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区规划
书籍:制盐工业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制盐工业手册》第1911页(1106字)
湖盐的产区规划分为原生盐采掘区、再生盐结晶区和化卤补水区三大部分,设计时应注重以下几个问题。
(一)化盐补水区的布置
1.地下水资源充足,能满足矿床采掘后自然蒸发和生产工艺对卤水的需求;
2.开采地下水容易,力求地下水埋藏浅,水量丰富,补给有保障;
3.补水区距离结晶区近,供电投资少;
4.在盐层薄、不便于机械开采、不易利用的矿区,建立化盐补水区。
5.地下水开采后,不致造成盐湖环境恶化。
(二)原生盐采掘区
1.盐质、盐层厚度、晶间卤水深度可满足采盐机(船)工作的要求;
2.盐盖厚度不大于0.3m,剥离容易;采盐机开采时应有足够的承压能力;
3.采区应尽量靠近坨地和排土场;
4.修筑公路,架设高压线,便于生产中所需材料、油料的运送和供电;
5.应考虑在原生盐采空区建立再生盐结晶区,利于再生盐的生长。应以机采再生盐的生产规模和结晶速度,确定原生盐的开采面积。经验证明:再生盐的结晶速度一般为22~24cm/年。
(三)再生盐结晶区
1.手工生产再生盐的结晶区,应布置在靠近生活区的盐湖边缘;机采再生盐的结晶区,应与原生盐采区相结合,要有一定的结晶深度;
2.卤水新鲜、补给容易、浓度稳度、服务年限长;
3.避开风口,缓减风沙影响;
4.避开山洪浸袭区;
5.应综合考虑运输、供电的可能;
6.手工开采再生盐,其回采期一般为2~3年。为减缓采输过程中对再生盐晶粒的破碎和提高回收率,机采再生盐的回采期一般为4~6年,应在湖面未结盐盖前采收。
上一篇:场址选择
下一篇:输盐脱水、洗涤、加工车间的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