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高渗性昏迷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临床急症手册(修订本)》第47页(1464字)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即糖尿病高渗性非酮症昏迷(HNDC)是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的另一临床类型。多见于60岁以上的轻症糖尿病患者,亦可见于少数幼年轻症糖尿病或非糖尿病患者。可由于感染、胃肠功能紊乱、呕吐、腹泻、脱水、应激等因素诱发。患者由于感染等因素引起血糖明显升高,再加上胃肠功能紊乱、呕吐、腹泻、脱水等引起血浆渗透压明显增高,脑细胞脱水表现为突出的神经精神症状。本病较酮症酸中毒少见,但死亡率较高,达40%以上。

一、临床表现

(1)起病一般比较缓慢,开始有多饮、多尿、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渐出现脱水症,如舌干唇裂、皮肤弹性差、血压下降、心跳加速,以及突出的神经精神症状,如幻觉、定向障碍、偏盲、上肢拍击样粗震颤、癫癎样抽搐等,数天后可昏迷。

(2)极度高血糖常高于33.3mmol/L,尿糖强阳性,尿酮体阴性或弱阳性。

(3)血浆渗透压显着增高,达330mmol/L以上,血钠升高达145mmol/L以上。

二、急救与护理

本症病情危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故强调早诊断,早治疗,抢救及时,护理得当。

(1)建立方便牢固的输液通路,以确保补液及时和畅通无阻。常用静脉留置针,保证补液和药物应用。一般建立双通路,一路补充液体,一路应用胰岛素。

(2)补液:主张先用生理盐水,可先输入1000~2000ml等渗氯化钠溶液,以便较快扩张微循环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待休克纠正后若血浆渗透压>350mmol/L,血钠>155mmol/L,考虑输0.45%氯化钠液,当血浆渗透压降至330mmol/L时再输生理盐水。输液速度须视全身及心血管、脑血管情况,尿量及有关的血化验指标而及时调整,防止因输液过多、过速而发生脑水肿、肺水肿等并发症。

(3)胰岛素:静脉注射胰岛素首次负荷量后,继续以每小时每千克体重0.1U的速度静脉滴注胰岛素,注意高血糖是维护患者血容量的重要因素,血糖不能降得过快,血糖降至16.7mmol/L时,开始输入5%葡萄糖溶液并加入胰岛素(每3~4g葡萄糖加1U胰岛素)。

(4)补充钾盐,应根据每小时尿量而定,密切观察每小时尿量,调整补钾速度。若低钙、低镁,可酌情给予补充葡萄糖酸钙、硫酸镁等。

(5)监测呼吸、脉搏、血压和神志变化,密切注意有无脑水肿的发生。在纠正脱水与休克过程中,脑细胞易从脱水状态转为水肿状态。患者可一直处于昏迷状态不醒,或稍有好转后又陷入昏迷。密切观察可及早发现,停止输入低渗水,采用脱水剂和地塞米松纠正。

(6)观察是否有输液过量的问题,即观察尿色、尿相对密度及尿量,如患者咳嗽、呼吸困难、烦躁不安、脉搏加快,特别是在昏迷好转的过程中若出现上述症状,提示输液过量。尿色变粉红,提示输低渗盐水过量,发生部分溶血,应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师给予相应的处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