有效,故有钩虫、蛔虫混合感染者,应用此药较为适宜。
(二)驱虫净(四咪唑):2毫克/公斤/日,连服3天。
此外,四氯乙烯、已烷雷锁辛,以及中药贯众、榧子、雷丸等,均有效。
二、一般疗法:加强营养及给予补血药物,如铁制剂及维生素C等。贫血严重的患儿,应先予输血,使血红蛋白提高到5克%以上,再行驱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