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年网
首页
人物百科
文化百科
趣味百科
经典书库
历史故事
野史解密
民间故事
幽默故事
童话故事
诸子百家大辞典
来源:岁年网
时间:2018-08-10 23:50:25
作者: 冯克正 傅庆升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6
伏羲
炎帝
尧
禹
舜
汤
箕子
伊尹
周武王
伯夷
齐太公
周公
尹吉甫
周文王
史伯
黄帝
臧文仲
伯阳父
管仲
斗廉
柳下惠
史嚣
申繻
叔兴
子鱼
邾文公
由余
定姜
邓析
子产
宫之奇
裨灶
季梁
士文伯
史鰌
扁鹊
卫平
叔向
晏子
老子
梓慎
关尹
列子
列御寇
少正卯
史墨
孔子
孔丘
司马穰苴
桀溺
接舆
子路
有子
孙子
闵损
曾晳
冉求
宰予
伍子胥
颜回
子贡
原宪
樊须
公西华
子夏
冉雍
曾参
公冶长
司马牛
范蠡
文子
墨子
孔伋
杨朱
计然
魏文侯
李悝
西门豹
吴起
申不害
尸子
子华子
商鞅
赵良
慎到
淳于髡
田骈
孟子
彭蒙
告子
许行
宋钘
惠施
儿说
庄子
尹文
鬼谷子
孙膑
信陵君
赵武灵王
尉缭
苏秦
张仪
屈原
季真
公孙衍
相里勤
田鸠
詹何
颜斶
公孙龙
邓陵子
范睢
环渊
魏牟
接子
荀子
邹衍
田巴
鲁仲连
吕不韦
庞煖
郑国
鹖冠子
韩非
邹奭
董无心
萧何
张良
曹参
韩信
蒯通
陆贾
贾山
贾谊
黄石公
河上公
枚乘
河间献王
晁错
窦太后
叔孙通
庄忌
伏生
欧阳生
韩婴
田生
丁宽
公孙弘
毛公
辕固生
申培公
杨王孙
徐乐
司马相如
司马谈
瑕丘江公
胡毋生
李广
孔安国
汲黯
刘安
董仲舒
倪宽
汉武帝
李少君
桑弘羊
司马迁
李延年
桓宽
路温舒
苏武
刘德
眭弘
汉宣帝
疏广
谷永
京房
杜钦
刘向
翼奉
氾胜之
张禹
王褒
李寻
夏贺良
甘忠可
严君平
扬雄
鲍宣
刘歆
褚少孙
班嗣
施雠
梁丘贺
孟喜
夏侯胜
陈元
王莽
冯衍
樊宏
汉光武帝
卫宏
郑兴
尹敏
第五伦
宋均
桓谭
班彪
楚王英
贾逵
王充
班固
崔骃
班昭
许慎
张陵
张修
汉章帝
左雄
张衡
崔瑗
王符
胡广
马融
蔡伦
樊英
郎
朱穆
刘陶
边韶
赵咨
襄楷
刘梁
延笃
崔寔
赵壹
郑玄
高彪
何休
荀爽
汉桓帝
服虔
张鲁
蔡邕
张角
折像
荀悦
周举
应劭
华佗
孔融
曹操
张机
祢衡
荀粲
左慈
虞翻
牟子
王粲
刘廙
仲长统
阮瑀
王朗
葛玄
马钧
诸葛亮
曹丕
卞兰
曹冏
曹植
魏伯阳
高堂隆
何晏
桓范
沐并
王肃
夏侯玄
裴徽
管辂
孙炎
傅嘏
王沈
郤正
李康
帛和
阮籍
嵇康
钟会
王弼
陆景
杨泉
阮咸
山涛
皇甫谧
傅玄
张韩
刘伶
庾峻
杜预
向秀
成公绥
枣据
张华
鲁胜
孙楚
陈寿
王戎
傅咸
裴楷
欧阳建
束晳
裴秀
潘尼
华谭
郭象
虞溥
纪瞻
袁准
罗含
王衍
张邈
张湛
陆机
庾
夏侯淳
嵇含
裴頠
梅赜
司马彪
挚虞
顾荣
阮修
王导
鲍敬言
郭璞
阮瞻
谢鲲
葛洪
姜岌
庾亮
干宝
湛方生
庾冰
庾阐
殷浩
江逌
孙盛
支遁
孙绰
谢安
戴逵
袁宏
杨衒之
王坦之
韩康伯
许询
郗超
鲁褒
范宁
徐邈
苻朗
刘裕
陶渊明
寇谦之
桓玄
傅亮
何承天
崔浩
裴松之
雷次宗
王叔之
高允
陆修静
伏曼容
张融
祖冲之
顾欢
孔稚圭
江淹
范缜
陶弘景
刘峻
苻坚
郦道元
阳固
徐遵明
阮孝绪
李玚
皇侃
孔子袪
刘献之
熊安生
苏绰
祖鸿勋
乐逊
萧统
萧纲
邢邵
王褒
庾信
樊逊
刘昼
贾思勰
萧方等
徐陵
颜之推
宇文邕
朱世卿
李谔
李德林
韦世康
卢思道
薛道衡
萧皇后
萧吉
诸葛颍
刘焯
刘炫
陆德明
傅奕
牛弘
欧阳询
姚思廉
虞世南
孔颖达
李靖
颜师古
孙思邈
王通
成玄英
王绩
魏征
岑文本
李世民
吕才
狄仁杰
王玄览
朱桃椎
徐惠
贾公彦
徐彦伯
司马承祯
王勃
姚崇
王志愔
卢藏用
刘知几
魏归仁
崔湜
一行
李隆基
李华
张果
吴筠
刘知古
员岘
苏源明
辛替否
赵自勤
元结
啖助
独孤及
柳泽
常衮
张志和
李荃
陆羽
韦肇
赵匡
陆质
李藩
欧阳詹
杜佑
权德舆
李观
王真
韩愈
郑俞
李翱
刘禹锡
柳宗元
牛僧孺
李德裕
杜牧
马吉甫
唐武宗
黄巢
施肩吾
罗隐
林慎思
皮日休
李磎
陆希声
卢绰
沈颜
郑略
谭峭
邱光庭
李钦明
牛希济
强名子
韩鄂
杜光庭
范质
赵普
邢昺
谢观
聂崇义
陈抟
李至
孙奭
许洞
陈靖
张伯端
范仲淹
丁度
施子美
孙复
胡瑗
王禹偁
周尧卿
包拯
徐中行
曾公亮
张君房
余靖
石介
文彦博
欧阳修
韩琦
李觏
邵雍
苏洵
陈襄
周敦颐
吕公着
刘敞
司马光
张载
曾巩
王安石
毕昇
陈景元
孙觉
吕大钧
沈括
程颢
程颐
苏辙
朱服
王雱
刘安世
游酢
杨时
张耒
高闶
陈瓘
邵伯温
周行己
范浚
尹焞
陈翥
朱震
罗从彦
陈规
胡安国
陈旉
叶梦得
李纲
何去非
萧抱珍
郭雍
吕本中
李侗
朱松
胡寅
张九成
朱肱
林勋
王重阳
郑樵
李焘
汪应辰
孙不二
刘完素
刘德仁
马丹阳
谭处端
林之奇
郑伯熊
杨万里
朱熹
康与之
储泳
楼
曾之谨
陆九龄
张栻
薛季宣
刘清之
蔡元定
唐仲友
舒璘
廖德明
吕祖谦
陈傅良
叶味道
陆九渊
辛弃疾
华岳
杨简
彭龟年
王处一
程端蒙
陈亮
吴猎
袁燮
钱时
刘处玄
邱处机
叶适
黄榦
陈埴
饶鲁
陈淳
张洽
蔡沉
尹志平
张子和
木华黎
李俊民
真德秀
汤
程若庸
魏了翁
何基
王柏
李东垣
许衡
黄震
姚枢
王应麟
方逢辰
赵复
萧
郭守敬
金履祥
文天祥
张
杜道坚
成吉思汗
姚燧
胡长儒
陈普
邓牧
王恽
胡一桂
元明善
刘因
吴澄
施耐庵
陈栎
马端临
陈苑
王祯
鲁明善
黄泽
袁桷
韩性
张三丰
胡炳文
柳贯
安熙
许谦
程端礼
虞集
郑玉
欧阳玄
揭傒斯
朱震亨
贡师泰
吴师道
谢应芳
赵汸
李存
范祖榦
胡翰
宋濂
俞贞木
刘基
赵谦
方孝孺
曹端
薛瑄
吴与弼
陈真晟
王恕
段坚
娄谅
陈献章
罗伦
胡居仁
薛敬之
庄
张元祯
贺钦
李东阳
蔡清
李经纶
罗侨
余祐
罗钦顺
夏尚朴
湛若水
朱得之
王守仁
黄省曾
张原
何瑭
徐樾
王廷相
马理
黄绾
崔铣
李中
吕柟
韩邦奇
顾清
宋诩
王艮
魏校
蒋信
季本
薛侃
徐爱
南大吉
王道
聂豹
杨慎
黄佐
刘邦采
邹守益
吕怀
黄弘纲
杨爵
欧阳德
钱德洪
唐枢
李元阳
王畿
吴廷翰
颜钧
洪垣
何迁
赵本学
俞大猷
何良臣
尤时熙
王栋
徐阶
罗洪先
郑若曾
唐顺之
赵贞吉
王襞
高拱
海瑞
罗汝芳
周汝登
薛应旂
何心隐
胡直
林兆恩
宋仪望
李时珍
郭郛
陈嘉谟
王时槐
王宗沐
耿定向
李材
耿定理
方学渐
张居正
来知德
夏廷美
章潢
李贽
戚继光
邓元锡
董谷
邹善
徐用检
许孚远
吕坤
杨时乔
张元忭
何祥
陆西星
唐鹤征
钱一本
唐伯元
祝世禄
邓以赞
杨起元
杨东明
顾宪成
汤显祖
焦竑
邹元标
顾允成
冯从吾
郝敬
高攀龙
史孟麟
徐光启
张景岳
孙承宗
尹宾商
揭暄
王鸣鹤
刘宗周
黄尊素
黄道周
徐霞客
宋应星
茅元仪
金声
陈元赟
李自成
孙奇逢
朱舜水
陈确
朱鹤龄
傅山
黄宗羲
方以智
陆世仪
张尔岐
张履祥
胡承诺
顾炎武
王余佑
黄宗炎
魏裔介
魏象枢
熊伯龙
王夫之
邓廷罗
马骕
张烈
毛奇龄
魏际端
魏禧
汤斌
李颙
吕留良
朱彝尊
陆陇其
费密
顾祖禹
徐乾学
唐甄
颜元
胡渭
阎若璩
万斯同
蒲松龄
李光地
高奣映
姚际恒
王源
熊赐履
邵廷采
张伯行
冯景
李塨
魏世俨
方苞
惠周惕
惠士奇
顾栋高
臧琳
江永
阿克孜
程廷祚
汪绂
杭世骏
惠栋
徐大椿
秦蕙田
全祖望
袁枚
卢文弨
庄存与
江声
王鸣盛
纪昀
王昶
程瑶田
赵翼
钱大昕
戴震
毕沅
姚鼐
段玉裁
章学诚
余萧客
崔述
翁方纲
王念孙
邵晋涵
梁玉绳
汪中
洪亮吉
刘台拱
孔广森
孙星衍
凌廷堪
郝懿行
张惠言
江藩
严可均
焦循
李汝珍
王引之
王清任
阮元
顾广圻
陈寿祺
方东树
凌曙
俞正燮
梁章钜
刘逢禄
胡承珙
宋翔凤
关天培
胡培翚
丁宜曾
沈梦兰
林则徐
陈奂
刘文淇
刘宝楠
汤鹏
陈立
汪日桢
王元綎
卫杰
朱骏声
杨巩
包世臣
唐鉴
周树槐
黄式三
李棠阶
夏炘
龚自珍
吴廷栋
魏源
丁晏
侯康
郑献甫
倭仁
鲁一同
罗泽南
朱次琦
冯桂芬
邵懿辰
陈澧
曾国藩
胡林翼
王鑫
左宗棠
刘熙载
陈乔枞
洪秀全
杨秀清
俞樾
洪仁玕
陈炽
丁日昌
李鸿章
黄以周
沈善登
王闿运
尹湛纳希
张之洞
薛福成
吴汝纶
王先谦
郑观应
刘光蕡
缪荃孙
马建忠
王懿荣
朱一新
胡礼垣
黄遵宪
皮锡瑞
孙诒让
崔适
林纾
廖平
严复
辜鸿铭
张謇
陈庆年
康有为
谭嗣同
曾鸿燊
吴雅晖
唐才常
樊锥
叶德辉
陈天华
梁启超
王国维
刘师培
孙中山
蔡元培
章炳麟
赵式铭
吴虞
杜亚泉
罗布桑却丹
陈独秀
陈撄宁
邹容
鲁迅
蔡锷
蒋方震
章士钊
熊十力
朱执信
杨树达
易白沙
黄侃
丁文江
张君劢
李大钊
杜国庠
陈寅恪
陶行知
戴季陶
胡适
郭沫若
汤用彤
范文澜
顾颉刚
梁漱溟
金岳霖
钱穆
冯友兰
万国鼎
瞿秋白
周予同
朱谦之
方东美
吕振羽
高亨
徐复观
贺麟
郭化若
赵纪彬
孙叔平
石声汉
杨荣国
王毓瑚
唐君毅
张岱年
缪启愉
牟宗三
任继愈
余英时
刘述先
杜维明
汉书艺文志
四库全书
隋书经籍志
历代石经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五经正义
经典释文
十三经注疏
皇清经解
驳五经异义
经学五书
五经大全
六经正误
相台五经
通志堂经解
九经古义
古经解钩沉
古经解汇函
群经平议
群经补义
经义考
群经大义相通论
经学历史
经学通论
经学理窟
经学抉原
考信录
两汉三国学案
宋元学案
明儒学案
清儒学案
国朝汉学师承记
新学伪经考
宋明理学史
十三经概论
十三经索引
通典
通志
周易
子夏易传
京氏易传
周易注
周易正义
周易集解
横渠易说
文献通考
伊川易传
诚斋易传
先秦诸子系年
周易本义
周易郑康成注
易学象数论
易图明辨
周易集解
周易新论
周易古经今注
周易大传今注
今文尚书
周易探源
尚书
古文尚书
尚书正义
书集传
尚书引义
尚书古文疏证
尚书今古文注疏
书古微
诗经
毛诗故训传
韩诗外传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
毛诗注疏
诗集传
诗广传
尚书大传
诗毛氏传疏
诗三家义集疏
诗书古训
诗经原始
诗古微
周礼注疏
周官新义
周礼正义
周礼
仪礼
仪礼注疏
仪礼经传通解
仪礼正义
大戴礼记
大戴礼记补注
礼记
礼记正义
礼记集解
春秋集传
礼记集说
春秋详说
春秋大事表
左传
春秋经传集解
春秋
春秋左传正义
春秋释例
春秋左氏传说
左传纪事本末
春秋左传诂
春秋左传注
春秋公羊传
公羊义疏
春秋穀梁传集解
春秋穀梁传注疏
穀梁补注
孝经
孝经正义
孝经郑注
四书集注
四书集注简论
论语
论语集解
论语义疏
论语正义
论语注疏
论语集释
论语疏证
孟子音义
孟子字义疏证
孟子正义
孟子注疏
孟子译注
中庸
尔雅
尔雅注疏
大学
尔雅义疏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注
经义述闻
经传释词
经籍篡诂
穆天子传
逸周书
国语
竹书纪年
侯马盟书
史记
列女传
汉书
东观汉记
华阳国志
史通
资治通鉴
读通鉴论
文史通义
海国图志
孔子家语
孔丛子
孔子思想体系
阙里文献考
孔子评传
孔子哲学研究
孔子学说精华体系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
孔子集语
新语
术事
道基
孔子的学术思想
明诫
辅政
新序
说苑
论衡
论衡注释
法言
论衡集解
对作
太玄
治期
感虚
命禄
自纪
书虚
自然
变虚
女诫
政论
郑志
申鉴
中论
治学
核辩
夭寿
考伪
贵验
物理论
潜夫论
潜夫论笺
浮侈
述赦
考绩
傅子
中说
太极图说
元丰类稿
复性书
潜虚
正蒙
朱子语类
伊洛渊源录
慈湖遗书
习学记言
北溪字义
黄氏日钞
困学纪闻
性理大全
困知记
传习录
慎言
明道编
心性图说
焚书
藏书
西铭
续焚书
明夷待访录
东西均
童心说
思辨录
日知录
天下郡国利病书
张子正蒙注
读四书大全说
潜书
四存编
汉学商兑
新唯识论
破破新唯识论
东塾读书记
明心篇
乾坤衍
贞元六书
新理学
新事论
新原道
新原人
新知言
中国哲学史新编
中国哲学史
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
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
老子道德经
道德真经注
政道与治道
老子翼
老子校诂
老子正诂
庄子疏
庄子口义
南华真经义海纂微
南华真经副墨
心体与性体
庄子内篇注
药地炮庄
庄子翼
庄子解
庄子南华经解
庄子集解
庄子集释
南华真经正义
庄子义证
庄子集解内篇补正
庄子补正
庄子内篇译解和批判
逍遥游
齐物论
庄子今注今译
人间世
养生主
德充符
大宗师
骈拇
应帝王
胠箧
在宥
天地
天道
天运
缮性
秋水
至乐
达生
山木
刻意
田子方
知北游
庚桑楚
则阳
外物
寓言
让王
盗跖
说剑
渔父
天下
列子集释
徐无鬼
精诚
道原
十守
道德
上德
微明
符言
下德
上仁
上礼
阴符经
阴符经注
心术
本生
自然
重己
上义
贵生
情欲
无为
论六家之要指
裸葬书
太平经合校
达庄论
大人先生传
释私论
养生论
声无哀乐论
与山巨源绝交书
酒德颂
黄庭经
抱朴子
抱朴子内篇校释
天瑞
周穆王
仲尼
汤问
力命
说符
关尹子
亢仓子
文子缵义
畅玄
论仙
对俗
金丹
至理
微旨
塞难
释滞
明本
仙药
辨问
极言
道意
勤求
杂应
黄白
地真
遐览
苻子
逍遥论
真诰
祛惑
五柳先生传
新论
魏晋玄学论稿
清谈与清议
魏晋玄学之形成及其发展
法性自然论
五斗先生传
登涉
醉乡记
负笭者传
无心子传
涛之灵
桔槔赋
浪翁观化
七不如
自述
鸑鷟
信敬
坐忘论
收心
简事
断缘
泰定
形神可固论
得道
神仙可学论
真观
养形
服炁
守道
金丹
守神
玄纲论
化时俗章
明道德章
道无弃物章
心目论
道反于俗章
历代崇道记
天隐子
化书
专精至道章
云笈七籤
道藏
悟真篇
黄帝四经
经法
十六经
称
君正
国次
道法
四度
六分
论
亡论
观
五正
正乱
果童
姓争
论约
雌雄节
成法
名理
前道
行守
黄帝四经与黄老思想
管子
管子集校
管子校正
管子传
牧民
形势
顺道
形势解
权修
三禁
立政
乘马
七法
版法
五辅
枢言
八观
法禁
宙合
重令
法法
大匡
小匡
戒
君臣
侈靡
四称
心术上
水地
四时
任法
正
明法
明法解
治国
度地
内业
地员
弟子职
白心
立政九败解
九变
海王
国蓄
山国轨
慎子
因循
威德
民杂
知忠
商君书锥指
商君书注译
商君书
更法
农战
去强
说民
算地
开塞
壹言
错法
立本
靳令
修权
垦令
赏刑
画策
徕民
外内
君臣
禁使
慎法
定分
韩非子
韩非子集解
弱民
韩非子集释
存韩
难言
初见秦
爱臣
主道
有度
二柄
扬权
八奸
十过
孤愤
说难
奸劫弑臣
亡征
三守
备内
南面
饰邪
解老
喻老
说林上
说林下
观行
和氏
安危
守道
功名
用人
大体
内储说上七术
内储说下六微
外储说左上
外储说右上
外储说右下
外储说左下
难二
难三
难四
难一
问辩
问田
难势
定法
诡使
六反
八说
八经
五蠹
显学
忠孝
人主
饬令
说疑
新书
过秦论
论积贮疏
心度
宗首
制分
数宁
藩伤
藩强
大都
等齐
益壤
五美
制不定
服疑
审微
阶级
俗激
时变
瑰玮
孽产子
属远
亲疏危乱
一通
铜布
解县
势卑
淮难
铸钱
大政
治安策
上都输疏
举贤良对策
论贵粟疏
减收农民租疏
言兵事疏
守边劝农疏
募民实塞疏
削藩策
盐铁论
本议
通有
错币
复古
非鞅
论儒
忧边
轻重
褒贤
相刺
论诽
利议
备胡
世务
论功
刑德
遵道
申韩
诏圣
大论
军志
兵法
孙子兵法
吴子
司马法
尉缭子
非攻
六韬
备梯
孙膑兵法
杂守
兵守
备蛾傅
议兵
境内
论威
备城门
世兵
荡兵
决胜
素书
兵容
兵略训
握奇经
击之
和亲
险固
结和
劝将
黄石公三略
便宜十六策
将苑
战略
李卫公问对
卫公兵法
太白阴经
兵权
道德经论兵要义述
武经总要
百战奇法
翠微先生北征录
何博士备论
守城录
历代兵制
纪效新书
练兵实纪
武编
筹海图编
阵纪
虎钤经
登坛必究
武备志
投笔肤谈
草庐经略
兵机要诀
车营叩答合编
兵器
救命书
火攻挈要
广百将传
兵法百言
灰画集
乾坤大略
