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布氏杆菌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农业出版社《动物检疫手册》第133页(1045字)
本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羊在家畜中最常发生。其特征是侵害生殖系统,妊娠病畜发生流产,公畜发生睾丸炎。
本病易感动物的范围很广,人有不同程度的易感性。羊、牛、猪易感性最强,马、骆驼次之,猫和禽极少发病。传染源是病畜及带菌动物(包括野生动物)。最危险的是受感染的妊娠母畜,在流产和分娩时将大量布氏杆菌随着胎儿、胎衣和胎水排出。流产后的阴道分泌物以及乳汁中都含有布氏杆菌。主要传播途径是消化道,即摄取被病原体污染的饲料与饮水而感染。
【临床症状】妊娠病畜的主要临床症状是流产,多发于妊娠后的3-4个月。流产前的症状一般不明显,部分病羊在流产前2-3天,呈现胃肠弛缓,精神沉郁,常喜伏卧,食欲减退,饮欲增加,体温升高,阴道流出粘液或粘液血样分泌物。流产后,体温升高可持续10-15天。阴唇潮红肿胀,阴道粘膜潮红,阴道流出粘性红色分泌物。胎衣停滞症状少见,经常发生子宫内膜炎。乳房肿大,乳量减少。多发生关节炎,患肢跛行。重症病例引起后躯麻痹。病公羊经常发生睾丸炎和副睾丸炎,以及多发性关节炎。
【病理剖检】病羊流产后剖检时,子宫显着增大且松软,粘膜充血和水肿,肉阜周围的粘膜上被覆有黄褐色粘液性渗出物,肉阜肿大,有出血点,并附有坏死的胎盘组织。脾有时肿大,肺脏有小叶性肺炎变化。病公羊的睾丸和副睾肿大,且坚硬,并有多量的坏死病灶和脓肿。病羊淋巴结肿大,呈现慢性增生性炎,并形成特异性肉芽肿,即布氏杆菌病结节。病初,淋巴结切面隆突,呈灰黄色,多汁,并有浑浊、点状的小结节;病后期,淋巴结周围形成结缔组织囊,切面可见黄白色小坏死灶和脓肿。
【诊断】参照牛布氏杆菌病。
【处理】
1.宰前有症状或宰后发现病变的,其肉尸、内脏高温处理或腌制60天后可食用,但生殖器官和乳房作工业用或销毁,毛皮盐腌60天后利用。而胎儿毛皮需盐腌3个月后方可利用。
2.宰前血清学诊断为阳性而无临床症状,宰后检验又无病变的病羊,其生殖器官和乳房作工业用或销毁;公羊的肉尸和内脏不受限制供食用;母羊的肉尸和内脏高温处理后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