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神经内科手册

急性病毒性脑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医古籍出版社《神经内科手册》第255页(9116字)

病毒性脑炎是脑炎中最常见的一种,可由各种病毒引起。疱疹病毒(herpes viruses)是其中之一,已广泛见于世界各地,种类众多,已有100余种疱疹病毒,而感染人并造成疾病的疱疹病毒主要有4种: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HSV)水豆——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tus)、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 virus)、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都属DNA病毒,前两种病毒属嗜神经性;后两种病毒虽主要为嗜淋巴性,但都可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本节重点介绍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急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acute herpes simplex viral encephalitis HSE)又称急性坏死性脑炎,是病毒性脑炎中较常见的一类,约占已知病毒性脑炎的2%~20%。临床以发热、口唇疱疹、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抽搐、精神异常为主要表现。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不同,相当于中医学中的“头痛”、“温病”、“痉证”等范畴。

【病因病机】

一、西医病因病理

HSV属DNA病毒,已知有6种抗原型,其中以Ⅰ型感染性最强,常广泛侵犯脑部,主要侵犯额叶,颞叶,以成年人和少年儿童感染为多;Ⅱ型次之,主要见于新生儿(属生殖器型)可经产道感染,或通过胎盘引致宫内感染。大多数病例由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在儿童和青年,病毒可能经嗅神经侵犯入脑,仅约30%的患者是原发感染,其余的多数成人先引起粘膜、皮肤感染后病毒潜伏于三叉神经半月节或脊神经节内,当机体免疫机能降低时,病毒沿神经轴突侵入中枢神经系统。也有认为病毒感染后,已潜伏于脑内,主要在星形细胞内,在一定条件下活化而患脑炎。对激起早年病毒感染的复活或潜伏期病毒再活动的因素很多,如发热、紫外线、组织损害、免疫抑制剂等。

二、中医病因病机

其病因多与感受湿热邪毒有关,湿热邪毒外袭,化火入营,上扰清窍,引动肝风所致。

(一)邪犯卫气 温热毒邪侵袭卫表,表卫郁遏,经腧不利,则见发热,恶寒,颈项强直;邪热上扰清窍,则神倦嗜睡,头痛;邪热犯及肺胃或湿热之邪留恋三焦则见口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

(二)气营两燔 失治或治疗不当,邪热入于气营,或温热毒邪直接侵及气分,里热炽盛,故高热,头痛,项强,热炽中焦则口渴,恶心,呕吐,热扰心神则烦躁,嗜睡或昏迷。

(三)热陷营血 邪热炽盛入于营血,营阴被灼,故壮热,入夜尤甚,口干渴;热盛邪陷心包则神昏谵语,烦躁;邪热久羁,耗伤真阴,引动肝风则惊厥,抽搐,全身强直,角弓反张;热邪迫血妄行可见衄血。

(四)痰热内扰 湿热生痰,痰热上扰蒙蔽清窍,则见神昏谵语,舌强难言;热邪炽盛则高热,口渴,痰涎壅盛,热扰胸中,则胸脘满闷,喉间痰鸣,痰粘难咯;痰热内阻,胃气上逆则呕吐,呃逆。

(五)气阴两伤 温病后期热邪耗伤气血津液,气阴两亏,则口干,神倦乏力,自汗;心神失养则心悸;余热未清则低热。

【临床表现】

一、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发病无明显地区性和季节性,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明显性别差异。均为散在发病,4%~25%的病人可有皮肤粘膜单纯疱疹,也有少数患者有皮肤粘膜疱疹反复发作史。

二、神经精神症状:嗜睡或昏迷,谵妄、精神错乱。随疾病进展,意识障碍加深,最后昏迷。精神症状常较明显,有时甚至呈首发展状,表现反应迟钝,人格改变,定向力和记忆力减退,呆滞、言语动作减少,或激动不安,言语思维不连贯,甚至有错觉、幻觉、妄想。少数病人易误诊为精神分裂症。常有癫痫发作。

