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圆斑根腐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葡萄早熟栽培技术手册》第173页(911字)
该病害为我国葡萄产区新发生的一种病害。主要为害葡萄的根系,继而造成地上部萎蔫、青干和枯死。
(1)症状 植株的地下部受害后,须根的横截面变为褐色,后枯死,蔓延到大根上,在大根形成褐色圆形病斑,病斑不断扩大,并相互连接,深度可达木质部。
地上部受害后表现:①萎蔫型。病株在萌芽后整株或部分支蔓叶丛萎缩生长缓慢,花序凋萎,新抽生的枝条呈现失水状,皮层皱缩。②叶片青干型。病株的叶片骤然发生萎蔫,失水青干,失水一般由叶缘向叶内发展,但有时也会形成沿叶脉向外扩展,无论哪种类型,其共同特点是在青干与健全组织的交界处有明显的褐色晕带。③叶缘焦枯型。病株叶片尖端或边缘明显焦枯,而叶片中部仍保持正常,病叶不脱落。④枝枯型。与根部受害部相对应的地上部的枝蔓突然全枝萎蔫枯死。⑤整株枯死型。病株在萌芽后全株逐渐枯死,但部分仍能从基部萌发新的根蘖。这5种病状中以萎蔫型最为普遍。
(2)发病规律条件 病原菌为土壤中的习居菌或半习居菌,是一种弱寄生菌,一般致病力不强,树势健壮时不发病,一旦树势衰弱病菌即侵入发病。通常春季葡萄根系开始活动后,病菌便从须根侵入,然后蔓延到大根上,形成褐色圆形病斑。在发病过程中,由于受害根系可以反复产生愈伤组织和抽生新根,因此形成病健组织相互交错的凸凹不平的圆形病斑。当地温增高和肥水条件改善时,发病逐渐变缓,甚至停止,地上部仍可抽发新梢。受害植株地上部主要在萌芽后到开花前发病,尤其开花前为发病高峰。
土壤管理粗放,植株负载量大,水肥管理跟不上,地势低洼,土壤过湿过沙的葡萄园发病较重。
(3)防治方法 加强土壤肥水管理,尤其要加强秋季的深翻、施肥和冬季的灌水,对沙滩地、潮湿地要注意土壤改良。合理控制植株负载量,调整生长和结果的平衡,这对幼年果园更为重要。对发生病害的植株加强土肥水管理,并用药剂灌根有一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