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

拼音:zhào kuò分类: 赵国 战国 战国历史人物 赵奢 人物百科

赵括简介

赵括

赵括纸上谈兵

赵括(约前310年-前260年),战国时期赵国的将领。也叫服子,其父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

史书记载

赵括年幼时在其父赵奢的影响下熟读兵书、能言善辩,却无实战经验。赵孝成王六年(前260年),赵国中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上任后便改守为攻,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动引兵出击,被秦军包围。期间曾组织多次突围,但均不成功。在被围46天后,赵括在突围时被秦军伏弩射杀,40余万赵兵只得被迫投降,后被秦将白起全部坑杀。此役为著名的长平之战

赵括

赵括因战败而断送40余万将士性命和赵国前途而成为千古笑柄,其事迹成为成语纸上谈兵。

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等记载,长平之战前,赵括之母上书赵王,说赵括不能为将,指出赵括在人品方面(并未提到能力)有问题,并说:“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勿遣。”然而赵王不听,于是赵母问,如果赵括战败,自己是否可以不受株连,赵王同意了。赵括战败后赵母确实免受株连。

不过必须考虑的是,秦赵长平之战时,秦国经过变法已经非常强大,其国力远在其他六国之上,赵国虽然偶尔有过局部的胜利,但想要真的战胜秦国已经是不可能的事,败势已经不可逆转。长平之败应该是历史的必然。

战争开始前,大将赵奢已死,蔺相如病笃,赵王只得派廉颇出战。可是廉颇初战就失利了,没办法,不得不坚壁不出,死守在营垒里。

赵括

赵括被射杀(电视剧《铁血长平》剧照)

让赵括替代廉颇,并不是赵括主动请战,更非赵括暗中买官,而是赵王的旨意,退一步讲,即使赵括请战,作为一个青年人,大敌当前,欲为国抗敌,也无可非议。问题是在这么重要的问题上,中央政府,实际上是专制制度下的赵王,不该让毫无战争经验的赵括带兵打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说:"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任命赵括为主帅,是赵王的错。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其将军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复,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可见,直到赵括战死时,赵军仍旧能够保持有四十万的主力,赵括显然不是纸上谈兵之辈。而长平之战差一点儿成为武安君白起的滑铁卢。武安君在随后的邯郸之战中拒绝出任指挥官,指出"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伤亡过半,国内空……"秦军"伤亡过半",这是赵括的杀敌成果。

胡三省说"赵之丧师蹙国,不特以赵括代廉颇之故,亦由不用虞卿之计(联楚、魏以合纵牵制对抗秦)也"(《资治通鉴》卷五胡注)。这是说,赵国战败是由不得赵括的。

当代东遨《过长平古战场》:"莫笑将军括,将军未惜生。"这是说,赵括一直战斗到最后,英勇战死,为国捐躯,应该表彰。

分享到:

赵括的野史解密

更多 >>
  • 赵奢识子,赵括纸上谈兵赵奢识子,赵括纸上谈兵

    赵奢,嬴姓,赵氏,名奢。战国时代东方六国的八名将之一,简曰马氏。汉族,赵国人,与赵王室同宗,当届贵族,战国后期赵国名将。赵奢,是战国时赵国人。他一开始只是个收田租的小官吏,后来被平[更多]

  • 赵奢谏言遗书赵奢谏言遗书

    在中国古代,如犯了王法,不仅斩杀罪犯,而且祸及全家,株连九族。战国时的赵括,兵败长平,损兵四十五万,按律当满门抄斩,但全家却幸免祸端。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更多]

  • 范雎的反间计范雎的反间计

    秦国数次打败赵国的军队,廉颇坚守壁垒,不出去迎战,赵王认为廉颇损兵折将,伤亡太多,又胆怯不肯出战,十分生气,好几次下令责备他。应侯范雎又派人拿千金到赵国行反间之计,说:秦国所畏惧的,是马服君的儿子赵括[更多]

  • 纸上谈兵的典故纸上谈兵的典故

    昭襄王五十五年(公元前260年),秦国派左庶长进攻上党,攻克该地。上党百姓纷纷逃往赵国。赵国派廉颇率军驻守长平,安置上党逃来的百姓。左庶长于是率兵攻打赵国。[更多]

赵括的故事

更多 >>
  • 长平之战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中国东周战国时代的一场大规模战役,三年而后绝(近年来有一说为前期僵持对峙二年六个月,后期白热战六个月)。这场战役,以秦国军战胜,赵国军战败,并且投降赵军被尽数坑杀而告终。[更多]

赵括的相关人物

更多 >>
  • 赵奢赵奢

    赵奢,生殁年不明。中国战国时代东方六国的八名将之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