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干骨折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整骨手册》第245页(5675字)
股骨干骨折是指股骨粗隆下3厘米至股骨髁上3厘米之间的股骨折,为常见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6%,多见于10岁以下的小儿。
股骨干骨折由直接暴力,如高处跌落、小儿坠床、撞击等引起,多呈横断或粉碎骨折;也可由间接暴力的杠杆作用、扭转作用所引起,多呈斜形或螺旋形骨折。骨折后易发生不同方向的移位,临床可分三型:
一、上1/3骨折:骨折近段因受臀肌、髂腰肌及其他外旋肌群的影响,有屈曲、外旋、外展移位,骨折远段向上、向后、向内移位(图11~19)。
图11~19 股骨上1/3骨折
二、中1/3骨折:除明显的重迭移位和侧向移位外,因内收肌的收缩,故有向外成角倾向(图11~20)。
图11~20 股骨中1/3骨折
三、下1/3骨折:因受腓肠肌的牵拉,骨折远段往往向后倾斜(图11~21),易损伤腘部动、静脉和神经。
图11~21 股骨下1/3骨折
【症状及诊断】 伤后局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有骨异常活动及骨擦音,伤肢缩短,呈外旋及成角畸形。严重伤员常合并有休克。下1/3骨折,有可能损伤腘部神经血管,出现足部发冷、麻木、足背动脉搏动消失。摄正侧位X线片可明确骨折部位和类型。
【整复方法】 婴幼儿不需麻醉。成人可用针刺麻醉或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尽量不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此麻醉方法虽有肌肉松弛、复位容易的优点,但也有因肌肉松弛、缺乏一定张力、复位后不稳定的缺点,有时复位后还未来得及固定,又发生错位,以致反复整复。
股骨干骨折整复是比较费力和困难的,怎样对抗和消除股部强大肌力所造成的重迭和成角移位,是成败的关键,所以,除不全骨折外,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后,均应加用牵引治疗。
一、快速牵引手法复位:成人先于股骨髁上插一直径3~3.5毫米骨圆针(做好牵引准备),12岁以下的儿童,做好皮肤牵引,患者卧于硬板床上,用折迭10层的床单,绕过会阴,经过健侧肩上方,固定于床头档板上。第一助手立于健侧,双手掌抵压髂前上棘,固定骨盆;第二助手立于伤侧下方,一侧前臂经膝后钩住腘部,另一手握踝上,屈髋40度,对抗牵引。
(一)上1/3骨折复位手法:为了适应骨折近段的外展、外旋移位,第二助手在牵引中应将患肢外展40度,抬高45度,外旋10~15度,术者立于患侧,触摸骨折断端,待重迭移位矫正后,术者一前臂放于骨折近段的外前方,另一前臂放于骨折远段的内后侧,两手10指交叉扣紧,同时用力,利用两臂间的钳式力量,使骨折对位(图11~22)。骨折复位后,牵引远侧的助手略放松牵引,使断端对合。
图11~22 股骨上1/3骨折复位手法
(二)中1/3骨折复位手法:骨折远段受内收肌牵拉,多向外侧成角。远侧助手在牵引时应逐渐外展伤肢,力求在牵引中矫正向外成角。术者立于伤侧,待重迭移位矫正后,用两前臂分别置于骨折的远近断段,根据骨折移位方向,前后或内外钳夹,迫使骨折复位。
(三)下1/3骨折复位手法:骨折远段受腓肠肌的牵拉,多向后移位。远侧助手,应将膝关节屈曲至80~90度,牵引力应向前、向下(图11~23)。如牵引得当(偶见有骨折远段向前方移位,应在膝关节170度位牵引),多能在牵引中复位。若向后移位仍未矫正,术者可立于伤侧,一前臂置于骨折远段后方,向上端提,另一前臂在骨折近段前方向后按压,待骨擦音消失,远侧助手向近侧推顶膝部,感到骨断端对合稳定时,说明骨折即已复位。
