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
书籍:中国针灸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中国针灸手册》第300页(682字)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指心瓣膜、心壁内膜和大血管内膜由于病原菌的侵入而引起的炎症性病变。
【诊断要点】
(1)不同程度的不规则发热、进行性贫血、乏力、盗汗等全身症状。
(2)有栓塞表现,可发生于脑、肾、肺、脾、冠状动脉、肠系膜动脉、肢体动脉、皮肤黏膜等部位。
(3)体检可发现病理性杂音或原有的病理性杂音强度增加二级。
(4)血培养阳性,超声心动图发现心瓣膜上新团块或原有团块增大。
【治疗】
体针 取穴:大椎、膈俞、脾俞、中脘、曲池、郄门、内关、阴郄、合谷、足三里、三阴交。方法:进针得气后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隔10分钟运针1次,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7次为一疗程。
【备注】
(1)在运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针灸疗法对本病所表现的全身症状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对其病程后期所出现的一系列栓塞表现,针灸治疗可参照脑血管意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肾炎、肺心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有关章节。
(2)本病属中医学“外感发热”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