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不良
书籍:实用按摩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科学普及出版社《实用按摩手册》第187页(880字)
消化不良是脾胃功能失调而致的一种消化道疾病,是小儿消化系统的常见病。临床上以腹泻为主证。中医通称为“泄泻”。临床上中医学将其分为虚寒型和实热型两类。
〔临床表现〕
实热型:面赤颧红,口渴欲饮,大便稀粘,秽浊腥臭,小便短赤,或身热无汗,舌红苔黄或腻,口唇焦赤,上腭黄白,脉弦数。
虚寒型:发病急重,或久泻不愈,便下稀水,面色苍白,肌肤松驰,肢冷汗出,小便清长,舌淡无苔,口唇淡红,上腭乳白。重者精神萎縻,目凹囟陷,睡时露睛张口,口唇干燥,脉沉细小无力。
〔诊断要点〕
1.消化不良临床上以大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或水样或兼有未消化的乳食残渣及粘液为特征。
2.消化不良须与细菌性痢疾相鉴别:婴幼儿患菌痢时,往往不典型,常无里急后重便脓血,但菌痢多有接触史,脱水症状轻,粪便镜检可发现脓细胞、红细胞和吞噬细胞,粪便培养可有痢疾杆菌生长,以助诊断。
〔治疗处方〕
摩腹 揉脐 推上七节骨 揉龟尾 按揉足三里
〔辨证加减〕
实热型:加清脾土 清大肠 揉天枢 揉扳门 退六腑 推脊 推涌泉
虚寒型:加推三关 揉外劳宫 补脾土 捏脊
〔注意事项〕
1.患病期间,适当控制患儿饮食,养成良好的喂养习惯。
2.恢复期间要重视营养,逐渐增加容易消化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