图11~23 股骨下1/3骨折牵引方法
(四)背向移位的斜形或螺旋形骨折,多发生在股骨中1/3,骨折远段常刺入周围的肌肉中,或者形成典型的背对背移位。此型骨折复位较难,单用两臂夹挤复位法不易成功,可用回旋手法复位。以前后背向移位为例,术者立于伤侧,在助手略作牵引后,一手握持骨折远段,向外、向前提拉,另一手握持骨折近段,向内、向后推送,待骨折远段由后侧回旋至前外侧时,助手迅速加大牵引,术者持骨折两断段,略作摇摆触碰,使断端紧密对合。
二、持续牵引手法复位法:多数伤员均可采用快速牵引手法复位,少数患者因伤肢高度肿胀,皮肤有挫裂伤,或因某些原因(如合并有骨盆骨折、全身其它并发症等)不能耐受快速牵引手法复位者,可给持续牵引手法复位。
(一)皮肤牵引:用于12岁以下的小儿或移位较轻的成人横断骨折。
1.双腿悬吊皮肤牵引,用于2周岁以内的婴幼儿,所用重量以臀部能脱离床面2厘米为宜,牵引重量一般为1.5~2.5公斤。
2.单腿平拉皮牵引:皮牵引作好后,将患肢置于棉垫上,上1/3骨折外展40度,中1/3和下1/3骨折外展20度,略屈髋、膝,通过床尾的三角架、滑轮作水平牵引。牵引重量一般为2~3公斤。
(二)骨牵引:用于成人或青少年有严重移位的股骨干骨折。
1.胫骨结节牵引:用于股骨上1/3和中1/3骨折者,也可用于骨折远段向前方移位,骨折线由前上向后下方倾斜的股骨下1/3骨折。
2.股骨髁上牵引:较少应用,适于骨折远段向后移位的股骨下1/3骨折。骨牵引作好后,将伤肢放在折迭牵引架上,伤肢略外展,膝关节屈曲位牵引,要求远侧的滑轮、骨牵引着力点和髂前上棘必须在一条直线上,开始牵引重量一般为7~8公斤。如牵引正确,一般能得到良好复位,复位后改维持量牵引,重量2~4公斤。牵引过程中,要密切观察,防止过牵。
(三)手法复位:一待肿胀消减,皮肤挫裂伤转好,重迭移位被矫正,应及早行手法复位,成人不宜超过一周,小儿不宜超过5天。复位时,应先作床边X线透视或拍片,明确骨折移位情况,确定整复手法,其方法同快速复位。
【固定方法】 股骨干骨折,受强大肌群的牵拉,骨折复位后,容易发生再移位。良好的固定方法,必须是能有足够的力量,抵消肌肉收缩所造成的再移位倾向。固定方法很多,应根据患者年龄、骨折类型、机体状况和医生的习惯,进行选择。根据作者经验,成人以“轻便固定牵引器加小夹板固定”,小儿以“皮牵引加小夹板固定”为好。
一、固定牵引器加小夹板固定:
(一)器材:固定牵引器1个,股骨夹板4块,与普遍股骨夹板大致相同,唯上端向外之弧度宜小些,内侧和外侧板下端之中部应做一沟口,使呈U型,以备钢针通过(图11~24)。股部大平压垫4个,棉垫、纱布衬垫、布带等。
图11~24 固定牵引小夹板固定(内、外侧夹板)
(二)固定方法:复位满意后,两助手继续牵引,维持对位。以纱布垫包敷大腿,根据骨折类型和复位情况放好压垫,如中、上1/3骨折,近折端的前侧、外侧,远折端的内侧、后侧,各放一平垫;下1/3骨折,骨折近段的前侧放一平垫,如骨折尚有残余移位,可在移位的骨折远段和相对应的骨折近段放垫,用胶布固定。置前、后、内、外夹板,4条布带捆缚固定。耻骨内收肌结节部放棉垫。将固定牵引器的固定套安装在大腿上端,使其内侧和耻骨结节,外侧和大粗隆,后侧和坐骨结节相抵。将两条扩张杆分别安插在固定套和钢针上,根据骨折类型和复位情况,调节扩张杆,使其支撑力适可维持复位后的位置。如上1/3和中1/3骨折有向外成角移位,则应使内侧之支撑力稍大于外侧。术后将伤肢平放在薄棉垫上稍予抬高。术后一周即可扶双拐下地活动。
(三)固定时间:固定牵引器3~4周,解除后,继续夹板固定4~6周。
二、持续牵引加夹板固定:
(一)器材:股骨夹板4块,压垫、纱布、牵引用品、束带、绷带等。
(二)方法:
1.皮牵引小夹板固定:适用于小儿或老年肌力较弱,移位较少的横断骨折。皮牵引复位后,常规小夹板夹缚固定,然后将牵引重量改为2~4公斤维持牵引。
