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东方出版中心《实用性病防治手册》第29页(511字)

1905年两位德国学者在梅毒患者的初发感染(初疮)中,首先发现了梅毒螺旋体(苍白密螺旋体),并证实梅毒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梅毒螺旋体平均长7~8微米,直径为0.09~0.18微米,有6~12个螺旋,透明不易染色。电子显微镜下,螺旋体呈形,粗细不等,螺旋体内有1~2个深色颗粒,并可见由数根纤维组成的纤维束伸展于螺旋体两端。螺旋体有3种运动方式:其一,旋转式,依靠自己的长轴旋转,这是侵入人体的主要方法;其二,蛇行式,弯曲像蛇样爬行;其三,伸缩式,伸缩螺旋距离移动,不断地拉长身体,使一端附着,再收缩螺旋距离而前进。

梅毒螺旋体在动物体内以横断分裂方式进行繁殖,分裂一次约30~33小时,其有毒菌株除了在人和动物体内繁殖外,在组织培养中不生长。

梅毒螺旋体是一种厌氧微生物,离开人体不易生存。其生存的最适温度为37℃。煮沸、干燥、肥皂水和一般消毒剂很容易将它杀死。在40℃时30分钟即可使其丧失感染力;在低温(-78℃)下,梅毒螺旋体可存活数年,并保持其形态、活力和毒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