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障碍的诊断试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病毒性肝炎防治手册》第296页(1820字)

对肝病患者并发凝血障碍的诊断试验种类很多,结果变化也有一定规律可循:①肝功能减退导致出血者,PT延长(Ⅱ∶C、Ⅴ∶C、Ⅳ∶C、X∶C均降低),KPTT延长及纤维蛋白原减少;②肝病患者并发DIC者,血小板低于50×109/L,PT>25s,纤维蛋白原<lg/L,3P试验(70%)或ELT(50%~70%)阳性,β-血小板球蛋白显着升高及因子Ⅷ∶C显着降低;③肝病患者并发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者,可见到纤维蛋白原降低、FDP(实际为FgDP)增高;其他纤溶亢进,如ELT明显缩短(<30min)、纤溶抑制物α2-AP降低及PT和KPTT延长。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的诊断尚需血小板计数正常或稍减少、3P试验阴性、血液无破碎红细胞等化验结果的支持。

除了上述凝血因子及有关试验的检测常用外,下面主要介绍反映凝血因子的肝脏储备功能的肝促凝血活酶试验。

为易于鉴别,现在把一些反映残存在肝细胞代偿功能,即肝脏储备潜力水平的检测称作肝脏储备功能试验,而把胆红素和转氨酶等检测称作肝细胞损伤试验。为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应把这两种检查的结果结合起来考虑。转氨酶、胆红素检测用于肝病诊断,而肝储备功能试验是判断病情轻重和估计预后必不可少的。

肝促凝血活酶试验(HPT):这是测定肝脏储备功能的方法之一,能敏感而可靠地反映肝损害所造成的凝血因子Ⅱ、X合成障碍。

HPT法原理:试剂由脑组织凝血活酶、吸附血浆(经硫酸钡吸附牛血浆)、Ca2+、磷脂等适量配成。由于硫酸钡吸附使牛血浆缺乏因子Ⅱ、Ⅶ和X,即使给予更多的组织凝血活酶和Ca2+,血浆凝固时间仍会显着延长;如再加入血浆,血浆凝固时间仍延长,则提示受检血浆中缺乏因子Ⅱ、Ⅶ或X,因此可从凝固时间的长短,在标准曲线中查出HPT的活动度。

正常值:据南京医学院测定69名正常人,其活动度为1.004±0.116,范围在0.672~1.346,与国外测定值相似(0.7~1.3)。男、女的HPT活动度无显着差异。

临床意义:肝脏在维持凝血正常功能中起重要作用。肝病患者的凝血因子合成均减少,最早出现,减少最多的是因子Ⅶ,其次为Ⅱ和X,最后出现、减少最少的是因子Ⅴ。HPT正好能精确反映因子Ⅶ、Ⅱ、X的总活动度,特别是能敏感反映半衰期最短而肝病患者降低最显着的因子Ⅶ变动。

临床检测表明,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变和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在病程的各个阶段,其HPT活动渐次降低;病情越重,HPT值越低;当肝病发展到肝细胞功能衰竭时,其HPT活动度无一例外地显着下降,一般多低于0.5;若HPT逐渐恢复,当转至正常时,则预后良好。在急性肝炎患者,HPT活动度较转氨酶、浊度试验结果提前恢复正常。如HPT活动度持续降低1个月以上者,可能是慢性活动性肝炎急性发作,甚至是亚急性重型肝炎。动态观察到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HPT活动度低至0.2以下,往往预后不良,肝硬变患者有多种凝血试验结果异常,其中以HPT活动度降低的阳性率最高。反复多次检测HPT活动度均低下,提示病变为不可逆进程,是肝硬变失代偿期,即使患者尚无腹水症。梗阻性黄疸初期患者的HPT活动度低下,明显淤胆者HPT反而正常或高于正常。据此,临床遇有对淤胆型肝炎、重型肝炎患者和慢性肝病患者出现黄疸而鉴别有困难时,HPT测定也可作为一种鉴别手段。原发性肝癌患者的HPT活动度多降低而继发性肝癌患者的HPT则大多正常。伴高脂血症的脂肪肝患者,HPT活动度往往正常或高于正常值,说明高血脂可促进血液凝固。

HPT不仅反映与肝脏依赖维生素K合成的因子Ⅱ、Ⅶ、X的总活性,对肝病患者常见的凝血因子的变化也更为敏感,能查出轻度或中度下降的肝脏储备功能变化,且较PT(受凝血因子Ⅰ、Ⅱ、Ⅴ、Ⅶ等影响)更正确地说胆肝脏凝血因子合成障碍。用于早期诊断重型肝炎的敏感性比PT高,如活动度<0.01则提示急性肝炎向重型肝炎发展,肝硬变者的预后不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