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果蔬保鲜手册

我国果蔬运输存在的问题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果蔬保鲜手册》第168页(1292字)

冷链系统不健全,缺乏冷藏运输工具。冷链是以现代制冷技术为基础,在果蔬的加工、流通和消费过程中,创造合适的低温环境,以期最大限度地保持果蔬的质量。因此冷链是跨越产、供、运、销、需各部门的一个保鲜流通系统。在这个系统里,有关部门和环节,在生产能力、技术水平、质量标准、技术规范等方面,应该相互适应,彼此配合、协调发展,才能充分发挥冷链的功能,这也是发展和完善冷链所应遵循的原则。尽管目前我国的冷藏贮运设施已有很大的发展,全国冷库总容量已达1000万t,铁路冷藏车5500辆,冷藏保温汽车8000多辆,冷藏船100多艘、冷藏集装箱2000多只(TEU),冷链技术基础已初具规模,但还远未形成完善的冷链系统。1999年水果的产销量已超过6000万t,1999年蔬菜的产销量已超过4亿t,而冷库大约只有其产销量的百分之几。按照国外的经验以及分析推算,1000万t易腐货物的运量约需3万辆铁路冷藏车才能完成运输任务。而我国这么大的果蔬鲜货运量,冷藏车辆只有5000辆左右,且因欠修以及管理上的问题,真正投入运用的估计不到2/3。由于缺乏冷藏运输设备,我国每年在流通中腐烂变质的食品也占很大比重;因此,开发冷藏运输设备,解决冷藏运输保鲜技术是当务之急。20世纪初,应普及简易冷藏运输工具的同时,积极发展冷藏运输船、铁路冷藏车和冷藏汽车运输,努力推广应用食品销售冷藏柜,逐步形成从生产、贮藏到运输、销售完整的冷链系统。

缺乏冷藏运输组织管理体系。我国果蔬产地还缺乏适宜的组织管理机构进行果蔬采收、清洗、分级、包装、预冷和流通管理一条服务。我们需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完善组织管理,使果蔬贮运工作一环扣一环地进行。要建立一种协作关系,充分发挥铁路、公路、水上和空中各种运输形式的优势,使运输服务更经济,更合理。

缺乏采后商品化处理中心。我国果蔬主产区还缺少加工、整理和预冷的商品化处理中心,使许多工作无处进行。采后果蔬商品化处理中心的建立,有利于果蔬产品在产地就地加工,分类、分级和分流工作。例如把鲜柑橘采收下来后即进行分类分级,将一级果经过洗果、消毒、保鲜、包装好,入贮或外运;把有破损、外观不佳、残次果送到榨汁厂,榨成果汁,再去上市。这样到达市场和消费者手中的都是非常漂亮、规格统一的高质量的鲜果,既可进入超级市场,出口创汇率也高;同时,残次果也得到了利用。在产地进行果蔬采后集中处理,不仅原料新鲜、质量高,又节省了运力、运费,降低了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

现行许多包装物仍不利于果蔬流通和保持商品质量。长期以来,我国果蔬产品多数采用编织袋、大竹箩筐、柳条筐、木条箱作为包装容器。近年,有部分改用瓦楞纸箱和塑料袋包装,对保护果蔬产品、减少机械损伤起了良好的作用。如果采用改性聚乙烯膜(加有保鲜剂和有一定透气、透水性),或在瓦楞纸箱内再加衬垫和保鲜剂等,将进一步减少对果蔬商品的损伤,保持良好的商品性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