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针灸手册

穴位的选配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中国针灸手册》第584页(1637字)

(一)体针麻醉

1.根据中医理论选配

(1)循经取穴

①先取手术切口部位及其邻近部位所通过的经脉,结合手术操作所涉及的脏腑与经脉的关系,选择相关经脉上的穴位。以针麻下胃切除手术为例,胃部有胃、脾、任脉、肝、胆及肾等经脉经过,按循经取穴的原则,可选足三里、中脘、丰隆、止巨虚、三阴交、阴陵泉、中都、阳辅、筑宾、内关等穴。

②选择针感强的循经穴位。

③一般不选用有碍手术操作或不能留针(除不留针麻醉外)的穴位。足三里、三阴交针感较强,而中都、阳辅等针感较弱,中脘有碍手术施行。另外,在实践中发现地机穴的针感较三阴交更强,该穴又属于脾经,故采用地机透足三里,有利针麻胃切除手术成功。为提高针麻效果,在循经取穴时可采用阳经阴经表里配合外,尚可采用远端和邻近取穴配合;俞穴和募穴相配合;上下肢取穴及左右侧取穴相配合。以针麻肺切除术为例,术中取穴是手足三阴经与手足三阳经表里配合,上下肢与左右取穴相配合。上肢取后溪、支沟、内关、合谷、郄门、际,下肢取束骨、足临泣、太冲、陷谷、太溪、太白(均双侧)。

(2)辨证取穴 一般要结合手术类别以及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来选取经穴。例如:行胸腔内手术时患者常有心悸、气短、烦躁等反应,中医学认为系心气受扰而致,而郄门、内关都具有宁心、安神、理气的效能故可以选用。

2.根据西医理论选配

(1)局部取穴 指同神经取穴或按神经节段分布取穴。针麻原理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针刺镇痛效应是在神经系统参与下实现的,因此本法亦颇为常用。它以取切口附近的穴位为主,宜取手术区与所选穴位属同一神经支配者。例如:甲状腺手术选扶突,主要是刺激颈浅神经的颈皮神经分支;颅脑手术针刺颧骨,则是刺激三叉神经分支。

(2)据神经节段分布取穴

①近节段取穴 指所取穴和手术部位属于同一或邻近脊神经分布区的。如头面部手术取合谷,因头面部主要是三叉神经分布,头面的冲动沿三叉神经进入脑干的三叉感觉核(主核和脊髓束核),脊髓束核很长,上起桥脑,下可达脊髓上中段,而合谷则属于颈第6节段范围。

②远节段取穴 指支配穴位和手术部位的神经结构彼此相距较远。如头面部手术取足临泣、陷谷等下肢穴区。

(二)耳针麻醉

1.据中医理论选配

(1)根据手术操作的部位和所涉及的脏器,取相应的代表区,如胃切除取胃区,肺切除取肺区等。

(2)根据脏象学说取穴,如肺主皮毛,在各种手术中为提高切皮时镇痛效应可取肺区;肾主骨,四肢骨科手术可选肾区;肝开窍于目,眼科手术可取肝区等等。

2.据临床经验选配

(1)特异性取穴 即通过长期针麻实践经验摸索出来的,确认有特殊作用的一些穴位。如交感、神门两穴,有较好的镇痛、镇静效果,故在耳针麻醉中常被选用。

(2)反应点取穴 内脏或体表有病可在耳郭的相应区域出现压痛、电阻降低、局部变色、变形、出现丘疹、脱屑等反应。可按手术部位选取相应的反应点。

上一篇:手术前准备 下一篇:中国针灸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