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斜疝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临床普外科手册》第198页(2494字)
自腹股沟管内环,经腹股沟管及外环突出的疝称为腹股沟斜疝(简称斜疝)。先天性斜疝与婴儿出生后腹膜鞘状突未闭或闭锁不全有关,后天性斜疝与腹股沟区解剖缺陷有关。斜疝最为多见,占腹股沟疝的90%,多见于男性,右侧多于左侧。
【诊断要点】
1.腹股沟区出现可复性肿块,站立时或腹部用力时出现,平卧位或经手推挤后消失。随着病程的发展,肿块逐渐增大,可进入阴囊或大阴唇。
2.肿块突出时,可伴有局部坠胀感或脐周牵涉痛,肿块回纳后,症状随之消失。
3.发生嵌顿时,可出现局部突发性疼痛以及上腹部阵发性疼痛、恶心、呕吐、腹胀等急性肠梗阻症状。发生绞窄时,可出现肠坏死感染等中毒症状。
4.体征:站立时,可见腹股沟区肿块突出,常呈梨形,质柔软。平卧时,肿块可自行回纳或经手推挤后回纳。可触及扩大的外环,嘱患者咳嗽时置于外环口的手指尖有冲击感。回纳肿块后,手指压迫内环,嘱患者咳嗽时,肿块不复出现。手指移开则肿块再度出现。
5.斜疝嵌顿时,肿块张力高,有触痛,不易回纳。
6.肿块透光试验呈阴性。肠管嵌顿时,腹部平片可见肠管扩张、液平面等肠梗阻征象。
表16-1 腹股沟斜疝、直疝和股疝的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1.直疝:经直疝三角突出,不进入阴囊,常呈半球形。肿块回纳后压迫内环,肿块仍可出现。嵌顿和绞窄较少见(表16-1)。
2.鞘膜积液:透光试验呈阳性。睾丸鞘膜积液者不能触及患侧睾丸;精索鞘膜积液者牵拉睾丸时肿块随之上下移动;交通性鞘膜积液者肿块出现与缩小或消失均较缓慢。
3.隐睾:肿块可位于腹股沟区,较小,挤压时有特殊的酸胀感,患侧阴囊内无睾丸。
4.睾丸肿瘤:肿块质地硬,无蒂柄,不能回纳腹腔。
5.精索静脉曲张:于睾丸上端精索部有扩张迂曲的成团静脉,似蚯蚓状,不能回纳腹腔,亦无咳嗽冲击感。
【处理】
1.非手术治疗
(1)1岁以内的婴儿斜疝有自愈可能,应尽可能避免哭闹等一切可能增加腹内压的因素,同时可用棉线束带或绷带压迫内环以阻止疝块突出,有利于愈合。
(2)对于年老体弱或伴有心肺等严重疾患不能耐受手术者,可使用疝带作为姑息治疗。
(3)少数嵌顿疝患者,若嵌顿时间不超过3~5小时,确诊无肠坏死时,可试用手法复位。使患者取头低脚高卧位,注射解痉镇痛药以松弛腹肌,然后用右手托起阴囊,将疝内容物持续缓慢轻柔地推向腹腔,同时左手轻揉疝环处,协助疝块回纳。复位后应密切观察腹部情况,如有腹膜炎或肠梗阻表现,应立即手术探查。
2.手术治疗:是治疗斜疝最有效的方法。手术包括显露切除疝囊、高位结扎和腹股沟区薄弱部分的修补。具体方法有:
(1)切除疝囊、高位结扎术:适用于先天性斜疝而无腹壁薄弱者,以及斜疝绞窄发生肠坏死,局部有严重感染,不宜一期修补者。手术方法是在内环处显露疝囊颈,于其根部高位贯穿缝合结扎,切除疝囊,分层缝合腹外斜肌腱膜及皮肤。
(2)疝修补术:在切除疝囊、高位结扎的基础上,利用腹股沟管邻近的肌肉或腱膜组织修补腹壁缺损。适用于腹壁缺损不大、邻近组织比较完整者。常用的有加强腹股沟管前壁和后壁两种修补术。
1)加强腹股沟管前壁:常用的方法是Ferguson法,即将腹内斜肌下缘和腹横筋膜弓(或联合肌腱)在精索浅面缝至腹股沟韧带上。适用于腹横筋膜无明显缺损,腹股沟管后壁尚健全的小型斜疝。
2)加强腹股沟管后壁:Bassini法,即将精索游离提起,在精索深面将腹内斜肌下缘和腹横筋膜弓(或联合肌腱)缝至腹股沟韧带上,以加强腹股沟管后壁。适用于腹壁组织一般性薄弱的斜疝。McVay法,即将腹内斜肌下缘和腹横筋膜弓(或联合肌腱)缝至耻骨梳韧带上。适用于腹壁肌肉重度薄弱的成人、复发性疝和直疝。Halsted法,即将精索移位于皮下,在其深面先作腹内斜肌下缘和腹横筋膜弓(或联合肌腱)与腹股沟韧带的对合缝合,再作腹外斜肌腱膜缝合。适用于腹壁肌肉重度薄弱的成人和复发性疝,此法可影响精索发育,不适合儿童和青年。Shouldice法,即将腹横筋膜自耻骨结节处向上切开,直至内环,然后将切开的两叶予以重叠缝合,然后将腹内斜肌缝于腹股沟韧带深面。适用于较大的成人斜疝和直疝,因术后复发率低,近年来有广泛应用的趋势。
(3)疝成形术:对于巨大的斜疝或直疝,难以修补者,可用自体的阔筋膜、金属丝网及人造纤维织物等来修补腹壁缺损。现较多应用无张力修补法,即用人造织物堵住内环后再加用补片修补,其术后无牵拉感。
(4)术后处理:术后应密切观察切口和阴囊有无血肿。术后5~7日拆线,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