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育苗技术手册》第328页(1057字)
杏是蔷薇科李属植物,学名Prunus armeniaca,别名杏树。原产亚洲西部及中国华北、西北地区,现我国各地普遍栽培,世界各地也有栽培。
杏花是春天的象征,先叶开放,古今一直被人们所喜爱。可群植于大型园林或风景区内,也可孤植于庭园或林植于山坡、水畔。春天白花,秋天红叶,具有很好的观赏性,是着名的观赏树木和优良的绿化树种。
(一)植物学特征 落叶乔木。小枝红褐色或褐色。叶互生,卵形或椭圆形,先端突尖,长5~10厘米,叶缘重锯齿,背面有毛。花单生,先叶开放,白色至粉红色,花期3~4月。核果球形,淡黄至黄红色,6~7月成熟。
(二)苗木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喜光,不耐阴。耐寒,耐旱,但不耐水涝。对土壤要求不严,在黏土、沙土、轻盐碱土上均能生长,但喜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壤。
(三)播种育苗技术 春播、秋播均可。目前主要采用春播。果实采收后,去果肉、洗净、阴干,然后进行播种前的种子处理。
1.种子处理 目前生产上主要利用冬季自然低温进行杏的种核处理。在入冬前将种核用清水浸泡5天左右,其间换水2次,捞出与湿沙按1∶3比例混合,放在背阴土坑或地窖中越冬贮藏。翌年春,在播种前取出洗净。
2.播种 一般在苗圃做垄点播,株距5~8厘米,行距35~50厘米,大垄双行点播的小行距为20厘米。播种量每平方米30克,播种深度3~5厘米。当土壤较干燥时应开沟灌足底水再播种。播种后应覆土、镇压(或踩实)。
3.播后管理 出苗前应保持土壤湿润、疏松,一般播后半个多月即可出苗。幼苗期要视气候适时灌水,视苗木长势追肥,视田面土壤松土除草,视病虫发生情况及时打药防治。
(四)嫁接繁殖技术 用山杏或山桃作砧木,在7月中下旬进行“T”形芽接。生产上主要采用带木质部芽接,因杏的芽较小,韧皮部又薄,接芽不易剥离。芽接时期过早,接后当年萌发,新梢不能木质化而不能过冬;过晚,砧木不易离皮,降低嫁接难度,而且接口不易愈合,降低嫁接成活率。芽接未成活的砧木,翌春可进行枝接。嫁接成活的植株,于萌芽前剪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