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预防研究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东方出版中心《实用高血压病防治手册》第232页(795字)
我国在1959、1979和1991年曾进行过三次全国性血压普查,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估计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已超过一亿。据WHO预测,20年后心血管病将在发展中国家流行。2020年时我国非传染病死因将上升到79%,死因中心血管病将列首位。
国内外的成功经验都证明,通过以控制高血压为中心的人群防治,心脑血管病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在美国、芬兰等国开展了以社区为基础、以高血压防治为重点的多个危险因素干预研究。通过一级预防,早期检出和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使人群总体血压水平下降,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1972~1994年间美国脑卒中和冠心病死亡率分别下降了60%和53%。芬兰北卡地区心脑血管病死亡率分别降低50%和42%。
要达到控制高血压流行,不仅要对高血压患者加强治疗,更重要的是要开展一级预防,加强全民健康教育,使全社会重视高血压的危害性,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美国高血压控制率为29%,而我国城市为4.2%,农村仅为0.9%。我国在心脑血管病防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从1998年起,我国卫生部将每年十月八日定为“全国高血压日”,医学科研人员正在研究我国高血压、脑卒中社区管理和干预的有效模式。
通过临床观察和干预试验,近年来人们对防治危险因素在减少心脑血管事件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更为科学和全面的认识,也取得积极的防治效果。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发病无法用经典的危险因素来解释。近年研究又发现了一些新的候选危险因子,它们是:血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和甘油三酯等。高血压本身是心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来,收缩区、脉压和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伤关系的研究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