续武经总要
海防图论
金汤借箸
筹海初集
戊笈谈兵
平海心筹
行军总要
练勇刍言
读史兵略
防守集成
将略要论
筹海篇
间书
曾胡治兵语录
孙子略解
十家孙子会注
武经七书
施氏七书讲义
武经龟鉴
武经七书直解
新镌标题武经七书
孙子参同
兵镜或问
孙子浅说
孙子兵法之综合研究
武经七书汇解
孙子兵法校释
孙子战争理论之体系
孙子今译
以孙子兵法证明日本必败
孙子兵法新注
孙子兵法概论
孙子兵法新论
孙子会笺
孙子校释
孙子新论集粹
中国兵书集成
墨子闲诂
墨子学案
孙子新探
墨学源流
亲士
墨经
墨辩注序
大取
小取
墨辩
战国策
公孙龙子研究
迹府
白马论
指物论
通变论
公孙龙子
名实论
坚白论
公孙龙子形名发微
大道
宋子
连山
五行
邹子
邹子终始
邓析子
归藏
五行之义
杂阴阳
五行志
田家五行
论气
阴阳书
律吕新书
五行大义
元包五行传
皇极经世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注
五行篇
吕氏春秋校正
吕氏春秋平议
吕子校补
吕氏春秋补校
吕氏春秋札迻
阴阳管见
吕氏春秋集释
吕氏春秋汇校
吕氏春秋校释
十二纪
八览
六论
圆道
明理
精通
吕氏春秋译注
长见
谕大
首时
应同
遇合
权勋
贵因
察今
慎大
先识
察微
去宥
任数
知度
慎势
不二
执一
精谕
离谓
举难
观表
慎行
知接
察传
别类
疑似
似顺
长利
慎小
达郁
审为
知化
过理
自知
贵当
有度
不苟
处方
务大
淮南鸿烈集解
淮南子
原乱
淮南子注
淮南旧注校理
许慎淮南子注
原道训
淮南天文训存疑
俶真训
天文训
坠形训
览冥训
时则训
精神训
缪称训
本经训
氾论训
诠言训
主术训
说山训
说林训
人间训
修务训
泰族训
要略
齐俗训
野老
宰氏
神农书
董安国
赵氏
氾胜之书
蔡癸
范子计然
上农
尹都尉
辩土
授时
水旱
力耕
禁耕
审时
地广
四民月令
齐民要术
任地
茶经
农器谱
四时纂要
农桑辑要
耕织图
蚕经
农政全书
授时通考
中国农学书目
中国古代农书
黄帝内经
豳风广义
沈氏农书
黄帝内经素问(王注)
马王堆出土医书
医说
千金要方
诸病源候论
医方
医林改错
医经
金匮要略
瘟疫论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医宗金鉴
梦溪笔谈
考工记
天工开物
畴人传
本草纲目
物理小识
石氏星经
夏小正
开元占经
五星占
步天歌
竹简历书
禹贡
汉书·地理志
水经注
九章算术
天官书
礼运
先知
春秋公羊传解诂
无君论
桃花源记
水浒传
硕鼠
镜花缘
原道救世歌
原道醒世训
原道觉世训
天朝田亩制度
礼运注
风俗通义
大同书
续记
山公九原
昌言
天论
非相
谴非
谈天
谴告
祛蔽
论死
俗嫌
辨道论
钱神论
释疑论
答宗居士书
报应问
达性论
神灭论
辨命论
叙宅经
叙葬书
叙禄命
析滞论
卜论
天对
天说
相解
辨惑编
妖祥辨
续无鬼论
革天
新世纪
劝学
无神论
乐记
郁离子
学记
尊师
举贤良对策
问孔
难自然好学论
颜氏家训
进学解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张子语录
请修学校尊师儒取士札子
朱子读书法
朱子语录
学校贡举私议
象山语录
论九品中正法
评三舍法及庆历法之长短
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请申旧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
广师说
二程语录
安定言行录
存学编
五种遗规
天演论
孔子改制考
仁学
书
变法通议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猛回头
警世钟
革命军
劝学篇
庶民的胜利
古史辨
青铜时代
中国哲学史大纲
中国思想通史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贾谊集
枚叔集
司马长卿集
翼教丛编
杨子云集
冯曲阳集
张河间集
蔡中郎集
辟韩
曹操集
王粲集
诸葛亮集
魏文帝集
曹子建集
阮嗣宗集
嵇叔夜集
王弼集校释
孙子荆集
张茂先集
傅中丞集
束阳平集
挚太常遗书
阮元瑜集
潘太常集
孙廷尉集
陶渊明集
何衡阳集
傅光禄集
陆士衡集
孔詹事集
陶隐居集
刘户曹集
江文通集
庾子山集
徐孝穆集
卢武阳集
薛司隶集
东皋子集
魏特进集
元次山文集
田比陵集
王子安集
权载之文集
柳河东集
刘梦得文集
徂徕石先生文集
李觏集
嘉祐集
伊川击壤集
周子全书
司马文正公集
张子全书
王文公文集
长兴集
龟山集
敬亭集
文定集
二程集
诚斋集
朱文公文集
浪语集
东莱集
止斋集
陆九渊集
陈亮集
絜斋集
勉斋文集
叶适集
魏鹤山集
西山真文忠公文集
鲁斋集
畏斋集
文山先生全集
仁山文集
张三丰先生全集
草庐吴文正公集
秋涧集
宋学士全集
逊志斋集
曹月川先生遗书
白沙先生全集
胡文敬公集
李东阳集
甘泉全集
王氏家藏集
王文成公全书
泾野先生文集
心斋王先生全集
苑洛集
念庵文集
荆川集
高文襄公文集
顾端文公遗书
无何集
魏伯子文集
解舂集文钞
居业堂文集
青溪文集
章氏遗书
霜红龛集
崔东壁遗书
雕菰集
洪秀全选集
庸庵全集
饮冰室合集
观堂集林
章太炎全集
一阴一阳之谓道
八卦
九五
三阳
三阳开泰
孙中山全集
上九
六十四卦
元亨利贞
天数
无往不复
开物成务
屯否
屯剥
屯蒙
丰亨豫大
太一
小往大来
少阳
太极
见仁见智
爻辞
日新
六爻
六龙
亢悔
六位
四方
四象
用九
动静
乐天知命
先天
交泰
两仪
形而上
否泰
同气
否终而泰
系辞
守常
卦
坤元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易卜
物极则反
性命
顺天应人
洗心革面
神道设教
既济
积微成着
剥复
乾元
屈信
乾坤
朝乾夕惕
象
潜龙勿用
新故相除
履霜坚冰至
器
卦气
爻辰
典谟训诰
诗言志,歌永言
典刑
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罪疑惟轻,功疑惟重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君子在野,小人在位
可爱非君,可畏非民
九德
天聪明,自我民聪明
六律、五声、八音
敷纳以言,明庶以功,车服以庸
惟精惟一
元首之歌
火炎昆冈,玉石俱焚
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
钦崇天道,永保天命
惟德罔小,万邦惟庆
民可近,不可下
无轻民事,惟难;无安其位,惟危
兼弱攻昧,取乱侮亡
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
官不及私昵,惟其能;爵罔及恶德,惟其贤
监于先王成宪,其永无愆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惟天惠民,惟辟奉天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血流漂杵
五事
不役耳目,百度惟贞
天畏,棐忱
惟天降命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定命
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宽而有制,从容以和
毕协赏罚,戡定厥功
世禄之家,鲜克由礼
刑罚,世轻世重
民之乱,罔不中听狱之两辞
君子屡盟,乱是用长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噂沓背憎,职竞由人
天命靡常
天难忱斯,不易维王
询于刍荛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
颠沛之揭,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
妇有长舌,维厉之阶
五气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乐
体国经野
哲夫成城,哲妇倾城
八统
乡八刑
保氏
荒政十二
族师
土会之法
三命
大师
大祝
钟师
九拜
九命
大史
太岁
土方氏
大司马
大司寇
乡士
不食嗟来之食
进士
政教
辟雍
先圣先师
礼不下庶人
大宗
小宗
尊尊
小成大成
正业居学
记问之学不足为师
自反
攻木叩钟
君子善喻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六音
礼乐刑政
伦理
哀以立廉
铿以立号
弦歌
文治
宗庙
先贤
温柔敦厚
教化
礼者制中
子民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士冠礼
四行
士婚礼
胎教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入,利后嗣者也
君人者将昭德塞违
国家之败,由官邪也
多行不义必自毙
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
上思利民,忠也
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
民,神之主也
礼所以整民也
宴安鸩毒,不可怀也
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国君不可以轻,轻则失亲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礼,国之干也
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
吉凶由人
以欲从人则可,以人从欲鲜济
太上以德抚民
礼乐,德之则
定人之谓礼
礼,人之干也
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晋政多门
屦贱踊贵
宽以济猛,猛以济宽
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
使民不安其土,民必忧,忧将及王
贵贱无序,何以为国
智者除谗以自安
国之兴也,视民如伤
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忠,德之正也
孝,礼之始
善人在上,则国无幸民
众怒难犯,专欲难成
礼以顺天,天之道也
君子劳心,小人劳力
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
君,神之主,而民之望也
国多宠而王弱,国不可为也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德,国家之基也
言以足志,文以足言
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礼,政之舆
礼,所以守其国,行其政令,无失其民者也
善为国者,赏不僭而刑不滥
国家之败,失之道也,则祸乱兴
郑人铸刑书
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
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吾曰三省吾身
节用爱人
本立而道生
使民以时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以德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思无邪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见义不为,无勇也
绘事后素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朝闻道,夕死可矣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父母在,不远游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德不孤,必有邻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枨也欲,焉得刚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仁者,先难而后获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知者乐,仁者寿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奢则不逊,俭则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恭而无礼,则劳;勇而无礼,则乱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克己复礼为仁
循循然善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君子不忧不惧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政者,正也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名不正,则言不顺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近者说,远者来
欲速则不达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言必信,行必果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刚、毅、木、讷近仁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不患寡而患不均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君子有三戒
君子有三畏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君子有九思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士见危致命
君子学以致其道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五美
以五十步笑百步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四恶
仁者无敌
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缘木而求鱼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挟太山以超北海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与民同乐
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
志,气之帅也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知言
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
以力假仁者霸
出于其类,拔乎其萃
以德行仁者王
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仁则荣,不仁则辱
关,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路矣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无敌于天下者,天吏也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
四端
仁,天之尊爵,人之安宅也