三、临床体征:常可有明显的局灶性体征,如偏瘫、偏盲、失语、同向偏视、眼睑下垂、瞳孔不等大和震颤、舞蹈样动作、肌肉痉挛等不自主运动。累及脑膜时可出现脑膜刺激征。部分患者可于早期呈现去大脑皮质或去大脑强直状态。弥漫性脑实质肿胀可出现剧烈头痛、视神经乳头水肿等急性颅内压增高征象。

四、本病病程长短不一,但大多来势凶猛,进展迅速,严重者可因急性颅内压增高而在数曰内死亡,多数迁延数周至数月,并残留一定的神经系统体征和症状。

【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一、血液检查

(一)外周血(PB)中度白细胞升高,以多形核细胞为主。

(二)血清中单纯疱疹病毒——IgM抗体增高。

(三)双份血清中和抗体或补体结合抗体滴度逐渐增加4倍以上。

(四)血清中分离HSV。

二、脑脊液(CSF)检查

(一)常规检查

1.外观正常。

2.急性期CSF压力大多升高。

3.CSF白细胞轻度增多(<0.005~0.1>×109/L)以淋巴细胞为主。

4.80%病人CSF中白蛋白轻度至中度升高。

5.多数病例CSF中有红细胞或黄变,红细胞达0.5×109/L,或更高。

6.CSF糖定量多正常,有时随病性进展降低,降低于2.22mmol/L。(二)CSF中HSV血凝集抗体滴度>1∶16(发病10天后)。

(三)CSF中IgG、IgM免疫球蛋白增高。

(四)PCR检查HSV-DNA阳性(第2~14天)。

三、脑组织活检

脑组织活检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发现神经细胞核内包涵体;活检组织经荧光染色以证明单纯疱疹病毒抗原;电镜检查可见脑组织中的病毒颗粒,光镜检查可有脑炎表现;脑组织培养可进行病毒分离。

四、脑电图(EEG)检查

EEG检查对本病具有重要价值。其典型改变为a节律丧失,弥漫性慢波,在额颞叶出现高波幅周期性棘波和慢波。

五、影象学检查

(一)头颅CT扫描可见一侧或双侧颞叶为中心可累及额叶或顶叶的均匀一致,边界不清的低密度区;发病早期可表现占位效应;少数病例呈出血性改变。

(二)磁共振成像(MRI):早期在T2加权,可见到额叶底面和颞叶的信号增强。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HSV是可以治疗的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之一,早期诊断非常重要,根据以下几点可作出诊断。

(一)急性起病、发热、意识障碍、精神异常、癫痫发作和早期出现灶性的额叶或颞叶损害症状;

(二)急性期与恢复期的血清中和抗体增高4倍以上;

(三)PCR示HSV-DNA阳性;

(四)CSF中血凝集抗体滴定度1∶16以上,并有IgG、IgM免疫球蛋白升高;

(五)EEG示额颞部局灶性变化;

(六)头颅CT颞叶低密度病灶区,并排除其它颅内占位病者;

(七)需与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以及其它颅内占位病相鉴别,必要时作脑活检以确定诊断。

二、鉴别诊断

(一)其它病毒性脑炎

(1)较良性的其它病毒性脑炎,病情相对较轻,预后较好;

(2)少有颞叶额叶病损为主的征象;

(3)血清及CSF检查一般无HSV感染。

(二)化脓性脑膜炎

(1)全身感染中毒症状较严重;

(2)血象白细胞显着增高及核左移;

(3)脑脊液中呈化脓性改变,白细胞增高以多形核细胞为主,细菌涂片检查或培养阳性。

(三)感染中毒性脑病

(1)多见于败血症、肺炎、细菌性痢疾、白喉、百日咳、伤寒等细菌感染性疾病;

(2)与原发病同时或稍后发生脑症状;

(3)CSF压力增高,糖和氧化物正常;

(4)多数在1~2个月内脑症状消失,无后遗症。

(四)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1)常见于急性发疹性病毒传染病或急性病毒感染后;

(2)临床表现多为高热、头痛、肌痛、呕吐、抽搐、精神错乱、木僵、昏迷、脑膜刺激征,以及偏瘫、失语、球麻痹、颅神经麻痹、舞蹈-手足徐动运动等局灶损害;

(3)CSF多有白细胞增多。

(五)结核性脑膜炎

(1)起病缓慢,病程长;

