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质量工作者手册

美国的QC小组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山大学出版社《质量工作者手册》第403页(1396字)

1966年,朱兰博士向美国的企业界介绍日本“质量圈”活动,当时很少人问津,对“质量圈”活动不感兴趣。1974年,美国几家公司访问日本,看到日本很多公司广泛开展QC小组活动,美国制造导弹公司的一位部门经理雷克,回美国后借助日本的方法,开展QC小组活动获得了成功。进入80年代,美国先后有2500个公司真心实意地进行QC小组活动。并成立了QC小组国际协会,每年召开一次年会,出席会议人数少则500人,多则达2500人以上。QC小组国际协会拥有会员5000名以上,并有70多个地方分会,分会也每年举行一次聚会或活动。

(1)美国QC小组活动的收益。美国认为,QC小组活动是雇员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广泛开展QC小组活动可取得如下收益:一是增强员工的质量意识,可获得卓越的成就和高效率。二是给雇员具有更多的挑战性、趣味性的任务,显示他们自己的创造性,发挥他们的才能,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有效运用。三是培养员工对本企业、对产品、对公司目标的认同感,增强雇员的责任感和权利感。四是改善人际关系,有利于建立感情,沟通信息,吸收雇员的新思想。五是培育QC小组成员之间的信任感。美国认为。信任是日本QC小组获得成功的奠基石,开展QC小组活动,必须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互相信任是不可估量的收益。

(2)美国QC小组活动的效果。美国认为,开展QC小组活动,对各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一是给员工丰富了工作内容;有机会获得新的业务知识,提高了社交技巧,有利于个人成长,也有机会参与企业管理。二是对管理层减少了监督时间,从而减少了与雇员的对抗性矛盾。三是对企业增强了团结精神,减少了雇主与雇员的冲突。四是创造了和谐的工作环境,增强了雇员的安全感,因而使雇员自觉承担更多的义务,达到QC小组活动目标与企业的目标,能够更好地融为一体。五是由于QC小组活动解决了不少质量问题,为企业节省了资金和时间。

(3)美国QC小组活动的目的。一是利用QC小组活动,增强员工对产品的感情。美国工人一向遵守标准和规程,他们认为标准、规程是别人制订的,工人只能执行,产品只要符合标准,质量好坏与己无关。美国着名质量管理专家费根堡姆于1980年作了专门调查,认为美国企业25%-40%的人力和设备用来加工返修品,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工人对产品无感情造成的。二是利用QC小组活动,实行全员参与管理。全员参加企业管理,在美国阻力特别大,美国一些企业认为,通过QC小组活动,使工人产生对企业的依赖感,关心企业的前途与兴衰,从而可以改善雇主与雇员的关系。三是利用QC小组活动,开发人力资源。美国一些企业对QC小组活动成果没有物质奖励,但把QC小组活动作为一种人力资源开发和运用,而工人参加QC小组活动,感到自己是被企业承认有能力、有贡献者,是自我实现的机会。

美国的QC小组活动,最近几年,开始在各个领域广泛开展,不仅工业、商业,而且在政府机构、卫生保健、金融行业、公用事业、教育部门和保险业等都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美国许多质量管理专家认为,“如果质量圈活动能在各个方面长期坚持下去,将会改变美国的管理风格。”

上一篇:日本的QC小组 下一篇:新加坡的QC小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