不立于恶人之朝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
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民事不可缓也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
性善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
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仁政必自经界始
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
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教人以善谓之忠
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
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
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
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爱人不亲,反其仁
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国君好仁,天下无敌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自暴自弃
善战者服上刑
为渊鱼,为丛爵
男女授受不亲
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一正君而国定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仁之实,事亲是也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君之视臣如土芥,
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
言无实不祥
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义,路也;礼,门也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
食色,性也
仁内义外
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
舍生而取义
仁,人心也;义,人路也
亲亲,仁也
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
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殃民
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
以邻国为壑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人不可以无耻
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
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
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民,虽死不怨杀者
人皆可以为尧舜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
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
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
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君子三乐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恭敬而无实,君子不可虚拘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仁人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
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引而不发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古之为关也,将以御暴;今之为关也,将以为暴
周于德者,邪世不能乱
不信仁贤,则国空虚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圣人,百世之师
仁也者,人也
君子不谓命
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诸侯之宝三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春秋无义战
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
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
堂高数仞,榱题数尺,我得志,弗为也
说大人则藐之
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
经正则庶民兴
宗祀
养心莫善于寡欲
三坟五典
四经
经
七经
六经
十二经
九经
经学
西汉经学
东汉经学
今古文经之争
清代经学
义理
正义
学止乎礼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养心莫善于诚
注错
狗彘不若
定分
积靡
学而为圣人
学止于行
体用
儒术
君道
有治人无治法
师云而云
师术有四
强本节用
治世
制天命
形具而神生
大化
圣人
典制
君师治之本
解蔽
虚壹而静
稽实定数
制名以指实
名实相副
用名以乱实
用实以乱名
正名
明法
正身
执一
万物非天不生
天数右阳而不右阴
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
应天之变
天不变,道亦不变
变不易实
为人君者,其法取象于天
凡物必有合
阴者阳之合
性有贪仁
天地人,万物之本也
明于天性,知自贵于万物
天人相类
天人感应
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
三统
人副天数
三正
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事各顺于名,名各顺于天
深察名号
揽名责实
察身以知天
天不言,使人发其意
正名以明义
知先规而后为之
引名
圣人者,见人之所不见者
阳不及则阴不萌
阳道常饶,阴道常乏
尊卑不相黩
性善恶混
无验而言之谓妄
信道致诎,诎道致信
言不经,非言也
变化九段说
万物自生,皆禀元气
生无不死
物死不为鬼
天地合气,物偶自生
气须形而知
阴主为骨肉,阳主为精神
精神藏于五脏
凡天地之间有鬼,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
禀气有厚薄,性有善恶
性分三等
善恶在于教
鬼神,阴阳之名也
凡人禀命有二品
国命胜人命
命由气定
察表候以知命
天有百官,有众星
汉高于周
命则不可勉,时则不可力,知者归之于天
昌衰兴废皆天时也
知为力
善恶之行在于岁之饥穰
如无闻见,则无所状
日见之,日为之,手狎之
事有不可知,圣人不能知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
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
凡天下之事,不可增损,考察前后,效验自列
空者,形之希微者也
夫物之合并,必有数存乎其间焉
数存,然后势形乎其间焉
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
惟元气存
事有证验,以效实然
天无私,故人可务乎胜也
天无中无旁
阴阳自斗
合焉者三,一以统同
生人之意
天地之无倪,阴阳之无穷
明通公溥
师道立则善人多
公于己者公于人
诚者圣人之本
顺化
自无极而为太极
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
二气交感,化生万物
物则不通,神妙万物
性者,刚柔恶善中而已
诚、神、几曰圣人
无欲故静
大其心
见闻之知
德性之知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知化则善述其事
心统性情
人化物而灭天理
气质之性
天地之性
神,天德;化,天道
一物两体
凡物莫不有是性
二端故有感,本一故能合
气聚则离明得施而有形
天包载万物于内
化变
太虚无形,气之本体
动而不穷,则往且来
物无孤立之理
不有两则无一
两故化
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
妙万物而谓之神,通万物而谓之道
凡气清则通,昏则壅,清极则神
鬼神,往来屈伸之义
性其总,合两也
学者先须变化气质
所谓诚明者,性与天道不见乎小大之别也
形而后有气质之性
立必俱立,知必周知,爱必兼爱,成不独成
天地以虚为德,至善者虚也
感亦须待有物,有物则有感
共见共闻说
断事无失说
人之有受,由内外之合也
天道即性
万物之变至于无穷
道立于两
躁者必以静为主
五行,天所以命万物者也
以奇生者成而耦,以耦生者成而奇
唯圣人乃无对于万物
耦之中又有耦
性本情用
性无善恶,情可善可恶
归之太古,非愚则诬
灭私欲,明天理
穷理则尽性,尽性则知天命
致知格物
性无不善,而有不善者才也
尚变者,天道也
安于义命
主敬
万物皆是一理
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从宜适变
真元之气
所以阴阳者是道也
凡事皆有理
天者,理也;理者,本也
惟理为实
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天地之化,一息不留
无独必有对
理必有对待,生生之本也
阴阳尊卑之义,男女长少之序,天地之大经也
天理
极而必反,理之常也
民志定,然后可以言治
天命之谓性和气禀之性
心即性
性即是理
天人本无二,不必言合
仁者浑然与物同体
与理为一
涵养须用敬
以心知天
不是天理,便是私欲
人心莫不有知
致知在所养,养知莫过于寡欲
须以知为本
知者吾之所固有,然不致则不能得之
非特行难,知亦难也
不正则烛理必不明
苟利宗庙社稷不问其素可也
顺民之欲,因民之利
仁即是觉,觉即是仁
有实而后有名
道不能无物而自道
性也者天地鬼神之奥也
性体心用
天理人欲同体异用
天不能逃于人
易者天地之肖也
以理义服天下易
天非和不立
有是物也然后是道有所措
天地之道,本乎阴阳
太极者一气之太初也
虚者盈之终
人性虽同禀气不能无偏重
理一分殊
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
有此理便有此天地
合天地万物而言,只是一个理
一动一静,循环无端
合内外之理
理主动静
理为气本
静体动用
渐化
顿变
天生之物皆是对
一个包两个
君臣父子定位不移,事之常也
形既生,神发知
天命之性
性是体,情是用
一生两
人为最灵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
道心与人心
革尽人欲,复尽天理
居敬穷理
天理人欲之辨
人主之心术说
王霸之辨
知行常相须
知先行后
行重知轻
义利之辨
推致
学者工夫只求一个是
气禀之性可以化而复其初
仁为四德之长
凡有所为而然者,皆人欲之私
所谓礼者天理也
学者以务实躬行为本
复善
圣门之学皆从自反中来
心即天也
剥落
格物有道,其惟敬乎
宇宙便是吾心
心即理
本心
发明本心
明心自立说
欲去则心自存
所贵乎学者,为其欲穷其理,尽此心也
先立乎其大者
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
霸者之术
盈宇宙者无非物
义利双行、王霸并用
自用则伤物
无验于事者,其言不合
尽观而后自为之
善为国者务实而不务虚
心主气血
欲折衷天下之义理,必尽考详天下之事物而后不谬
性者人之所禀之天理
道者天下当然之理
言之非艰,行之为艰
分殊而理一
圣人亦与人同耳
道即日用常行之理
敬者人心之宰
中无定体
六经者皆心学
儒释一贯
心为大
夫生者乃天地之心
以敬存心,以义制行
仁中自有其乐
预养
天地人之道无独有对
复性
有无为一
道为天地之本
理气未尝有异
心、事、理合一
王门四句教
知行合一
天地我立,万化我出
心外无物
体认天理
有是意即有是物
气即是性,性即是气
性无定体,论亦无定体
无善无恶者理之静,有善有恶者气之动
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人者,天地万物之心也
夫圣人之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
不行不足谓之知
知行合一并进
良知是自家底准则
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
重为己之学,不重效验
气者,造化之本
气为理之本
理载于气
气一则理一,气万则理万
气有变化,是道有变化
不可骤变说
人具形气而后性出
性与气相资
法久必弊
乱天下者,才智之雄也
广思未必皆当,而思之自得者真
知行兼举
于实践处用功
百姓日用即道
是非只是个善恶
良知本寂
天性之知与人道之知
良知与知识有辨
育欲
私者人之心
尧舜与途人一
道非圣人所得专也
戒慎恐惧所以致良知也
有父子而后有仁之名
人欲正当处即是理
气质之性即义理之性
善恶之分,习使然也
无理胜理
《大学》言知不言行
火,内阴外阳而主动者也
物因心生
尽天地古今皆二
二而一,一而二
圆∴三点
宙轮于宇
三即一,一即三
人之智愚系脑之清浊
用天下之私成一人之公
精神皆气
动者,道之枢,德之牖
天地之终不可测也
人欲之各得即天理之大同
太虚本动
所不在内,能不在外
气者,理之依
天下惟器
吾从其用,而知其体之有
生非创有,死非消灭
凡虚空皆气也
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
无形之上,皆所未有者也
分生分死
大既有小,小即可大
变化无常而不爽其则
有屈伸而无增减
参其变而知其常
阴阳相倚相涵
反者有不反者存
分一为二与合二以一
天下变万,要归两端
方动即静,方静旋动
即人而可以知鬼神
形、神、物三相遇而发知觉
珍生
践形
终不离欲而别有理
天与人异形离质,而所继者惟道也
以人道率天道
尽人道而合天德
理势合一
性日生日成
时在非常,虽欲守经而不得
天下以道而治
名因人立,名从实起
能必副其所
知之方有二
格物之功,学问为主
知行相资以为用
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
知以审行
理者,物之固然
知时以审势,因势而求合于理
力行而后知之真
性者,生理也
言天者征于人
道之无穷而知能有限
非气质无以为性
天下有公是,而执是则非
气质无偏恶
践形以尽性
须是身上行出,才算学问
正其谊以谋其利
立言但论是非,不论异同
学问以用而见其得失
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
惟条理,是以生生
性、情、才、气质,一理而异其名也
血气心知,性之实体
只向习行上做工夫
欲、情、知说
体民之情,遂民之欲
情之不爽失为理,是理者存乎欲者也
后儒以理杀人
血气心知,有自具之能
心之所同然始谓之理,谓之义
断染
性量分途
范畴表
冲和
心无自体
证会
性觉
体用不二
扫相
性智
翕辟成变
矛盾论
新理学
自由之路
求好之学
理
新理学的形上学
大全
气
形上学的逻辑分析
