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机构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企业管理出版社《涉外会计实用手册》第86页(5012字)
一、会计机构的设置
会计机构是由会计人员组成的直接从事和组织领导会计工作的职能部门。为了充分发挥会计工作的作用,企业、行政和事业单位,都必须根据国家的规定设置会计机构。会计机构的设置是否合理,职责分工是否明确,对于能否顺利地开展会计工作有着重要影响。一个企业或行政、事业单位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高效率的会计机构,就不可能有条不紊地完成会计工作的各项任务,企业、行政和事业单位的领导也就在管理工作方面失去了一个得力的助手和参谋。
在我国,多年以来,由于会计工作和财务工作都是以资金管理为主的经济管理工作,习惯于把会计部门称为财会部门,把会计工作称为财会工作。其实“财务”与“会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财务侧重于对资金运动的组织和调节,会计则侧重于对资金运动的核算和监督。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两个方面的工作往往互相重叠,不能截然划分开,所以在一般单位,通常把两者合为一体,设置一个财务会计机构,统一办理财务工作和会计工作。
设置会计机构,应根据“精兵简政”的原则。机构设置庞大重迭、人浮于事,往往容易出现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滋长官僚主义的作风,也会浪费人才、物力和财力;机构不健全,不能满足经济事业发展的需要,也不利于完成工作任务和加强管理、贯彻经济核算制。
企业、行政和事业单位都应当单独设置财务会计机构。单独设置财务会计机构,可以使会计工作的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是加强会计工作,保证会计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规模较小、会计业务不多的单位,可以不单独设置财务会计机构,但必须设置专职的会计人员,独立办理会计工作,并需指定会计主管人员,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承担起应负的责任。
基层企业一般都设置财务会计处、科、组,在厂长或经理的领导下,负责办理整个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在规模较大的企业,要建立总会计师经济责任制。小型企业也要指定一名副厂长(副经理)行使总会计师的职权。企业的总会计师,在厂长(经理)领导下全面负责企业的会计工作,并协助厂长(经理)组织领导企业建立、健全经济核算制,监督、检查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讲求经济效果。
总会计师的基本职责是:直接领导企业的会计机构,参与对生产经营等经济合同、计划决策的审查、执行;考核经营成果;组织制定财务计划,落实完成计划的措施及提出改进意见;组织群众性的经济核算工作,建立经济活动分折制度;监督本单位执行党和国家和各项财经方针政策、法令制度、遵守财经纪律。总会计师的工作权限是:参加企业重要的生产经营等有关会议;签署企业的财务计划、信贷计划、会计报表;会签署企业生产、技措、基建计划、合同,对企业发生的不符合国家财经政策、纪律的事项,有权制止,并报告厂长、上级及财政部门。
企业的各职能部门、工地、仓库及门市部等内部单位,也应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专职或兼职的会计核算人员。规模较大的工业企业的各车间,还应当设置财务会计机构,负责车间的财会工作,并指导和帮助各班组进行经济核算。企业内部各单位的会计核算人员,在业务上都受企业总会计师或企业财务会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二、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
由于企业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不同,企业财务会计机构的具体工作范围也有所不同。企业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有独立核算和非独立核算、集中核算和非集中核算、专业核算和群众核算几种组织形式。
1.独立核算和非独立核算
独立核算是指对本单位的业务经营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全面的、系统的会计核算。实行独立核算的单位称为独立核算单位,它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资金,在银行单独开户,独立经营、计算盈亏,具有完整的帐簿系统,定期编制报表。独立核算单位应单独设置会计机构,配备必要的会计人员,如果会计业务不多,也可只设专职会计人员。
非独立核算又称报帐制。实行非独立核算的单位称为报帐单位。它是由上级拨给一定的备用金和物资,平时进行原始凭证的填制和整理,以及备用金帐和实物帐的登记,定期将收入、支出向上级报销,由上级汇总,它本身不独立计算盈亏,也不编制报表。如商业企业所属的分销店就属于非独立核算单位。非独立核算单位一般不设置专门的会计机构,但需配备专职会计人员,负责处理日常的会计事务。
2.集中核算与非集中核算
实行独立核算的单位,其记帐工作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集中核算和非集中核算两种。
