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环境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企业管理出版社《工程师手册》第1092页(813字)
人类为了生存,要同自然界作斗争,从自然界获取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在斗争中人是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的。因此研究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时,必须从一定的社会关系出发,不能单纯地考虑自然因素。一般认为社会环境是指人们生活的社会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的环境条件,如构成社会经济基础及相应的政治、法律、艺术、宗教、哲学和社会机构等。它是人类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人工环境叫次生环境。发达国家在五六十年代把上亿吨的废气、数十亿吨的固体废弃物和上百亿吨的废水排放到环境中,并在环境中累积、迁移、转化污染了环境,危害了人的健康和生存。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仅不能走资本主义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而且能够做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大力保护环境。
自然环境是按照自己固有的规律发生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的客观属性和人类的主观要求之间,自然环境的客观发展过程和人类的有目的活动过程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矛盾,因而自然环境不仅是被利用的对象,也是被改造的对象。自然环境正是在人类有计划的利用改造中被转变为适合于人类活动的生存环境。而新的生存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通常我们讲的环境,既包括自然环境,又包括生活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如果从环境要素来考虑分类,可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及生物环境。按环境的性质,又可分为物理环境、化学环境和生物环境。总之从不同角度对环境可进行不同的分类。人类的生存环境体现着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作用,体现着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性质和水平。环境科学的任务,就是要在处理好“人类与环境”这一特殊矛盾中,保护、改善和创造整洁、美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保持人和环境的和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