道体
形上学的直觉表显
觉解
无明破除
知行各有难易
四境界
合心而言实在
合理而言实在
合价值而言实在
新心学
知行同是活动
知行永远合一
知主行从
对理念尽忠
理欲调和
辩证法是情感逻辑
辩证法没有定律
辩证法是求形而上学的方法
假人欲以行天理
心灵九境
智的直觉
道德的形上学
别子为宗
圆善
对列之局
返本开新
新外王
一心开二门
良知坎陷
静因之道
内在超越
大清
道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常
玄
玄之又玄
道可道 非常道
有无
不尚贤
和光同尘
天地不仁
谷神
玄牝
无私存私
功遂身退,天之道
专气致柔
天门
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惚恍
朴
静
自然
慧智出
一
道法自然
静为躁君
守雌
守黑
无极
道常无名
微明
绝仁弃义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德
上德不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大器晚成
大音希声
不言之教
无为而无不为
圣人无常心
出生入死
摄生
玄德
赤子
玄同
啬
报怨以德
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智治国,国之贼
长生久视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三宝
天道无亲
小国寡民
气
损不足以奉有余
一元
鬼
觉有八征
天福
道化
神明
不传之道
五遁
摇光
有待
神人
名实
师心
天地一指
足性
六合
向方
特操
天理
遁天之刑
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
心斋
虚室生白
散木
坐驰
灵府
滑和
天机
真人
造物者
附赘县疣
坐忘
非人
机发于踵
太冲
雕琢复朴
无朕
将迎
常然
颂论形躯,合乎大同
天德
鹑居食
性
明白入素
纯白
天乐
太清
风化
神
至一
尾闾
玄冥
大通
天人
反真
机
天损
心死
澡雪精神
无形
天弢
天
盈虚
太初
宇宙
物化
天师
陆沉
得意忘言
卮言
道术
本
谬悠之说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天地无事
敦庞
自得
黄老之术
安为动主
贵无
性其情
道以无形无名始成万物
凡物极则反,故畜极则通
忘言忘象
因性说
无名论
以无为本
反于无
性无善无恶
虽所美不同,而同有所美
以不知为宗
小大之辨,各有阶级,不可相跂
天下莫不芒也
物物有理,事事有宜
道者,无之称也
任天下之是非
无是无非
忘己而冥于自然
崇本举末
贵无之议
言不尽意
几
才性异同
向郭逍遥义
三玄
清谈
收心离境
精气神
三清
玄学
衡
轻重
赋禄以粟
重则见射,轻则见泄
仓廪实则知礼节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授有德,则国安
君节
准
上失其位则下逾其节
訾之人,勿与任大
取民有度
人情不二
身者,治之本也
厉民之道
法者,将立朝廷者也
宁过于君子,毋失于小人
无私者可置以为政
道之所言者一也
地者政之本也
三本
四固
黄金者用之量也
朝者义之理也
市者货之准也
则
均地分力
托业于民
四经
为兵之数
正天植
化
举所美必观其所终
兼爱无遗,是谓君心
决塞
有众在废私
喜无以赏,怒无以杀
人不可不务
德有六兴
取人以己,成事以质
礼有八经
安高在乎同利
权有三度
法有五务
因于时
有道者不平其称
义有七体
德以合人
人主操逆,人臣操顺
民化变而不自知
奸邪生于匮不足
藏于官为法,施于国成俗
尊君在乎行令
令之行必待近者之胜也
有余则骄
三器六攻
禁胜于身则令行于民
法者,民之父母也
正民之经
正者所以止过而逮不及也
君臣之会,六者谓之谋
法出于礼
与其厚于兵,不如厚于人
人心悍
叁其国而伍其鄙
弛关市之征
相地而衰征
君不私国,臣不诬能
六柄
作内政而寓军令
爱民之道
三选
争天下者,必先争人
立政出令用人道
抟国不在敦古
上德而下功
为人君者,修官上之道
义礼成形于上而善下通于民
有道之君不言智能聪明
君身善,则不公矣
四民者,国之石民也
主身者正德之本也
道德定而民有轨
上有法制,下有分职
道术德行出于贤人
存国、定民之道
为人君者坐万物之原
通者质,穷者从
主劳者方,主制者圆
道德定于上,百姓化于下
君子食于道
以德弇劳,不以伤年
先王畏民
善罪身者民不得罪也
修旧法择善而严用之
中央之人
政平而无威则不行
政教相似而殊方
富者靡之,贫者为之
化变者也天地之极也
一为赏,再为常,三为固然
道不远而难极
甚富不可使
法出乎权
洁其宫,开其门
名不得过实
不怵乎好,不迫乎恶
正形饰德万物毕得
私者乱天下者也
小取焉则小得福
水者万物之本原也
爱民无私曰德
礼出乎理
圣君任法而不任智
仁义礼乐皆出于法
法者不可不恒也
私者所以侵法乱主也
君臣共道则乱
不淫意于法之外
以党举官则民务交
治莫贵于得齐
民变而不能变,不可服民取信
废私立公
禁末作,止奇巧
粟者王之本事也
凡物之精,比则为生
道者所以充形也
下从而教化可成
善为国者必先富民
敬慎无忒,日新其德
赏不足以劝善
节欲之道万物不害
牧民必知其疾
七主
敬除其舍,精将自来
心中又有心焉
凡私之所起必生于主
以有刑至无刑
凡人之情得所欲则乐
凡人之情见利莫能勿就
立身于中
九惠之教
啧室之议
父母慈则子妇顺
莅民如父母
七臣
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
度恕而行
入则务本,出则尽节
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
爱施俱行
以重射轻,以贱泄平
铸刑书
宽猛相济
尽地力之教
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
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
名正则天下治
示天下以无为
明君使其臣并进辐凑,莫得专君
君操其柄,臣事其常
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法者所以爱民也
礼者所以便事也
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三代不同礼而王
治世不一道
以轻重御天下
民不贵学则愚
贵酒肉之价
重刑而连其罪
使民无得擅徙
令军市无有女子
兼听独断
常官则国治
国力抟者强
以强去强者弱,以弱去强者强
好言之不可以强兵辟土
主贵多变,国贵少变
战事兵用日强,战乱兵息国削
訾粟而税
国无力而行智巧者必亡
以刑去刑,国治
国无怨民曰强国
辩慧,乱之赞也
以良民治,必乱至削
国好言,曰“以易攻”
国为善,奸必多
王者刑赏断于民心
勇民使之以赏
数者臣主之术,而国之要也
舍势而任说,则身修而功寡
观俗立法则治
刑者所以禁邪也
世事变而行道异
民愚,则知可以王
圣人不法古,不修今
爵尊,上爱民
义者,暴之道也
王者以赏禁,以刑劝
治明则同
治法明,则官无邪
制度时,则国俗可化
抟民力而壹民务者强
国务壹,则民应用
人情好爵禄而恶刑罚
俗生于法而万转
以刑治则民威
功赏明,则民竞于功
任功则民少言,任善则民多言
六虱
罚行则民亲,赏行则民利
强者必治,治者必强
民泽毕农则富
以法去法,以言去言
权制独断于君则威
失守则危,释法必乱
公私之交,存亡之本也
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壹赏则兵无敌
壹刑则令行
壹教则下听上
能制天下者必先制其民
法平则吏无奸
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
生者着,死者削
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利出一孔,则国多物
不赏善而民善
以强重弱,弱重强,王
强去则王
轻法不可以使之
轻治不可以使之
边利归于兵者强,市利归于农者富
六虱成俗,兵必大败
处君位而令不行,则危
五官分而无常,则乱
遗贤去知,治之数也
小治而小乱,大治而大乱
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
国治而地广,兵强而主尊
霸王之道
民愚则易治
法令者民之命也
名分
势治而治之则治
圣人以千万治天下
置法官吏为之师
贤不足以服不肖
法任而国治
凡立公,所以弃私也
定赏分财必由法
天道因则大,化则细
立国君以为国
治乱安危,非一人之力也
尚法而无法
不法先王,不是礼义
用人之自为,不用人之为我
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元恶不待教而诛,中庸民不待政而化
有法者以法行,无法者以类举,听之尽也
王者之制,道不过三代,法不贰后王
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
闻、见、知、行
国之所以重,主之所以尊者,力也
天行有常
治乱非时
制天命而用之
诛暴国之君若诛独夫
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人君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刑称罪则治,不称罪则乱;故治则刑重,乱则刑轻
至言忤于耳而倒于心,非贤圣莫能听
四美
明君无为于上
苟慎其道,天下可有
五壅
奉法者强则国强
贤者之为人臣,无有二心
世有三亡
君臣不同道
贤主之经
法不阿贵
智术能法之士
为人君者,数披其木
逆鳞
言默皆有责
循名实而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
臣主之利相与异
厉怜王
亡、王之机,必其治乱,其强弱相踦者
三守完,则国安身荣
三劫
人主之疾,死者不能处半
偏借其权势,则上下易位
明法
任下
善任势者国安
足贵之臣
公私有分
君臣也者,以计合者也
有道之君不重变法
万物各异理而道尽稽万物之理
势重者,人君之渊也
赏罚者,邦之利器也
同事之人,不可不察也
士自誉辩而不信
信数
国有常法,虽危不亡
适民心者恣奸之行
圣贤之朴
上下相得
危道
士不兼官
三易之数
至治之国,君若桴,臣若鼓
因道全法,君子乐而大奸止
安术
守国之道
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
六微
君臣之利异,故人臣莫忠
七术
众端参观
私行胜则少公功
势者,君之马也
善持势者蚤绝奸之萌
宁信度,无自信
明主表信
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
独断
重人
贤势不相容
世之治者,不绝于中
上不明则辩生焉
仁智之行
帝王之具
禁奸之法
不令之民
索人不劳,使人不佚
明主治吏不治民
四拟
圣人为治之道
为政犹沐
乱亡之术
帝王之政
五奸
仁暴亡国
霸王之佐
任人以事,存亡治乱之机也
三节
明主之国,有贵臣,无重臣
五患
起乱
因情
观听之势
条达之道
参言
参伍之道
无常之国
有道之国
除阴奸
事因于世,备适于事
古人亟于德,中世逐于智,当今争于力
民服于势
民众而财寡
儒以文乱法
明王峭法严刑
一法而不求智,固术而不慕信
国平养儒侠,难至用介士
从衡之党
赏誉同轨,非诛俱行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愚诬之学
严家无悍虏,慈母有败子
圣人不恃人之为吾善
明主不道仁义
王资
上法不上贤
民智不可用
大臣、左右权势息则人主之道明
聚贤能之士,散私门之属
以治去治,以言去言
以数治,以难攻
以刑去刑
刑胜而民静,赏繁而奸生
明君务力
法与时移,禁与能变
治民无常,唯法为治
刑赏有分
法重者得人情,禁轻者失事实
任数不任人
官当其能
术
势
深督上法
事统上法
以法度治者,不可乱也
是非有分,以法断之
法
本细末大,弛必至心
冠虽弊,弗以苴履
礼不及庶人,刑不及君子
进取
守成
以本予民,民大富
善为天下者,因祸而为福
五饵
三表
礼者,所以固国家,定社稷,使君无失其民者也
礼者,所以守尊卑之经,强弱之称者也
礼者,所以恤下也
至治之国,善以止奸为务
树国必审相疑之势
民无不为本也
天有常福,必与有德
人臣之道
民者,万世之本
民者,大族也,民不可不畏也
民者,多力而不可适也
与民为敌者,民必胜之
吏之不善,君之过也
民之不善也,吏之罪也
士民者,国家之所树而诸侯之所本也
天下者,唯有道者理之
天下者,难得而易失
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
刑罚积而民怨背,礼义积而民和亲
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道者无形,平和而神
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道者,德之本也
道者,福之本
祥者,福之荣也
性者,道德造物
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
贵五谷而贱金玉
以粟为赏罚
以蛮夷攻蛮夷
盐铁
酒榷
平准
均输
工不出则农用乖,商不出则宝货绝
盐铁均输,所以通委财而调缓急
建铁官以赡农用,开均输以足民财
塞天财,禁关市
富在术数,不在劳身
德者,离无而之有
交币通施
教与俗改,弊与世易
治乱之端,在于本末
士贵成功,不必文辞
夺农妨政
论者不期于丽辞而务在事实
令者,所以教民也
执法者,国之辔衔
善为政者,弊则补之,决则塞之
无法势,虽贤人不能以为治
世不患无法,而患无必行之法
明君据法,故能长制群下而久守其国
民大富则不可禄使
本末并利,上下俱足
绳之以法,断之以刑,然后寇止奸禁
为治者,不待自善之民
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安
治国之道,务在举贤
为人择官者乱,为官择人者治
赏以兴功,罚以禁奸
赏赐不避怨仇,诛罚不避亲戚
理纲则纪张
教令之政,谓上为下教也
青苗法
市易法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治国之道,举直措诸枉
免役法
三不足
以敕代律
方田均税法
摧抑兼并
有德不可敌
先人有夺人之心
知难而退
遍知天下
明于机数
耕器具则战器备,农事习则攻战巧
行义胜之理
甲兵之本,必先于田宅
备具,胜之原
无方胜之
兵者,不祥之器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不争而善胜
祸莫大于轻敌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死生之地
师出以律,否藏凶
庙算
众寡
攻守
分数
奇正
劳逸
绝地
五危
将之五德
因便而教
天陷
轻地
重地
将之六败
主客
交地
五火
五间
兵者,国之大事
五事七计
出奇制胜
卒善而养之
因粮于敌
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不战而屈人之兵
上兵伐谋
上下同欲者胜
以虞待不虞者胜
兵贵胜,不贵久
守则有余,攻则不足
修道而保法
择人而任势
称胜
因敌而制胜
避实击虚
以众击寡
形人而我无形
兵以利动
围师必阙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兵以诈立
与众相得
兵非多益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半济而击之
禁祥去疑
杂于利害
进不求名,退不避罪
齐勇若一
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伐交
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
先为不可胜
师克在和不在众
上智为间
师直为壮,曲为老
用师,观衅而动
兼弱攻昧,武之善经也
明耻教战
武之七德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战之器