(2)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

(3)CSF白细胞增高,蛋白质增高,糖及氯化物减少,可检查结核杆菌,PCR阳性。

【治疗】

一、西医治疗

(一)抗病毒治疗

药物对病毒的作用,其机理尚末完全阐明,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

1.碘苷(疱疹净idoxuridine):主要抑DNA类病毒,渗于病毒DNA中形成异常核,干扰DNA的合成。剂量为50- 100mg/(kg.d)静脉滴注。3~5天为1疗程,总量不超过20g。本药有抑制骨髓(白细胞与血小板降低)胃肠道反应(腹泻),肝功能不良,口腔炎和继发感染等不良反应。在应用中应引起重视。

2.阿糖胞苷(cytosineayabinosideare-c):作用机理同疱疹净。剂量1~8mg/(kg.d),分1~2次静脉注射共10天。不良反应为抑制骨髓造血机能,胃肠反应等。毒性较疱疹净小且疗效较好。

3.阿糖腺苷(adeninearabinoside):易通过血脑屏障,抑制NDA及RNA多聚酶,剂量为10~15mg/(kg.d),6~12小时内滴完。用3~5日。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造血功能障碍等。

4.阿糖腺嘌呤(vidarabine):作用机理似阿糖腺苷。剂量为15mg/(kg.d),每日静滴12小时,共10天。不良反应是恶心、呕吐。大剂量可引起造血功能障碍。此药缺点是难溶于水,输液量大,对伴有颅内高压的病人不利。

5.无环乌苷(acydoguamosine):商品名阿昔洛韦,是目前公认最理想的抗HSV药物。能选择性抑制HSV特异性多聚酶及胸腺核苷激酶,从而影响病毒复制,而对正常细胞无影响。其抗HSV作用较阿糖腺苷强160倍,使病死率从70%降至19%,对拟诊HSE病例,尽可能早期应用。5mg/(kg.d)溶于100ml等液中,每隔8小时给药1次,连续7天为1疗程。

(二)肾上腺皮质激素

用激素治疗病毒性脑炎意见不一,有的认为此类药物能破坏或减少淋巴细胞,对抗B细胞和T细胞的功能,抑制干扰素和抗体形成,且能增强病毒的复制对脑炎不利,也能改变神经胶质疤痕而使细胞组织再生。有的认为激素具有减轻炎症反应,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保护血脑屏障,解毒和消除脑水肿,克服利水剂所致的反跳作用,对显着的脑水肿是有益的,故有其利弊。考虑激素有抗炎消肿、稳定溶酶体系统而防止抗原抗体反应时产生有害物质。因此多主张应用,但应掌握适当时机,适当的剂量和疗程。一旦确诊本病,应与有效抗病毒药早期、大量、短程使用激素。一般使用地塞米松15~20mg,葡萄糖生理盐水250ml,1日1次,10~14天,以后改口服,渐减量。目前主张早期用甲泼尼松1日1000mg,连用3~5天,再改地塞米松静脉滴注。

(三)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

对高热、抽搐、精神异常及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应给予降温、解痉、镇静及脱水降颅压等相应治疗。及时对症处理对改善病人的预后十分重要。同时对病人实施心肺功能监护,补充营养物质,注意水和电解质紊乱。

一、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1.卫气同病

[主证]发热、微恶寒,头痛,恶心呕吐,口渴咽痛,颈项强直,或烦躁,神倦嗜睡。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滑数。

[治法]辛凉解表,清气泄热。

[方药]银翘散合白汤加减:银花30g,板蓝根30g,生石膏30g,连翘20g,芦根20g,薄荷10g,大青叶10g,桑叶10g,菊花10g,知母10g,淡豆豉10g,生甘草6g。

神昏嗜睡者加菖蒲、郁金;腹满大便不通加大黄、芒硝;腹胀、纳呆,口渴不欲饮,苔腻者加藿香、佩兰、苍术。

2.气营两燔

[主证]高热,头痛,项强,汗多气出,口渴,恶心,呕吐,烦躁或嗜睡,甚则昏迷,或伴谵语,抽搐。舌质红绛,脉细数。

[治法]清气泄热,凉营解毒。

[方药]白虎汤合清营汤加减:生石膏30g,生地30g,金银花30g,大青叶30g,板蓝根30g,水角20g,知母20g,连翘10g,玄参20g,丹参30g,石菖蒲10g,竹叶10g。