2.骨牵引小夹板固定:适应于成人移位型股骨干骨折,因某些原因(如合并有骨盆骨折,大腿软组织挫裂伤,或伤肢高度肿胀)不能用“固定牵引器小夹板固定”者,可在持续骨牵引手法复位满意后,行夹板外固定(方法同上),固定牢固后,仍将伤肢放在折迭牵引架上,改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14~1/18,继续维持牵引。
(三)固定时间:悬吊皮牵引小夹板固定,2周后去皮肤牵引,4~6周后去外固定;单腿平拉皮肤牵引小夹板固定,2~3周后去皮牵引,8~10周后去外固定;骨牵引小夹板固定,4~6周后去骨牵引,2~3个月解去外固定。
三、单纯夹板外固定:适用于初生儿和婴儿股骨干骨折。
(一)器材:股骨夹板4块或纸壳亦可,纱布、束带、衬垫等。
(二)方法:无需压垫,放好衬垫,放置前内后外夹板,四条束带捆扎即可。
(三)固定时间:2~3周。
【注意事项】
一、股骨干骨折复位后,1~2周内易发生再错位,2周以后断端已有纤维连结,趋于稳定,但易出现成角畸形,应注意早期发现,及时纠正。如系持续牵引,应注意防止发生过牵,造成断端分离。为此,可每2~3日X线透视一次,及时调节牵引重量、牵引方向和压垫及肢体位置,防止过牵和再移位。
二、整复固定后即可开始进行股四头肌收缩和足踝关节活动,2周后可在牵引下撑臂抬臀及伸、屈髋、膝关节。
三、固定牵引小夹板固定,可靠性强,一般在整复后2~3天,如无严重疼痛或肿胀,即可扶双拐下床不负重行走,这是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一种较好方法。作者经100例观察,平均临床愈合时间40天,功能恢复均属优良。
四、股骨下1/3骨折,向后翻转移位的骨折远段,可能压迫或损伤腘动、静脉和神经。在治疗时应经常检查足部颜色、足趾伸展和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如出现足部苍白,足背动脉触不到,说明有腘动脉损伤,应及早进行手术探查。如牵引中发现足背侧感觉消失或减退,足趾不能背伸,说明有腓总神经损伤,应立即解除夹板查明原因。
五、小儿生肌旺盛,骨折愈合快,有较强的塑型能力,故整复时不必强求解剖对位,可允许有2厘米以内的重迭移位,只要无旋转移位或重迭移位超过2厘米以上,愈合后,对功能并无影响。但应注意,小儿股骨上1/3骨折和下1/3骨折有发生髋内翻或膝内翻的可能。
六、复位时尽量防止多次反复整复,反复整复必然加重局部损伤,是造成骨折迟缓愈合和不愈合的重要原因。
七、对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可用人工折骨术,使陈旧骨折变新鲜骨折,然后再按新鲜骨折对待,用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
【附】 闭合折骨术
一、适应症:股骨干中上1/3骨折成角畸形在15度以上,重迭移位在3厘米以上,旋转移位在30度以上,时间在3~6月者。
二、折骨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在良好麻醉下,一助手固定骨折近段,另一助手固定骨折远段,术者立于伤侧,一手掌抵于骨折突起部,另一臂钩住远断端对侧,在略作牵引下,推拉旋转骨折远段,逐渐加大外力,直到听到骨痂的断裂声,断端松动,然后,术者拤住骨折远段,前后、内外,反复旋转、摆动和上下推动,直至骨折端的骨痂和粘连被松解为止。折骨中,如畸形愈合超过半年,骨折愈合牢固,或骨折近关节处,不易手法折断时,可施行切开折骨术,即在骨折畸形突出部作3~5厘米切口,沿骨折线方向用骨刀凿开,缝合切口,然后再行固定牵引或持续骨牵引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但固定时间要适当延长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