兵不戢,必取其族
向戌弭兵
武之胜
追戎无恪,穷寇不格
四时三兴
临事而惧,好谋而成
内修文德,外治武备
五兵
安国家之道,先戒为宝
以治为胜
总文武,兼刚柔
用兵之害,犹豫最大
五慎
占将察才
四机
四不和
兵,民之残也,财用之蠹,小国之大灾也
不卜而与之战者八
不占而避之者六
杀人安人,杀之可也
礼乐慈爱战所蓄也
敬则慊,率则服
相为轻重
不加丧,不因凶
舍
春蒐秋狝
军旅以舒为主
七政四守
五虑
四轻二重
国容不入军,军容不入国
九伐
好战必亡,忘战必危
击其大惧,避其小惧
赞师
战胜而强立
必攻不守
让威
恒不胜有五
兵之道四
延气
五地之杀
五地之败
五地之胜
王者之将
间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
恒胜有五
见胜则兴,不见胜而止出
威服天下
凡兵,制必先定
三胜
气实则斗,气夺则走
兵本有五
乐兵者亡,而利胜者辱
挟义而战者,贵从我也
三相称
将必从己先
以武为植,以文为种
民无两畏
刑上究,赏下流
兵贵先
战权在乎道之所极
将之十过
十胜九败
十害八胜
八征
将之五材
文伐十二节
全胜不斗,大兵无创
古之善用兵者,能杀士卒之半
善战者见利不失,遇时不移
必见其阳,又见其阴
三疑
十四变
将有三胜
得贤将者,兵强国昌
三宝全则国安
国之三具
兵之道莫过乎-
亟伤敌为上
诛暴乱,禁不义
怯民使以刑必勇,勇民使以赏则死
爵禄者,兵之实也
战法必本于政胜
政出庙算者,将贤亦胜,将不如亦胜
兵大律在谨
五无圹
三至
五权
六术
用兵攻战之本在乎壹民
以德兼人者王
龟策鬼神不足举胜,左右背乡不足以专战
猛将必发于卒伍
守围城之法
有义兵而无偃兵
凡兵欲急疾捷先
审因而加胜
太上用计谋,其次因人事,其下战克
胜道不一,知者计全
国待农战而安,主待农战而尊
必与士卒同滋味而共安危
出军行师,将在自专
军以赏为表,以罚为里
无威则国弱,威多则身蹶
乘众人之智,用众人之力
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中国与边境,犹支体与腹心
卑约主柔,常后而不先
救边乃无患,中国乃得安宁
地利不如人和,武力不如文德
土地人民必相称
喜不可纵有罪,怒不可戮无辜
善用兵者,无不正,无不奇
攻是守之机,守是攻之策
变主为客,变客为主
以弱胜强,必因势也
避其锋势,与之持久
善用兵者攻其爱
时之至,间不容息
兵革者国之用,城垒者国之固
求胜非难持胜难
善守者守中有攻
民有常兵而无常征之劳
居重驭轻
智足以役勇,勇足以济智
不以法为守,而以法为用
好战于外,犹有胜负;无备于内,必至灭亡
用兵之术,知变为大
士卒进无利而自退无畏
胜不可专,败不可不专
善操之将即善战之将
必宜防之于海
攻者攻其心,守者守其气
军民犹鱼水
宁蓄勇无浪战,宁斗智无斗勇
以战为守则守固
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据道讨淫,不在众寡
以至实击至虚
以计代战一当万
赏不遗亡,罚不阿近
理人必以文德,防边必以武威
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
兵威已震,譬如破竹
将不得专其兵
练心则气自壮
贵巧不贵速
素练节制劲兵
师夷长技以制夷
剿夷而不谋船炮水军,是自取败也
将必亲选,兵必自招
精练勤训
转馈之功,岂出战伐下哉
兵法尚权,权在于速
以天为法
国之具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五兵之中,唯火最烈
尚贤者,政之本也
治天下之国若治一家,使天下之民若使一夫
天子唯能壹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也
兼相爱、交相利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
葬埋之法
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
义政
尚同为政之本而治要也
天贼
置立天之以为仪法
力政
为乐,非也
执有命者不仁
大国之攻小国也,是交相贼也,过必反于国
鬼神之能赏贤而罚暴
天之所欲
义
天德
以辞抒意
墨者之法
举
或
假
侔
推
三表
效
重同
殊类
法
是而不然
不是而然
一周而不周
是而然
一是而一非
类
说
指
盈坚白
连横
合纵
捭阖
大一与小一
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
天与地卑,山与泽平
小同异与大同异
南方无穷而有穷
今日适越而昔来
连环可解也
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
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
历物
历物十事
合同异
鸡三足
卵有毛
火不热
指不至,至不绝
矩不方,规不可以为圆
凿不围枘
镞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时
狗非犬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二十一事
二无一
物莫非指
郢有天下
审其名实,慎其所谓
白马非马
青以白非黄
牛合羊非鸡
羊合牛非马
离坚白
天地与其所产者,物也
大辩
小辩
无厚论
名辩
形名
名学
物指
名实
辩者
名分
两可之说
辞
故
实
名实之辩
寻言观意
得意忘言
越名任心
言尽意
别同异,明是非
克念
微言以明道
阴阳
阴阳灾异说
辩学
阴阳合德
方术
五行
五德配五行
思孟五行说
二神
阳尊阴卑
五行相生
河图洛书
五胜
气化
五德
五星术
五德终始说
名
术数
二五
天符
五行相克
全人
适欲
节性
六十甲子配五行
至公
阴阳之和,不长一类
处大官者,不欲小察,不欲小智
智而用私,不若愚而用公
全生为上,亏生次之,迫生为下
是未尝是,非未尝非
民之所走,不可不察
强令之笑不乐,强令之哭不悲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
流水不腐,户枢不蝼
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
精气
故凡养生,莫若知本
圣人生于疾学
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则得教之情矣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众白也
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
无为之道曰胜天
凡物之然也,必有故
审知生,圣人之要也;审知死,圣人之极也
审知今则可知古,知古则可知后,古今前后一也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祸福人或召之也
知其所以知之谓知道,不知其所以知之谓弃宝
天不再与,时不久留,能不两工,事在当之
于安思危,于达思穷,于得思丧
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
因则功,专则拙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
名正则治,名丧则乱
有汤武之贤,而无桀纣之时,不成
至智弃智,至仁忘仁,至德不德
权钧则不能相使,势等则不能相并
以大畜小吉,以小畜大灭;以重使轻从,以轻使重凶
听于无声,视于无形
当功以受赏,当罪以受罚
命也者,不知所以然而然者也
按其实而审其名,以求其情
圣人之所以过人以先知
孪子之相似者,其母常识之,知之审也
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
矢之速也,而不过二里,止也;步之迟也,而百舍,不止也
有知顺之为倒,倒之为顺者,则可与言化矣
有知不利之利者,则可与言理矣
刑名异充,声实异谓
射者仪毫而失墙,画者仪发而易貌
巨防容蝼,而漂邑杀人
人之情,不蹶于山而蹶于垤
太上之道
物至而神应,知之动也
万物固以自然,圣人又何事焉
究于物者,终于无为
得在时,治在道
两木相摩而然,金火相守而流
无治而无不治
柔弱者生之干,坚强者死之徒
时难得而易失
守清道而抱雌节
清静者德之至也,柔弱者道之要也
至人之治
实出于虚
大怒破阴,大喜坠阳
形、神、气
不道之道
以智为治者,难以持国
道德上通而智故消灭
精神与骨骸
心者,形之主;神者,心之宝
能愈多而德愈薄
政苛则民乱
言事者必究于法,而为行者必治于官
法者天下之度量而人主之准绳也
权势者人主之车舆也,大臣者人主之驷马也
有术则制人,无术则制于人
食者民之本,民者国之本,国者君之本
全性保真,不亏其身
治国譬若张瑟,大弦絙,则小弦绝矣
福生于无为,患生于多欲
善为人上者,不忘其下
物无贵贱,因其所贵而贵之,物无不贵也
人之性无邪,久湛于俗则易
衣服礼俗者,非人之性也,所受于外也
情发于中而声应于外
若夫规矩钩绳者,此巧之具也,而非所以巧也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
法制礼义者,治人之具也,而非所以为治也
天地之气,莫大于和
小谨者无成功,訾行者不容于众
君子不责备于一人
因民之所喜而劝善,因民之所恶而禁奸
方以类别,物以群分
为治之本,务在于安民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法修自然
文不胜质,之谓君子
学所不学,至所欲学
两坚不能相和,两强不能相服
同不可相治,必待异而后成
福与祸同门,利与害为邻
无事而求其功,难矣
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损
神制则形从
农本
参五
农事
农官
农战
大司农
九谷
井田制
农时
籍田
初税亩
都水
农父
富国以农
经络学说
脏腑学说
辨证施治
天文
浑天说
三垣
天道福善而祸淫
二十四节气
二十八宿
星官(星宿、星座)
宣夜说
盖天说
十二辰
干支
历谱
数
乐土
华胥国
终北国
大同
天下为公
老安少怀
至德之世
建德之国
民无私则天下一家
君民并耕,国中无伪
思
五斗米道
太初社会
古者无君,胜于今世
桃花源
太和
海人国
民胞物与
客星
西京隐乡
君子国
大人国
同利共财,同忧共乐
恩旨十二条
黑齿国
人
天人
等贵贱,均贫富
聚和堂
形神
人道
势
生死
人之生,气之聚也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天有大命
审天者,察列星而知四时
鬼之言归也
烛火之喻
天地,含气之自然也
物无不死,人安能仙
人与物同,死而精神灭
制天命而用之
天道
衰世好信鬼,愚人好求福
人事为本,天道为末
天无体唯气
人死无遗魂
物守自然,则神无所加
造物者无主而物各自造
形既粉散,知亦如之
形神相资
形毙神散
形神相即
形质神用
刃利之喻
邪正由于人,吉凶在于命
万法万性,皆自然之理也
天道不予乎人事
祥瑞之出,非关理乱
天道日施,地道日化,人道日为
天以民为心
天地无心
天人交相胜
天变不足畏
造物无心
人,天地之盗也
元气之上无物
灾祥无定名,治乱有定象
天道无心
天人之蕴,一气而已
天不故意造作
时有昼夜,物有死生
不可知,则归之命
天地,大果蓏也
学在官府
偶然而生,适然而成
吏师制度
挟书令
焚书坑儒
由太虚,有天之名
独尊儒术
师法
以法为教
九品中正制
五经课试法
科举制度
贴经
策问
三舍法
历事制
庆历兴学
熙宁兴学
成化卫学例
八股取士
洪武学令
续南雍志
国子监志
卧碑文
训饬士子文
宗室官学例
雍正谕立书院令
大司徒
历事监生考核法
祭酒
太常
学政
助教
直讲
博士弟子
教授
学谕
山长
生员
监生
荫生
国学
小学
教习
庠
泮宫
博士
校
稷下学宫
太学
官邸学
学室
郡国学
序
南朝四馆
鸿都门学
算学
国子学
四门学
医学
崇文馆
画学
武学
律学
三皇庙学
弘文馆
社学
国子监
俄罗斯学馆
八旗官学
私学
蒙学
私塾
义学
家学
阴阳学
六德
六艺
师严道尊
善喻
教学为先
长善救失
教学相长
八条目
豫时孙摩
以友辅仁
三纲领
学而优则仕
有教无类
学必量力
修道之谓教
强力而行
不扣必鸣
欲其自得
合其志功
盈科而进
教亦多术
以吏为师
化性起伪
极问
隆师亲友
贪多务得
越名教而任自然
业精于勤
交以为师
行成于思
经世应务
博极群书
熟读精思
虚心涵咏
居敬持志
习与性成
三纲五常
致良知
格物致知
学思相资
恒其教事
明体达用
实学实用
因机设教
诸子百家
循序渐进
新儒家
思孟学派
儒家学派
儒学第三期
道家学派
宋尹学派
法家学派
管仲学派
杂家
兵家
墨家
别墨
后期墨家逻辑
稷下学派
纵横家
墨侠
名家
阴阳家
五行家
农家
中国古代逻辑
古代大同思想
古代无神论
孔子教育思想
荀子教育思想
《中庸》的教育思想
孟子教育思想
《学记》的教育思想
墨家的教育思想
法家的教育思想
玄学家的教育思想
道家的教育思想
事功学派的教育思想
理学学派的教育思想
公羊学派
郑学
《大学》的教育思想
宋学
程朱理学
魏晋玄学
伊洛之学
伊川学派
横渠学派
宋明理学
晦翁学派
象山学派
荆公新学
颜李学派的教育思想
泰州学派
王学左派
陆王学派
颜李学派
浙东学派
白鹿洞书院
岳麓书院
嵩阳书院
石鼓书院
应天府书院
茅山书院
乾嘉学派
紫阳书院
象山书院
阳明学派
伊川书院
濂溪书院
明道书院
白鹭洲书院
太极书院
鲁斋书院
东林书院
敷文书院
五华书院
关中书院
姚江书院
二程书院
鳌峰书院
粤秀书院
萃升书院
海东书院
钟山书院
诂经精舍
学海堂
惜阴书院
味经书院
尊经书院
船山书院
漳南书院
博施济众
任重道远
推己及人
慈湖书院
见义勇为
鹅湖书院
讷言敏行
安贫乐道
勇者不惧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过犹不及
民无信不立
举一反三
众星拱北
听其言观其行
以德报怨
见贤思齐
举直错枉
知人论世
穷不失义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陈善闭邪
幼学壮行
己饥己溺
时用则存,不用则亡
长虑顾后
跬步千里
后发制人
不法常可
忠言逆耳,良药苦口
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亡
佩韦佩弦
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因任授官,循名责实
甘井近竭,招木近伐,灵龟近灼,神蛇近暴
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哀兵必胜
信言不美
虚怀若谷
欲取姑与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功成不居
轻诺寡信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螳臂挡车
吐故纳新
慎终如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从令如流
集腋成裘
扬清激浊
竭泽而渔
峭法刻诛
诡衔窃辔
潜移默化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焚膏继晷
文以载道
圣人无常师
傅马栈
人有酤酒者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巫马子问道
社鼠
不龟手药
击邻家之子
丑人效颦
相濡以沫
髑髅
坎井之蛙
林回弃璧
诗礼发冢
神龟
大木与雁
揠苗助长
汉阴丈人
攘鸡
一傅众咻
叶公好龙
学弈
黄公好谦
腾蛇与飞龙
染丝
盗与殴
处女遇盗
纣为象箸
周人怀璞
东野毕失马
滥竽充数
棘刺母猴
画鬼最易
相踶马
郑人买履
曾子杀彘
矛盾
守株待兔
竭池求珠
荆人涉澭
强取人衣
鲁人徙越
穿井得一人
掣亶肘
生木造屋
掩耳盗钟
杞人忧天
两小儿辩日
刻舟求剑
得遗契者
枯梧不祥
疑邻窃铁
歧路亡羊
画蛇添足
狐假虎威
亡羊补牢
决蹯而去
齐人攫金
鹬蚌相争
愚公移山
塞翁失马
公仪休嗜鱼
曲突徙薪
南辕北辙
腹下之毳
齿亡舌存
鄙人弃玉
反裘负刍