集中核算就是将企业的主要会计工作都集中在企业会计机构内进行。企业内部的各部门、各单位一般不进行单独核算,只是对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原始记录,办理原始凭证的取得、填制、审核和汇总工作,并定期将这些资料报送企业会计部门进行总分类核算和明细分类核算。实行集中核算,可以减少核算层次,精简会计人员,但是企业各部门和各单位不便于及时利用核算资料进行日常的考核和分析。
非集中核算又称为分散核算。就是企业的内部单位要对本身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比较全面的会计核算。如在工业企业里,车间设置成本明细帐,登记本车间发生的生产成本并计算出所完成产品的车间成本,厂部会计部门只根据车间报送的资料进行产品成本的总分类核算。又如在商业企业里,把库存商品的明细核算和某些费用的核算等,分散在各业务部门进行,至于会计报表的编制以及不宜分散核算的工作,如物资供销、现金收支、银行存款收支、对外往来结算等,仍由企业会计部门集中办理。实行非集中核算,使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能够及时了解本部门,本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有利于及时分析、解决问题;但这种组织形式会增加核算手续和核算层次。
3.专业核算和群众核算
我国有些企业除实行专业核算外,还开展群众性核算。
专业核算是由专职会计人员进行核算。群众核算是由职工群众参加进行的经济核算,如工业企业的班组核算和商业企业的柜组核算等。其具体做法是,确定核算单位,制订核算指标,推选群众核算员,定期计算各项经济指标的实绩和得失以及开展劳动竞赛等。群众核算可以使群众及时了解班组或柜组完成的业绩,激发广大职工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它是群众参加企业管理,实行民主理财和健全班组岗位责任制的一种有效形式。企业的会计工作,要以专业核算为主,并以群众核算为基础。专业核算人员要帮助、指导群众核算员做好群众核算工作,尽可能把专业核算和群众核算密切地结合起来。
三、会计工作的岗位责任制
会计工作岗位责任制,就是在财会机构内部按照工作量和人员配备情况,进行合理的分工,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会计工作岗位责任制要同单位的经济责任制相联系,以责定权,责权明确、严格考核,有奖有惩。
现以工业企业为例,简要介绍会计工作岗位责任制。
1.会计主管岗位
其职责是具体组织领导本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组织制定本单位的财务会计制度并督促贯彻执行;组织编制年、季、月度的财务计划,并组织实施,定期进行分析,负责按时,足额地完成各项上交任务;运用会计资料进行经济预测,提供经济信息,参与经济决策;建立学习制度,组织财会人员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技术,并结合岗位责任制进行考核。
2.出纳岗位
其职责是按制度规定办理现金收付和银行结算业务,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帐,保管库存现金和各种有价证券,保管有关印章、空白收据和空白支票。
3.流动资金核算岗位
其职责是拟订流动资金管理与核算的实施办法;会同有关部门核定流动资金定额,编制流动资金计划和银行借款计划,做好流动资金调度、供应,考核流动资金使用效果;做好流动资金核算,编制流动资金报表;按时办理应上交款项的解缴手续。
4.固定资产核算岗位
其职责是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实施办法,参与核定固定资产需用量,参与编制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和大修理计划,负责固定资产的明细核算;正确计提折旧基金和大修理基金,参与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分析固定资产的使用效果。
5.材料核算岗位
其职责是会同有关部门拟订材料管理与核算的实施办法,主要原材料的计划价格和消耗定额;负责材料的明细核算和有关的往来结算,参与库存材料的清查盘点,分析材料库存的储备情况。
6.工资核算岗位
其职责是监督工资基金的使用;审核应发的工资、奖金、负责工资的明细核算,正确计提职工福利基金和工会经费。
7.成本核算岗位
其职责是拟订成本核算办法,编制成本费用计划,加强成本管理基础工作,核算产品成本,编制成本报表,进行成本分析;组织开展部门、车间、班组的成本核算。
8.收入和利润核算岗位
其职责是编制利润计划,办理销售款项的结算业务,负责销售和利润的预测和分析。
9.专项资金核算岗位
其职责是拟订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参与专项工程研究,编制专项资金收支计划;负责专项资金的明细核算,编制专项资金报表,分析考核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
10.往来结算核算岗位
其职责是建立其他往来款项清算手续制度,办理其他往来款项的结算业务,负责其他往来的明细核算。
11.总帐报表岗位
其职责是登记总帐,编制资产负债表,核对其他报表,管理会计凭证和帐表。
12.稽核岗位
其职责是审查各项财务收支,审查财务成本计划,负核会计凭证和帐簿、报表。
13.综合分析岗位
其职责是综分析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编写财务情况说明书,进行财务预测,向领导提供生产经营决策所需要的资料。
上述岗位,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一岗多人。每个岗位上的会计人员要认真履行本岗位职责,同时还要相互配合,紧密合作,共同做好本单位的会计工作。为使会计人员全面熟悉各项业务,要有计划地进行岗位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