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果蔬保鲜手册

冬瓜疫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果蔬保鲜手册》第289页(1768字)

冬瓜是我国栽培较广的瓜类之一,产品除市销外,大量调运或贮藏出口。

1.症状

田间侵害茎、叶及果实。通常潮湿时病部生稀疏白霉,即病原菌的子实体。贮运中的病瓜为田间已感染而尚未发病的瓜。病斑出现后,初呈水渍状,圆形,暗褐色,稍凹陷,很快扩展,病部接着软腐,表面长白色稀疏的霉层。严重时大半个,甚至整个瓜都腐烂掉,瓜面布满白霉。

2.病原

主要由鞭毛菌亚门卵菌纲的瓜疫霉Phytopthora melonis Katsura引起,异名:P.drechsleri Tucker。1989年余永年将其归入隐地疫霉P.cryptogea Pethybr.et Laff。

病菌在PDA上,菌落灰白色,较稀疏,菌丝无隔,易产生疣状或结节状突起,常很多集结成束状或球状。病菌在上述培养基上无游动孢子囊,但如移入清水中,便较快形成,新孢子囊自前一个孢子囊内层出产生,并可多次层出。孢囊梗细长,孢子囊顶生,无色,卵圆形至广圆形,顶端有较扁平但不明显的乳突,少数孢子囊无乳突。萌发时,孢子囊内形成许多游动孢子,自乳突逸出。游动孢子无色,单胞,卵形,两根鞭毛。条件不适时,孢子囊直接产生芽管。有性态为同宗配合。卵孢子球形,淡黄色,不满器,表面平滑;藏卵器球形,壁光滑,无色;雄器椭圆形,主要转生。

3.诊断要点

田间的病瓜,有时易与腐霉菌引起的烂瓜相混,后者在病瓜长出大量白色棉毛状物,通常厚而多,而疫霉造成的病瓜,其表面的白霉很稀疏,仅一薄层。最可靠的诊断需要做显微镜观察,疫霉在冬瓜上较易产生孢子囊,而腐霉常为大量菌丝体,需在水中才长孢子囊。

4.侵染途径

病菌除冬瓜外,还危害黄瓜、节豆、白瓜、西瓜等。以菌丝体、卵孢子及厚垣孢子随病残组织遗留在土壤中越冬,次年孢子囊在水中萌发产生游动孢子,通过雨水、灌溉水传播到寄主上。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特别是混杂有大量病死茎叶及烂果的垃圾肥,是田间发病的重要菌源。贮藏期间的菌源来自田间堆贮的冬瓜。若贮运中湿度大,可不断接触传播,扩大蔓延。

5.发病条件

(1)病菌生育适温为28~30℃,在发病的温度范围内,雨季的长短、降雨量的多寡是病害流行的决定性因素。雨季来临早,雨日持续久,降雨量大,常发病早,病情重,损失大。

(2)田间排水好坏与发病有密切关系。病菌孢子囊的形成、传播、萌发都借助于水,故浅畦、畦面高低不平,雨后积水或淹水的田块,常发病重。

(3)连年种瓜的田块,以及施用未经充分腐熟的有机肥的田块发病重。

(4)采收前的温湿度与贮运过程中的发病轻重有很大关系。前期多雨,后期干旱可使病菌侵入冬瓜但不发病,以致混进贮藏,陆续发病,继续传播。

6.防治方法

首先要做好田间防病。

(1)目前在没有高抗品种下,应采取以药剂为主的综合防治,自幼株起喷施瑞毒霉、杀毒矾等对卵菌纲效果较好的药剂2~3次。其他包括轮作,底肥充分腐熟,拔除死株晒干烧毁,增施钾肥。

(2)贮藏场地保持干燥、通风、清洁;搬运时小心轻放,避免损伤果实。

(3)冬瓜果大体重,采后浸果或药剂喷洒目前难采用。建议对贮藏的冬瓜,收获前喷一次25%瑞毒霉600倍液,尽量减少田间菌源。

上一篇:黄瓜红粉病 下一篇:果蔬保鲜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