楚弓楚得
烧宝而贺
以百姓为天
阳桥与鲂
走兔与积兔
任人与任力
谁最善医
祠少求多
随声逐响
羊质虎皮
孺子驱鸡
试诗
博士买驴
鸡犬皆仙
与狐谋皮
郑人逃暑
鉴药
蝜蝂传
辨伏神
黔之驴
国宝相异
临江之麋
梓人之技
天下无马
熟能生巧
恃胜失备
河豚妄肆
瓠里子择舟
食鲐
蜀贾卖药
乌鸦蜀鸡
诸儒救国
蒋里善人
鸲鹆效言
忧木参天
纵兽尝人
石氏请医
赵岐
苏辙
邵伯温
徐陵
边韶
四度
专精至道章
曾参
名理
内业
七法
历代兵制
淮南天文训存疑
顺道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结和
便宜十六策
君子屡盟,乱是用长
李延年
夏尚朴
刘裕
孙中山
汲黯
刘宗周
仪礼注疏
养生论
释私论
本生
缪称训
相解
仪礼经传通解
答宗居士书
六龙
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
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
养心莫善于寡欲
五事
宗祀
鬼
孙绰
韩鄂
新外王
时变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贵贱无序,何以为国
谬悠之说
安为动主
说大人则藐之
盈宇宙者无非物
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事因于世,备适于事
假
连环可解也
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
历物
圣人生于疾学
孟子教育思想
明主之国,有贵臣,无重臣
晦翁学派
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则得教之情矣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得意忘言
效
管仲
挚虞
熊安生
耿定理
戴震
刘熙载
习学记言
抱朴子
三守
观堂集林
太一
火炎昆冈,玉石俱焚
三命
大史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天不言,使人发其意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欲、情、知说
敬除其舍,精将自来
啧室之议
绳之以法,断之以刑,然后寇止奸禁
卒善而养之
隆师亲友
贪多务得
杂家
别墨
民无信不立
伏羲
炎帝
尧
黄帝
舜
伊尹
汤
禹
周武王
伯夷
齐太公
周文王
箕子
周公
尹吉甫
管仲
史伯
柳下惠
臧文仲
伯阳父
申繻
史嚣
宫之奇
斗廉
季梁
叔兴
由余
邾文公
子鱼
定姜
邓析
子产
裨灶
梓慎
扁鹊
卫平
士文伯
晏子
史鰌
关尹
老子
叔向
史墨
少正卯
伍子胥
孔子
孔丘
司马穰苴
桀溺
接舆
列子
有子
子路
闵损
孙子
冉求
宰予
冉雍
颜回
曾晳
原宪
樊须
公西华
子夏
曾参
公冶长
子贡
计然
司马牛
孔伋
范蠡
墨子
杨朱
魏文侯
李悝
西门豹
吴起
申不害
尸子
子华子
商鞅
文子
淳于髡
赵良
彭蒙
慎到
孟子
告子
许行
宋钘
田骈
儿说
庄子
尉缭
尹文
鬼谷子
孙膑
信陵君
惠施
屈原
赵武灵王
张仪
公孙衍
季真
田鸠
苏秦
邓陵子
詹何
相里勤
列御寇
颜斶
接子
环渊
范睢
公孙龙
魏牟
荀子
邹衍
鲁仲连
田巴
邹奭
吕不韦
庞煖
郑国
董无心
韩非
鹖冠子
萧何
曹参
黄石公
蒯通
韩信
陆贾
叔孙通
张良
贾山
贾谊
河上公
河间献王
晁错
庄忌
窦太后
伏生
欧阳生
辕固生
韩婴
公孙弘
丁宽
枚乘
申培公
田生
徐乐
毛公
司马相如
杨王孙
司马谈
刘安
胡毋生
汲黯
孔安国
倪宽
董仲舒
汉武帝
李少君
桑弘羊
瑕丘江公
李延年
李广
苏武
桓宽
路温舒
刘德
汉宣帝
疏广
京房
眭弘
杜钦
司马迁
翼奉
刘向
王褒
谷永
李寻
氾胜之
张禹
鲍宣
严君平
扬雄
班嗣
刘歆
褚少孙
夏贺良
施雠
甘忠可
孟喜
梁丘贺
王莽
卫宏
冯衍
樊宏
夏侯胜
郑兴
尹敏
陈元
宋均
第五伦
汉光武帝
贾逵
班彪
王充
楚王英
班固
班昭
汉章帝
许慎
崔骃
张修
张陵
张衡
左雄
王符
崔瑗
胡广
蔡伦
樊英
郎
马融
赵岐
朱穆
边韶
刘陶
襄楷
桓谭
刘梁
赵咨
高彪
崔寔
延笃
服虔
赵壹
荀爽
何休
蔡邕
郑玄
张角
张鲁
荀悦
折像
应劭
张机
华佗
孔融
汉桓帝
周举
曹操
祢衡
左慈
阮瑀
虞翻
荀粲
牟子
王粲
王朗
仲长统
刘廙
葛玄
曹丕
诸葛亮
马钧
卞兰
曹冏
高堂隆
魏伯阳
桓范
何晏
曹植
沐并
孙炎
裴徽
管辂
夏侯玄
王肃
郤正
李康
傅嘏
王沈
帛和
阮籍
王弼
嵇康
杨泉
钟会
山涛
陆景
傅玄
皇甫谧
鲁胜
张韩
庾峻
刘伶
向秀
杜预
枣据
成公绥
阮咸
陈寿
王戎
傅咸
张华
欧阳建
裴楷
孙楚
束晳
裴秀
虞溥
郭象
张湛
华谭
袁准
纪瞻
王衍
张邈
陆机
潘尼
夏侯淳
庾
裴頠
罗含
司马彪
梅赜
顾荣
挚虞
郭璞
阮修
嵇含
鲍敬言
阮瞻
谢鲲
姜岌
葛洪
庾亮
干宝
鲁褒
庾冰
王导
殷浩
江逌
孙盛
庾阐
孙绰
支遁
戴逵
袁宏
杨衒之
王坦之
湛方生
许询
韩康伯
苻坚
郗超
徐邈
谢安
刘裕
陶渊明
寇谦之
范宁
傅亮
苻朗
崔浩
桓玄
雷次宗
何承天
高允
王叔之
伏曼容
裴松之
祖冲之
张融
江淹
顾欢
范缜
陆修静
刘峻
孔稚圭
陶弘景
阳固
阮孝绪
郦道元
皇侃
李玚
刘献之
徐遵明
苏绰
孔子袪
邢邵
熊安生
萧统
萧纲
徐陵
王褒
庾信
祖鸿勋
刘昼
贾思勰
萧方等
颜之推
宇文邕
乐逊
李谔
朱世卿
韦世康
樊逊
薛道衡
萧吉
萧皇后
诸葛颍
刘焯
卢思道
牛弘
李德林
傅奕
陆德明
欧阳询
刘炫
李靖
姚思廉
孔颖达
颜师古
孙思邈
王通
魏征
王绩
成玄英
虞世南
岑文本
李世民
狄仁杰
朱桃椎
王玄览
贾公彦
吕才
王志愔
司马承祯
王勃
徐惠
卢藏用
徐彦伯
辛替否
刘知几
崔湜
魏归仁
李隆基
姚崇
张果
一行
刘知古
李华
苏源明
吴筠
元结
员岘
独孤及
啖助
赵匡
赵自勤
张志和
柳泽
陆羽
韦肇
杜佑
常衮
李藩
李荃
王真
陆质
李观
郑俞
韩愈
李翱
刘禹锡
柳宗元
欧阳詹
李德裕
权德舆
牛僧孺
马吉甫
唐武宗
谢观
黄巢
施肩吾
杜牧
皮日休
林慎思
罗隐
李磎
陆希声
卢绰
沈颜
郑略
谭峭
邱光庭
李钦明
牛希济
杜光庭
范质
强名子
邢昺
赵普
李至
陈抟
韩鄂
孙奭
许洞
陈靖
张伯端
聂崇义
王禹偁
范仲淹
丁度
施子美
徐中行
周尧卿
包拯
胡瑗
孙复
曾公亮
石介
文彦博
余靖
张君房
欧阳修
韩琦
邵雍
周敦颐
李觏
陈襄
吕公着
曾巩
刘敞
张载
王安石
苏洵
陈景元
司马光
吕大钧
孙觉
程颢
沈括
朱服
程颐
陈翥
苏辙
王雱
刘安世
游酢
杨时
高闶
张耒
邵伯温
陈瓘
范浚
毕昇
罗从彦
周行己
陈规
尹焞
胡安国
何去非
叶梦得
朱震
吕本中
李纲
郭雍
萧抱珍
李侗
张九成
陈旉
朱松
胡寅
郑樵
朱肱
林勋
李焘
林之奇
王重阳
刘完素
孙不二
汪应辰
刘德仁
储泳
谭处端
杨万里
郑伯熊
马丹阳
楼
曾之谨
陆九龄
康与之
薛季宣
张栻
朱熹
刘清之
蔡元定
唐仲友
舒璘
陈傅良
吕祖谦
廖德明
叶味道
华岳
杨简
辛弃疾
陆九渊
钱时
彭龟年
王处一
程端蒙
袁燮
吴猎
邱处机
叶适
陈埴
刘处玄
饶鲁
陈亮
陈淳
张子和
蔡沉
张洽
木华黎
汤
李俊民
真德秀
黄榦
尹志平
魏了翁
程若庸
王柏
何基
许衡
姚枢
李东垣
王应麟
赵复
王恽
方逢辰
黄震
萧
郭守敬
金履祥
杜道坚
成吉思汗
姚燧
文天祥
张
邓牧
陈普
胡长儒
元明善
张三丰
胡一桂
刘因
吴澄
马端临
陈栎
王祯
施耐庵
黄泽
陈苑
韩性
袁桷
柳贯
胡炳文
鲁明善
安熙
虞集
程端礼
许谦
揭傒斯
欧阳玄
吴师道
郑玉
朱震亨
赵汸
谢应芳
李存
胡翰
范祖榦
贡师泰
宋濂
俞贞木
刘基
曹端
赵谦
方孝孺
薛瑄
吴与弼
陈真晟
王恕
段坚
娄谅
陈献章
薛敬之
胡居仁
庄
李东阳
贺钦
张元祯
罗伦
蔡清
李经纶
罗侨
余祐
罗钦顺
夏尚朴
王守仁
朱得之
湛若水
黄省曾
张原
王廷相
徐樾
何瑭
马理
黄绾
崔铣
韩邦奇
吕柟
李中
顾清
宋诩
蒋信
魏校
王艮
徐爱
薛侃
季本
南大吉
王道
聂豹
杨慎
刘邦采
黄佐
吴廷翰
黄弘纲
吕怀
欧阳德
杨爵
邹守益
钱德洪
王畿
李元阳
唐枢
洪垣
郑若曾
何迁
颜钧
何良臣
俞大猷
赵本学
尤时熙
王栋
唐顺之
罗洪先
徐阶
赵贞吉
王襞
高拱
海瑞
罗汝芳
周汝登
薛应旂
林兆恩
胡直
何心隐
宋仪望
郭郛
陈嘉谟
李材
王宗沐
李时珍
耿定向
方学渐
耿定理
王时槐
张居正
李贽
夏廷美
杨时乔
来知德
邓元锡
章潢
邹善
徐用检
戚继光
吕坤
董谷
唐鹤征
许孚远
陆西星
何祥
唐伯元
钱一本
张元忭
祝世禄
焦竑
邓以赞
顾宪成
杨东明
汤显祖
顾允成
邹元标
冯从吾
杨起元
郝敬
高攀龙
史孟麟
徐光启
尹宾商
孙承宗
张景岳
刘宗周
王鸣鹤
揭暄
黄尊素
黄道周
陈元赟
宋应星
金声
茅元仪
孙奇逢
徐霞客
陈确
李自成
傅山
朱舜水
朱鹤龄
方以智
黄宗羲
陆世仪
张履祥
胡承诺
王余佑
张尔岐
顾炎武
魏裔介
黄宗炎
邓廷罗
魏象枢
熊伯龙
王夫之
马骕
魏际端
魏禧
毛奇龄
张烈
费密
汤斌
李颙
吕留良
朱彝尊
陆陇其
唐甄
胡渭
徐乾学
颜元
阎若璩
熊赐履
顾祖禹
万斯同
蒲松龄
李光地
高奣映
姚际恒
王源
邵廷采
张伯行
李塨
冯景
方苞
魏世俨
惠士奇
惠周惕
顾栋高
江永
程廷祚
臧琳
杭世骏
汪绂
阿克孜
惠栋
徐大椿
秦蕙田
卢文弨
袁枚
全祖望
庄存与
江声
王鸣盛
戴震
纪昀
王昶
程瑶田
毕沅
钱大昕
赵翼
段玉裁
姚鼐
余萧客
章学诚
翁方纲
崔述
邵晋涵
王念孙
汪中
梁玉绳
洪亮吉
孙星衍
刘台拱
孔广森
凌廷堪
张惠言
严可均
江藩
李汝珍
阮元
王引之
郝懿行
顾广圻
陈寿祺
焦循
凌曙
方东树
王清任
俞正燮
刘逢禄
梁章钜
胡承珙
宋翔凤
关天培
胡培翚
沈梦兰
陈奂
朱骏声
林则徐
丁宜曾
刘文淇
刘宝楠
汤鹏
王元綎
汪日桢
陈立
卫杰
杨巩
包世臣
黄式三
周树槐
唐鉴
龚自珍
吴廷栋
魏源
李棠阶
侯康
郑献甫
丁晏
鲁一同
罗泽南
倭仁
夏炘
朱次琦
陈乔枞
冯桂芬
曾国藩
陈澧
王鑫
左宗棠
刘熙载
洪秀全
邵懿辰
胡林翼
洪仁玕
杨秀清
丁日昌
陈炽
俞樾
沈善登
王闿运
尹湛纳希
黄以周
薛福成
张之洞
王先谦
吴汝纶
刘光蕡
郑观应
马建忠
缪荃孙
朱一新
王懿荣
黄遵宪
胡礼垣
皮锡瑞
崔适
林纾
孙诒让
张謇
廖平
辜鸿铭
康有为
严复
叶德辉
谭嗣同
陈庆年
吴雅晖
唐才常
曾鸿燊
梁启超
樊锥
王国维
陈天华
邹容
孙中山
蔡元培
章炳麟
赵式铭
吴虞
刘师培
罗布桑却丹
陈独秀
陈撄宁
鲁迅
蔡锷
杜亚泉
章士钊
蒋方震
朱执信
熊十力
杨树达
黄侃
丁文江
易白沙
李大钊
张君劢
陈寅恪
杜国庠
戴季陶
胡适
陶行知
汤用彤
范文澜
李鸿章
梁漱溟
郭沫若
钱穆
金岳霖
顾颉刚
瞿秋白
周予同
万国鼎
方东美
朱谦之
高亨
吕振羽
徐复观
贺麟
冯友兰
孙叔平
赵纪彬
杨荣国
石声汉
唐君毅
王毓瑚
缪启愉
张岱年
郭化若
牟宗三
任继愈
杜维明
刘述先
余英时
四库全书
隋书经籍志
汉书艺文志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历代石经
十三经注疏
皇清经解
五经正义
经学五书
驳五经异义
六经正误
相台五经
经典释文
九经古义
通志堂经解
古经解汇函
古经解钩沉
群经平议
群经大义相通论
五经大全
经学理窟
经义考
经学通论
经学历史
新学伪经考
经学抉原
两汉三国学案
考信录
群经补义
宋元学案
明儒学案
清儒学案
国朝汉学师承记
宋明理学史
十三经概论
十三经索引
文献通考
通典
通志
子夏易传
周易
先秦诸子系年
京氏易传
周易注
横渠易说
周易集解
周易正义
伊川易传
诚斋易传
易学象数论
周易郑康成注
周易本义
易图明辨
周易集解
周易新论
周易探源
周易大传今注
今文尚书
尚书
古文尚书
尚书大传
周易古经今注
尚书引义
尚书古文疏证
尚书正义
书集传
尚书今古文注疏
书古微
韩诗外传
毛诗故训传
诗经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
毛诗注疏
诗集传
诗广传
诗毛氏传疏
诗三家义集疏
诗书古训
诗经原始
诗古微
周官新义
周礼注疏
周礼
周礼正义
仪礼
仪礼注疏
大戴礼记
仪礼正义
仪礼经传通解
大戴礼记补注
礼记
礼记正义
春秋
礼记集解
春秋详说
春秋大事表
左传
礼记集说
春秋释例
春秋经传集解
春秋左氏传说
左传纪事本末
春秋集传
春秋左传注
春秋左传诂
春秋左传正义
春秋穀梁传集解
春秋穀梁传注疏
春秋公羊传
公羊义疏
穀梁补注
孝经
孝经正义
孝经郑注
论语
四书集注简论
四书集注
论语正义
论语义疏
论语集解
论语注疏
论语集释
孟子字义疏证
孟子音义
孟子注疏
孟子译注
论语疏证
孟子正义
大学
中庸
尔雅
尔雅注疏
尔雅义疏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注
经籍篡诂
经传释词
经义述闻
国语
逸周书
穆天子传
竹书纪年
侯马盟书
汉书
东观汉记
史记
史通
华阳国志
列女传
文史通义
海国图志
资治通鉴
孔子家语
孔丛子
孔子思想体系
读通鉴论
孔子哲学研究
阙里文献考
孔子学说精华体系
孔子评传
孔子集语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
道基
孔子的学术思想
辅政
术事
新序
明诫
太玄
说苑
论衡
论衡注释
论衡集解
法言
新语
对作
命禄
感虚
书虚
自纪
变虚
治期
自然
郑志
女诫
中论
申鉴
政论
治学
核辩
贵验
物理论
夭寿
考伪
潜夫论
潜夫论笺
考绩
傅子
浮侈
复性书
中说
述赦
太极图说
元丰类稿
西铭
正蒙
潜虚
慈湖遗书
习学记言
北溪字义
伊洛渊源录
朱子语类
黄氏日钞
困学纪闻
性理大全
慎言
传习录
困知记
焚书
续焚书
明道编
心性图说
藏书
东西均
明夷待访录
日知录
天下郡国利病书
童心说
思辨录
张子正蒙注
四存编
潜书
东塾读书记
汉学商兑
破破新唯识论
明心篇
乾坤衍
贞元六书
新理学
新事论
新原人
新原道
读四书大全说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新编
政道与治道
心体与性体
新知言
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
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
道德真经注
老子翼
新唯识论
老子道德经
老子校诂
庄子口义
南华真经义海纂微
老子正诂
庄子疏
南华真经副墨
庄子内篇注
庄子解
庄子翼
药地炮庄
庄子集释
南华真经正义
庄子南华经解
庄子集解
庄子义证
庄子集解内篇补正
庄子补正
庄子内篇译解和批判
庄子今注今译
逍遥游
齐物论
养生主
大宗师
德充符
骈拇
应帝王
人间世
胠箧
在宥
天地
天道
天运
秋水
至乐
刻意
缮性
达生
山木
知北游
田子方
则阳
庚桑楚
寓言
让王
盗跖
说剑
渔父
天下
外物
道原
列子集释
精诚
符言
道德
上德
微明
十守
下德
自然
上义
上仁
阴符经
上礼
心术
本生
重己
阴符经注
徐无鬼
无为
情欲
论六家之要指
太平经合校
贵生
大人先生传
达庄论
养生论
释私论
与山巨源绝交书
裸葬书
黄庭经
酒德颂
抱朴子内篇校释
抱朴子
周穆王
天瑞
汤问
仲尼
说符
力命
声无哀乐论
文子缵义
畅玄
关尹子
对俗
论仙
至理
金丹
塞难
微旨
道意
亢仓子
仙药
释滞
极言
辨问
杂应
明本
登涉
黄白
遐览
地真
苻子
祛惑
真诰
五柳先生传
新论
法性自然论
勤求
逍遥论
魏晋玄学之形成及其发展
五斗先生传
魏晋玄学论稿
负笭者传
清谈与清议
醉乡记
涛之灵
鸑鷟
无心子传
七不如
自述
桔槔赋
信敬
坐忘论
浪翁观化
断缘
收心
简事
得道
形神可固论
真观
泰定
神仙可学论
金丹
养形
心目论
守神
玄纲论
守道
服炁
道无弃物章
明道德章
化时俗章
专精至道章
天隐子
道反于俗章
云笈七籤
化书
悟真篇
历代崇道记
经法
十六经
称
道藏
国次
道法
六分
四度
黄帝四经
君正
论约
亡论
论
名理
观