高热,神志不清,鼻饲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抽搐,惊厥者加羚角粉冲服。

3.热陷营血

[主证]壮热,入夜尤甚,神昏谵语,反复惊厥,甚则全身强直,角弓反张,皮肤可见瘀点、瘀斑,或见鼻衄股衄。舌绛少苔,脉细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熄风开窍。

[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水牛角30g,生地30g,赤芍10g,生石膏30g,大青叶30g,丹皮10g,钩藤15g,僵蚕15g,栀子10g,黄芩10g,知母10g,板蓝根30g。

神昏惊厥者加羚羊角粉冲服,或加天麻、蜈蚣;衄血者可加大赤芍、丹皮用量。

4.痰热内扰

[主证]高热,神昏,谵语,痰涎壅盛,喉间痰鸣,痰粘色黄,难咯,胸脘满闷,烦躁。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开窍醒神。

[方药]黄连温胆汤合至宝丹加减:黄连10g,茯苓20g,郁金10g,石菖蒲10g,连翘10g,黄芩10g,金钱草20g,枳实10g,胆南星10g,竹茹10g,瓜蒌10g,至宝丹1粒冲服。

痰鸣者加竹沥;兼有瘀血者加丹参、当归、赤药、川芎;口舌歪斜者加白附子、僵蚕、全蝎;二便失禁加炒山药、山萸肉、桑螵蛸;半身不遂加血藤、全蝎、蜈蚣。

5.气阴两伤

[主证]低热或午后潮热,自汗,神倦乏力,口干,心悸。舌淡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治法]益气养阴,清虚热。

[方药]竹叶石膏汤加减:竹叶10g,石膏20g,沙参15g,西洋参15g,石斛10g,白芍10g,丹皮10g,麦冬10g,地骨皮10g,生地20g。

手足颤动、拘挛者加龟甲、鳖甲;气少神疲加太子参、山药;神呆加石菖蒲、郁金。

(二)中医药其他疗法

1.中成药

(1)安宫牛黄丸每次1丸,必要时服,适用于气血两燔证。

(2)牛黄清心丸每次2丸,口服,适用于邪在卫分证。

(3)紫雪丹每次3g,1日2次,口服,适用于热闭心包证。

(4)双黄连注射液成人每次3g,或60mg/kg,加入葡萄糖溶液中滴注,1日1次,适用于邪在卫分证。

(5)醒脑静注射液每次20~40ml,加入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1日1次,适用于热闭心包证。

(6)清开灵5支加入5%GS500ml中静脉滴注,1日2次,适用于痰热闭窍证。

2.针刺疗法

(1)体针:

①初期:治宜清热解毒、熄风止痛。取穴:风池、曲池、合谷。风池疏风解毒,合谷疏利阳明,曲池乃阳明经合穴,为治头痛、瘈疭、癫痫之要穴。三穴相配,同具清热、熄风、止痛功效。

②中期:治宜清营凉血、镇脑开窍。取穴:大椎、曲池、曲泽、十二井穴、人中。大椎、曲池清泄高热,曲泽为手厥阴之合穴,可清血热、镇惊悸、开心窍。十二井穴通三阴三阳,具调节阴阳、清热启闭作用,神志昏迷者加刺人中可获效。

③恢复期治疗:吞咽困难:取穴天突、廉泉、合谷。震颤:取穴手三里、间使、合谷、阳陵泉。肢体瘫痪:取穴肩髃、曲池、外关、合谷、环跳、伏、足三里、太冲。

(2)头针:取穴:双侧运动区、感觉区、足运感区。

【预防】

(一)预防宣教:HSV主要通过人群间的直接密切接触,空气飞沫传播,应经常开展卫生预防宣传教育,加强个人卫生,实施个人预防,外出带口罩,不去人群众多聚集的地方。

(二)体育锻炼: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不断提高身体素质,增强疾病的抵抗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