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蚜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第162页(1082字)

【学名】 Aphis gossypii Glover。

【别名】 腻虫。

【分布与为害】 在中国东北及山东、江苏、浙江、山西、河北、湖北、湖南、河南、陕西、甘肃、四川、广西、云南等地均有分布。寄主有唐菖蒲、热带兰、扶桑、蜀葵、兰花、石榴、紫荆、玫瑰、野菊、七姊妹、牵花等。棉蚜成虫、若虫密集叶背、花梗吸取汁液,使叶片皱缩,影响开花。

【形态特征】 无翅胎生成雌蚜体长1.5~1.8毫米。夏季黄绿色,春秋季棕色至黑色。全体被蜡粉。复眼黑色。触角6节,仅第五节端部有1感觉圈。腹管短,圆筒形,基部较宽。尾片呈乳头状。有翅胎生雌蚜,体长1.2~1.7毫米。夏季体黄色;秋季蓝黑色。前胸背板黑色。翅无色透明,翅脉黑褐色,翅斑淡褐色。腹部两侧有3~4对黑斑。触角6节,比体短,第三、五、六节着生感觉圈,第三节上有感觉圈5~8个。腹管黑色,圆筒形,上覆瓦状纹。有翅胎生雄蚜,体长1.4毫米。头部灰黑色。复眼红褐色。触角6节,第三至五节上生感觉圈(图5-79)。

图5-79 棉蚜

1.有翅成蚜 2.无翅成蚜 3.若蚜

【生活习性】 1年发生20多代。以卵在木槿、石榴等枝条上越冬。翌年春天气温上升到10~11℃时孵化。先在越冬植物上为害,经3~4代后产生有翅迁移蚜,于4~5月迁移到棉花等夏季寄主上蔓延,此时也为害菊花;9~10月份产生有翅迁移蚜,飞到木槿等寄主上继续繁殖为害。11月寒冷时,产生有翅雄蚜和无翅雌蚜,交尾产卵。

棉蚜一般胎生,只在越冬前才生产卵型雌蚜。蚜虫迁移,除靠飞行外,爬行力也很强。繁殖最适温度为16~22℃。当气温在25~27℃以上,相对湿度在75%以上,蚜虫数量下降。气候适宜时,4~5天繁殖1代,而且繁殖量大。一雌蚜平均每天产5头小蚜虫。天气寒冷时需19天才能繁殖1代。连续暴雨,棉蚜发生数量明显下降。

【防治方法】

(1)清除菊花等花圃周围棉蚜的越冬寄主。可减少虫口,以利热带兰生长。

(2)棉蚜发生期,可选喷杀螟松、敌敌畏、氧化乐果各1000倍液喷雾防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