五正
姓争
正乱
成法
雌雄节
前道
三禁
果童
行守
管子
黄帝四经与黄老思想
顺道
管子传
牧民
形势
形势解
权修
管子校正
管子集校
立政
乘马
七法
版法
五辅
宙合
法禁
重令
枢言
大匡
小匡
八观
君臣
戒
侈靡
四称
白心
心术上
法法
正
四时
水地
明法
明法解
九变
内业
治国
任法
度地
立政九败解
海王
地员
弟子职
国蓄
慎子
山国轨
威德
知忠
商君书
民杂
因循
更法
垦令
农战
去强
商君书锥指
商君书注译
说民
算地
开塞
壹言
错法
立本
靳令
修权
画策
赏刑
徕民
弱民
禁使
君臣
外内
慎法
韩非子集解
韩非子
定分
韩非子集释
难言
存韩
主道
有度
初见秦
扬权
八奸
爱臣
孤愤
十过
二柄
奸劫弑臣
和氏
三守
亡征
南面
说难
备内
说林上
喻老
饰邪
观行
说林下
守道
安危
解老
用人
功名
大体
内储说上七术
内储说下六微
外储说右上
外储说左下
外储说左上
难二
难三
外储说右下
难势
难四
难一
问田
说疑
定法
六反
八说
八经
五蠹
问辩
忠孝
人主
显学
心度
饬令
新书
制分
论积贮疏
过秦论
数宁
藩伤
藩强
大都
等齐
服疑
宗首
五美
益壤
诡使
制不定
审微
时变
瑰玮
孽产子
俗激
一通
铜布
亲疏危乱
属远
势卑
解县
铸钱
阶级
治安策
大政
举贤良对策
论贵粟疏
减收农民租疏
上都输疏
守边劝农疏
募民实塞疏
淮难
言兵事疏
削藩策
盐铁论
错币
复古
非鞅
本议
忧边
通有
褒贤
轻重
遵道
相刺
利议
论诽
世务
备胡
刑德
申韩
论儒
论功
大论
诏圣
军志
吴子
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司马法
六韬
非攻
备城门
备梯
兵法
杂守
兵守
境内
议兵
备蛾傅
尉缭子
荡兵
论威
决胜
黄石公三略
世兵
握奇经
素书
兵容
兵略训
击之
险固
结和
和亲
劝将
便宜十六策
李卫公问对
卫公兵法
将苑
战略
太白阴经
道德经论兵要义述
兵权
守城录
百战奇法
武经总要
历代兵制
虎钤经
何博士备论
练兵实纪
纪效新书
翠微先生北征录
武编
登坛必究
阵纪
筹海图编
武备志
投笔肤谈
车营叩答合编
兵器
救命书
兵机要诀
草庐经略
火攻挈要
广百将传
兵法百言
海防图论
续武经总要
灰画集
乾坤大略
筹海初集
金汤借箸
戊笈谈兵
间书
平海心筹
练勇刍言
将略要论
行军总要
读史兵略
防守集成
孙子略解
曾胡治兵语录
筹海篇
十家孙子会注
武经七书
武经七书直解
新镌标题武经七书
孙子参同
武经七书汇解
兵镜或问
武经龟鉴
孙子兵法之综合研究
施氏七书讲义
孙子兵法校释
孙子战争理论之体系
孙子今译
以孙子兵法证明日本必败
孙子兵法新注
孙子兵法概论
孙子兵法新论
孙子浅说
孙子校释
孙子新论集粹
中国兵书集成
孙子会笺
墨子学案
墨子闲诂
亲士
墨学源流
墨经
孙子新探
墨辩注序
小取
大取
公孙龙子
墨辩
公孙龙子研究
战国策
白马论
迹府
通变论
指物论
名实论
坚白论
大道
公孙龙子形名发微
归藏
邓析子
五行
邹子
邹子终始
宋子
连山
杂阴阳
田家五行
五行志
五行之义
论气
五行大义
律吕新书
阴阳书
阴阳管见
皇极经世
元包五行传
五行篇
吕氏春秋校正
吕氏春秋平议
吕子校补
吕氏春秋注
吕氏春秋札迻
吕氏春秋补校
吕氏春秋汇校
吕氏春秋校释
吕氏春秋译注
吕氏春秋集释
吕氏春秋
十二纪
八览
六论
精通
明理
圆道
谕大
应同
长见
首时
遇合
贵因
察今
先识
权勋
慎大
知接
察微
知度
慎势
去宥
任数
精谕
执一
不二
离谓
举难
观表
察传
慎行
别类
疑似
长利
达郁
审为
慎小
过理
知化
不苟
似顺
贵当
有度
处方
自知
淮南子
淮南鸿烈集解
淮南旧注校理
淮南子注
务大
许慎淮南子注
原乱
俶真训
原道训
坠形训
时则训
览冥训
淮南天文训存疑
本经训
主术训
缪称训
齐俗训
氾论训
天文训
说山训
精神训
人间训
诠言训
泰族训
修务训
说林训
野老
宰氏
董安国
要略
赵氏
尹都尉
蔡癸
范子计然
上农
任地
辩土
审时
授时
水旱
力耕
氾胜之书
地广
四民月令
齐民要术
四时纂要
茶经
耕织图
禁耕
农桑辑要
农器谱
农政全书
蚕经
豳风广义
沈氏农书
中国农学书目
授时通考
黄帝内经
中国古代农书
医方
黄帝内经素问(王注)
马王堆出土医书
医经
千金要方
医说
医林改错
诸病源候论
瘟疫论
本草纲目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医宗金鉴
金匮要略
考工记
梦溪笔谈
畴人传
物理小识
天工开物
天官书
石氏星经
开元占经
夏小正
五星占
竹简历书
禹贡
汉书·地理志
水经注
九章算术
硕鼠
礼运
先知
春秋公羊传解诂
步天歌
桃花源记
神农书
镜花缘
水浒传
原道醒世训
原道救世歌
无君论
礼运注
大同书
风俗通义
昌言
续记
原道觉世训
天论
山公九原
天朝田亩制度
谴非
谈天
非相
论死
谴告
祛蔽
俗嫌
辨道论
钱神论
释疑论
答宗居士书
神灭论
达性论
报应问
辨命论
叙宅经
叙葬书
叙禄命
析滞论
卜论
天对
妖祥辨
天说
相解
郁离子
革天
续无鬼论
新世纪
辨惑编
乐记
劝学
尊师
无神论
问孔
学记
颜氏家训
难自然好学论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举贤良对策
请修学校尊师儒取士札子
朱子读书法
张子语录
学校贡举私议
象山语录
论九品中正法
评三舍法及庆历法之长短
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请申旧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
广师说
存学编
朱子语录
安定言行录
二程语录
劝学篇
五种遗规
孔子改制考
仁学
进学解
变法通议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猛回头
书
革命军
警世钟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庶民的胜利
青铜时代
天演论
中国思想通史
中国哲学史大纲
翼教丛编
古史辨
贾谊集
司马长卿集
枚叔集
冯曲阳集
蔡中郎集
张河间集
阮元瑜集
曹操集
杨子云集
诸葛亮集
王粲集
辟韩
魏文帝集
嵇叔夜集
王弼集校释
孙子荆集
阮嗣宗集
傅中丞集
张茂先集
曹子建集
潘太常集
挚太常遗书
孙廷尉集
陆士衡集
束阳平集
傅光禄集
孔詹事集
江文通集
陶隐居集
陶渊明集
何衡阳集
刘户曹集
徐孝穆集
庾子山集
薛司隶集
卢武阳集
魏特进集
东皋子集
王子安集
元次山文集
刘梦得文集
权载之文集
徂徕石先生文集
李觏集
田比陵集
柳河东集
周子全书
伊川击壤集
张子全书
司马文正公集
嘉祐集
二程集
敬亭集
龟山集
王文公文集
诚斋集
文定集
浪语集
东莱集
止斋集
长兴集
陈亮集
陆九渊集
叶适集
勉斋文集
西山真文忠公文集
魏鹤山集
鲁斋集
文山先生全集
畏斋集
絜斋集
仁山文集
朱文公文集
草庐吴文正公集
秋涧集
逊志斋集
宋学士全集
白沙先生全集
曹月川先生遗书
李东阳集
甘泉全集
王文成公全书
张三丰先生全集
泾野先生文集
胡文敬公集
心斋王先生全集
苑洛集
荆川集
王氏家藏集
顾端文公遗书
念庵文集
无何集
霜红龛集
居业堂文集
高文襄公文集
青溪文集
魏伯子文集
崔东壁遗书
章氏遗书
解舂集文钞
洪秀全选集
雕菰集
观堂集林
饮冰室合集
章太炎全集
一阴一阳之谓道
庸庵全集
孙中山全集
八卦
九五
三阳
小往大来
六十四卦
三阳开泰
天数
无往不复
开物成务
元亨利贞
上九
屯蒙
屯剥
屯否
丰亨豫大
日新
太极
太一
爻辞
少阳
见仁见智
六龙
六爻
四方
六位
乐天知命
亢悔
动静
四象
先天
同气
守常
用九
形而上
否泰
否终而泰
系辞
交泰
卦
两仪
易卜
坤元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性命
顺天应人
屈信
神道设教
物极则反
积微成着
既济
乾元
洗心革面
朝乾夕惕
乾坤
新故相除
象
履霜坚冰至
潜龙勿用
剥复
器
典谟训诰
爻辰
卦气
诗言志,歌永言
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罪疑惟轻,功疑惟重
君子在野,小人在位
惟精惟一
九德
天聪明,自我民聪明
六律、五声、八音
敷纳以言,明庶以功,车服以庸
元首之歌
民可近,不可下
火炎昆冈,玉石俱焚
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
兼弱攻昧,取乱侮亡
钦崇天道,永保天命
典刑
可爱非君,可畏非民
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
无轻民事,惟难;无安其位,惟危
惟德罔小,万邦惟庆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惟天惠民,惟辟奉天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官不及私昵,惟其能;爵罔及恶德,惟其贤
监于先王成宪,其永无愆
血流漂杵
五事
不役耳目,百度惟贞
惟天降命
天畏,棐忱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宽而有制,从容以和
毕协赏罚,戡定厥功
定命
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民之乱,罔不中听狱之两辞
刑罚,世轻世重
世禄之家,鲜克由礼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君子屡盟,乱是用长
天难忱斯,不易维王
天命靡常
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噂沓背憎,职竞由人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
询于刍荛
哲夫成城,哲妇倾城
颠沛之揭,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
五气
妇有长舌,维厉之阶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乐
体国经野
保氏
荒政十二
族师
土会之法
三命
乡八刑
大师
大史
太岁
大祝
八统
钟师
大司马
九命
大司寇
土方氏
九拜
乡士
进士
政教
礼不下庶人
不食嗟来之食
先圣先师
小宗
大宗
小成大成
尊尊
记问之学不足为师
正业居学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攻木叩钟
君子善喻
自反
辟雍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伦理
弦歌
六音
礼乐刑政
哀以立廉
宗庙
先贤
铿以立号
文治
礼者制中
温柔敦厚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士冠礼
四行
士婚礼
胎教
子民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多行不义必自毙
教化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入,利后嗣者也
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
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
国家之败,由官邪也
君人者将昭德塞违
礼所以整民也
民,神之主也
上思利民,忠也
国君不可以轻,轻则失亲
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吉凶由人
礼,国之干也
宴安鸩毒,不可怀也
以欲从人则可,以人从欲鲜济
太上以德抚民
礼乐,德之则
礼,人之干也
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定人之谓礼
使民不安其土,民必忧,忧将及王
宽以济猛,猛以济宽
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
晋政多门
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
贵贱无序,何以为国
国之兴也,视民如伤
屦贱踊贵
忠,德之正也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礼以顺天,天之道也
善人在上,则国无幸民
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
孝,礼之始
君子劳心,小人劳力
君,神之主,而民之望也
国多宠而王弱,国不可为也
智者除谗以自安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众怒难犯,专欲难成
言以足志,文以足言
善为国者,赏不僭而刑不滥
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礼,政之舆
国家之败,失之道也,则祸乱兴
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
郑人铸刑书
礼,所以守其国,行其政令,无失其民者也
本立而道生
吾曰三省吾身
节用爱人
德,国家之基也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以德
思无邪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使民以时
见义不为,无勇也
绘事后素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朝闻道,夕死可矣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父母在,不远游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德不孤,必有邻
仁者,先难而后获
枨也欲,焉得刚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知者乐,仁者寿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奢则不逊,俭则固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恭而无礼,则劳;勇而无礼,则乱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循循然善诱人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克己复礼为仁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君子不忧不惧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政者,正也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名不正,则言不顺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欲速则不达
近者说,远者来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刚、毅、木、讷近仁
言必信,行必果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不患寡而患不均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君子有三戒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君子有三畏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君子学以致其道
