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肢动物螫伤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皮肤病性病诊疗手册》第233页(2015字)

本病是某些节肢动物螫刺人体皮肤,并注入毒汁而引起的一组疾病。常见的这类动物有蜂、蚁、蝎、蜈蚣及毒蜘蛛等。它们引起的疾病可分别称为蜂螫伤、蚁螫伤、蝎螫伤、蜈蚣咬伤和蜘蛛咬伤等。

一、蜂 有多种,常致伤人的有蜜蜂、土蜂及黄蜂(俗称“蜂”),以后者危害为重。常成群的蜂拥而上,螫刺皮肤,引起严重损伤,严重时有的可危及生命。蜂以尾部的毒刺螫刺皮肤,并注入毒汁。

二、蚁(蚂蚁) 危害人类的是蚁种群中的少数,有兵蚁、火蚁等。尾部有毒刺、螫刺皮肤并注入毒汁。也有的通过咀嚼器将毒液注入局部。

三、蝎子 尾部有弯钩形刺螫器,螫刺皮肤,注入毒汁。

四、蜈蚣 前端有一对末端呈钩形的附肢,即毒肢(毒爪)刺入人体皮肤时,即放出毒汁。

五、蜘蛛 危害人类的常见蜘蛛有黑寡妇毒蛛、褐色隐居蜘蛛(棕蛛)等。主要用螫肢刺伤人体皮肤并注入毒汁。

上述几种节肢动物的毒液中,大部分为强酸性物质,如蚁酸,对皮肤有很强的刺激性。此外,尚含有不同的毒性物质,包括神经毒素、溶血毒素、抗凝血素及一些炎症介质。如组胺类物质、5-羟色胺、胆碱酯酶及缓激肽等。因而可以引起明显的皮肤症状和全身的毒性反应。

〔诊断要点〕

一、有某种节肢动物螫刺史。

二、皮肤损害 红斑、肿胀、丘疹、丘疱疹、风团、水疱、大疱等,损害中央被螫处常可见一瘀点。如被蜈蚣或毒蜘蛛螫伤有2个红点或瘀点。有的可形成大面积弥漫性红肿。蝎子和蜈蚣刺螫可发生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有的皮损经过一定时间发生坏死。如棕蛛螫伤常在一周后中央出现黑色的缺血性坏死。

三、全身症状 轻重不等,可有畏寒、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心悸、嗜睡、发绀、烦躁不安、抽搐、昏迷、谵妄、心脏及呼吸麻痹、休克等。棕蛛尚可引起关节痛、血尿、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等。蜂、蚁、蝎、蜈蚣及毒蜘蛛螫刺中毒严重者均可在短时间内引起死亡。

〔治疗〕

一、全身治疗

(一)抗组胺类药物 对红斑、丘疹、风团、血管性水肿及瘙痒等可缓解症状。

(二)葡萄糖酸钙 10%溶液10毫升静脉注射,对肌肉痉挛和疼痛有效。

(三)止痛剂 缓解剧烈疼痛。

(四)对中毒严重有明显全身症状者,应积极进行抢救,首先予以0.1%肾上腺素0.5毫升肌注,必要时可重复使用。随即给以氢化可的松200毫克~300毫克加于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或相应剂量的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棕蛛螫刺中毒可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贮存疗法,丙缩酮去炎松悬液60毫克肌注或醋酸甲基强的松80毫克肌注。然后给予强的松每日0.5毫克/千克~0.75毫克/千克,分次口服,10日~14日减量。

在抢救时,根据临床表现,给以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如给以升压药、氧气等。

二、局部治疗

(一)蜂螫伤应注意查找有无折断的毒针,蜜蜂毒刺易折断在皮内,如有断针应用镊子拔出,而后用吸奶器或拔火罐吸出毒汁;如被蝎子或毒蜘蛛螫伤,若在四肢,应立即在伤处近端扎上止血带,局部切开吸出或挤出毒汁,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伤口。

(二)1%~2%普鲁卡因溶液1毫升~5毫升局部注射或1%盐酸吐根碱溶液3毫升在伤处近端或周围皮下注射,有止痛及消肿作用。

(三)去炎松混悬液0.5毫升~1毫升加透明质酸酶1500单位和2%利多卡因溶液1毫升~3毫升局部注射,有明显止痛作用。

三、中医药治疗

(一)季德胜药片、紫金锭等均可口服或将其研末,用冷开水或米醋调匀外敷。

(二)二味拔毒散茶水调敷或明矾研末米醋调匀外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