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瘤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常见肿瘤放疗简明手册》第211页(1032字)
10.3.1 概述
纵隔肿瘤中胸腺瘤的发病率为20.7%,是前纵隔最常见的肿瘤。多见于青壮年,无明显性别差异。
10.3.2 病理学特点
组织学检查有时难以鉴别其良、恶性。主要区别是肿瘤有无包膜,是否浸润周围正常组织。较具特征性的表现是胸膜种植以及纵隔内大血管和神经受侵,有无区域淋巴结及血行转移。
组织学分型 国内一般分四型:淋巴细胞为主型、上皮细胞为主型、混合细胞以及梭形细胞型。其中66%为恶性胸腺瘤。
10.3.3 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和体征决定于肿瘤的发展程度。晚期病人可出现胸痛、肩背疼,SVCS、声嘶(喉返神经受压)等。有时胸部X线检查见不到明显的纵隔肿块。气管浸润往往提示预后不好。
值得注意的是恶性胸腺瘤与重症肌无力有较密切的关系,临床上15%的重症肌无力病人可能患有良性或恶性胸腺瘤。反之,恶性胸腺瘤病人中,大约50%的病人可能伴发重症肌无力。伴有重症肌无力者预后较差。
10.3.4 检查与诊断
X线检查见肿瘤呈圆形或结节状边缘锐利的阴影,肿瘤较小时在胸部正位X线片上看不到明显的阴影,往往在侧位片上才能显示。胸部CT扫描特别有助于临床诊断。可以发现前纵隔占位病变,瘤内囊性变。必要时可以开胸探查,即可切除肿瘤,又可得到病理学诊断。
10.3.5 治疗及疗效
多数良性胸腺瘤手术切除可获得根治。对于恶性胸腺瘤,不同的组织学类型,其放射敏感性也各异,其中以淋巴细胞为主型的放射敏感性最高。但无论哪一类型,肿瘤内上皮成分对放射线较为抗拒,单纯放疗难以取得满意的局部控制,因此宜采用包括术前和(或)术后放疗的综合治疗。剂量不宜低于4500cGy,射野应包括纵隔、双侧锁骨上区,然后缩野至原发灶区补量1000~1500cGy。恶性胸腺瘤预后较差,五年无瘤生存率21%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