士见危致命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四恶
以五十步笑百步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美
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君子有九思
仁者无敌
挟太山以超北海
缘木而求鱼
与民同乐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
志,气之帅也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知言
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
出于其类,拔乎其萃
以力假仁者霸
以德行仁者王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仁则荣,不仁则辱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
关,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路矣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无敌于天下者,天吏也
四端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仁,天之尊爵,人之安宅也
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不立于恶人之朝
民事不可缓也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
性善
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
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
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仁政必自经界始
教人以善谓之忠
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
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
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
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
国君好仁,天下无敌
爱人不亲,反其仁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为渊鱼,为丛爵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善战者服上刑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男女授受不亲
自暴自弃
一正君而国定
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君之视臣如土芥,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
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
仁之实,事亲是也
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言无实不祥
义,路也;礼,门也
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食色,性也
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
舍生而取义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人皆可以为尧舜
仁,人心也;义,人路也
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
仁内义外
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
亲亲,仁也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殃民
人不可以无耻
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
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
以邻国为壑
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
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民,虽死不怨杀者
君子三乐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恭敬而无实,君子不可虚拘
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
引而不发
仁人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古之为关也,将以御暴;今之为关也,将以为暴
周于德者,邪世不能乱
春秋无义战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不信仁贤,则国空虚
仁也者,人也
圣人,百世之师
君子不谓命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诸侯之宝三
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
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堂高数仞,榱题数尺,我得志,弗为也
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
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
经正则庶民兴
养心莫善于寡欲
说大人则藐之
宗祀
经
三坟五典
四经
六经
七经
经学
十二经
九经
西汉经学
东汉经学
正义
清代经学
今古文经之争
义理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学止乎礼
养心莫善于诚
狗彘不若
定分
积靡
学而为圣人
学止于行
体用
注错
君道
有治人无治法
师云而云
强本节用
治世
制天命
形具而神生
师术有四
圣人
儒术
君师治之本
典制
虚壹而静
大化
制名以指实
解蔽
用名以乱实
稽实定数
正名
用实以乱名
正身
名实相副
万物非天不生
执一
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
明法
应天之变
天不变,道亦不变
变不易实
为人君者,其法取象于天
阴者阳之合
凡物必有合
天地人,万物之本也
天数右阳而不右阴
人副天数
性有贪仁
天人感应
天人相类
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
明于天性,知自贵于万物
三正
事各顺于名,名各顺于天
正名以明义
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揽名责实
深察名号
天不言,使人发其意
察身以知天
知先规而后为之
圣人者,见人之所不见者
阳不及则阴不萌
三统
阳道常饶,阴道常乏
信道致诎,诎道致信
性善恶混
无验而言之谓妄
言不经,非言也
变化九段说
天地合气,物偶自生
尊卑不相黩
生无不死
引名
阴主为骨肉,阳主为精神
气须形而知
精神藏于五脏
万物自生,皆禀元气
鬼神,阴阳之名也
物死不为鬼
性分三等
禀气有厚薄,性有善恶
凡人禀命有二品
国命胜人命
命由气定
凡天地之间有鬼,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
天有百官,有众星
察表候以知命
汉高于周
善恶在于教
善恶之行在于岁之饥穰
命则不可勉,时则不可力,知者归之于天
如无闻见,则无所状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日见之,日为之,手狎之
知为力
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
昌衰兴废皆天时也
凡天下之事,不可增损,考察前后,效验自列
事有证验,以效实然
事有不可知,圣人不能知
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
数存,然后势形乎其间焉
天无私,故人可务乎胜也
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
空者,形之希微者也
天地之无倪,阴阳之无穷
夫物之合并,必有数存乎其间焉
阴阳自斗
天无中无旁
生人之意
合焉者三,一以统同
师道立则善人多
惟元气存
顺化
公于己者公于人
自无极而为太极
明通公溥
二气交感,化生万物
诚者圣人之本
性者,刚柔恶善中而已
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
诚、神、几曰圣人
物则不通,神妙万物
德性之知
无欲故静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大其心
心统性情
知化则善述其事
气质之性
人化物而灭天理
凡物莫不有是性
天地之性
一物两体
见闻之知
天包载万物于内
太虚无形,气之本体
气聚则离明得施而有形
神,天德;化,天道
动而不穷,则往且来
二端故有感,本一故能合
不有两则无一
化变
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
两故化
凡气清则通,昏则壅,清极则神
物无孤立之理
性其总,合两也
妙万物而谓之神,通万物而谓之道
形而后有气质之性
学者先须变化气质
天道即性
立必俱立,知必周知,爱必兼爱,成不独成
天地以虚为德,至善者虚也
所谓诚明者,性与天道不见乎小大之别也
感亦须待有物,有物则有感
人之有受,由内外之合也
断事无失说
鬼神,往来屈伸之义
万物之变至于无穷
共见共闻说
道立于两
五行,天所以命万物者也
以奇生者成而耦,以耦生者成而奇
耦之中又有耦
性本情用
躁者必以静为主
归之太古,非愚则诬
性无善恶,情可善可恶
灭私欲,明天理
穷理则尽性,尽性则知天命
致知格物
性无不善,而有不善者才也
唯圣人乃无对于万物
安于义命
尚变者,天道也
万物皆是一理
从宜适变
天理
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所以阴阳者是道也
真元之气
天者,理也;理者,本也
凡事皆有理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惟理为实
天地之化,一息不留
无独必有对
理必有对待,生生之本也
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
极而必反,理之常也
民志定,然后可以言治
主敬
心即性
天命之谓性和气禀之性
仁者浑然与物同体
性即是理
与理为一
涵养须用敬
不是天理,便是私欲
以心知天
人心莫不有知
知者吾之所固有,然不致则不能得之
天人本无二,不必言合
须以知为本
致知在所养,养知莫过于寡欲
苟利宗庙社稷不问其素可也
非特行难,知亦难也
顺民之欲,因民之利
不正则烛理必不明
有实而后有名
仁即是觉,觉即是仁
天理人欲同体异用
道不能无物而自道
性体心用
性也者天地鬼神之奥也
天不能逃于人
以理义服天下易
虚者盈之终
天非和不立
有是物也然后是道有所措
易者天地之肖也
太极者一气之太初也
天地之道,本乎阴阳
人性虽同禀气不能无偏重
合内外之理
一动一静,循环无端
理一分殊
有此理便有此天地
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
理为气本
合天地万物而言,只是一个理
静体动用
理主动静
顿变
渐化
一个包两个
一生两
君臣父子定位不移,事之常也
形既生,神发知
天命之性
性是体,情是用
道心与人心
人为最灵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
天生之物皆是对
居敬穷理
革尽人欲,复尽天理
人主之心术说
天理人欲之辨
义利之辨
知行常相须
知先行后
行重知轻
王霸之辨
学者工夫只求一个是
推致
气禀之性可以化而复其初
格物有道,其惟敬乎
所谓礼者天理也
仁为四德之长
学者以务实躬行为本
复善
阴阳尊卑之义,男女长少之序,天地之大经也
凡有所为而然者,皆人欲之私
圣门之学皆从自反中来
心即天也
剥落
心即理
宇宙便是吾心
发明本心
欲去则心自存
明心自立说
本心
所贵乎学者,为其欲穷其理,尽此心也
先立乎其大者
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
霸者之术
义利双行、王霸并用
盈宇宙者无非物
无验于事者,其言不合
善为国者务实而不务虚
自用则伤物
心主气血
欲折衷天下之义理,必尽考详天下之事物而后不谬
尽观而后自为之
性者人之所禀之天理
言之非艰,行之为艰
分殊而理一
道者天下当然之理
敬者人心之宰
道即日用常行之理
圣人亦与人同耳
天地人之道无独有对
中无定体
心为大
六经者皆心学
儒释一贯
夫生者乃天地之心
以敬存心,以义制行
仁中自有其乐
理气未尝有异
预养
有无为一
道为天地之本
体认天理
复性
王门四句教
心、事、理合一
天地我立,万化我出
知行合一
心外无物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性无定体,论亦无定体
无善无恶者理之静,有善有恶者气之动
有是意即有是物
气即是性,性即是气
夫圣人之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人者,天地万物之心也
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
知行合一并进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
良知是自家底准则
是非只是个善恶
不行不足谓之知
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
气为理之本
理载于气
重为己之学,不重效验
气者,造化之本
不可骤变说
气有变化,是道有变化
气一则理一,气万则理万
人具形气而后性出
乱天下者,才智之雄也
广思未必皆当,而思之自得者真
性与气相资
法久必弊
天性之知与人道之知
百姓日用即道
于实践处用功
知行兼举
良知与知识有辨
育欲
良知本寂
戒慎恐惧所以致良知也
私者人之心
尧舜与途人一
道非圣人所得专也
人欲正当处即是理
有父子而后有仁之名
气质之性即义理之性
善恶之分,习使然也
《大学》言知不言行
无理胜理
火,内阴外阳而主动者也
物因心生
宙轮于宇
尽天地古今皆二
三即一,一即三
二而一,一而二
精神皆气
人之智愚系脑之清浊
圆∴三点
人欲之各得即天理之大同
动者,道之枢,德之牖
用天下之私成一人之公
所不在内,能不在外
太虚本动
天下惟器
无形之上,皆所未有者也
气者,理之依
生非创有,死非消灭
吾从其用,而知其体之有
大既有小,小即可大
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
分生分死
凡虚空皆气也
变化无常而不爽其则
有屈伸而无增减
阴阳相倚相涵
参其变而知其常
反者有不反者存
分一为二与合二以一
天地之终不可测也
形、神、物三相遇而发知觉
方动即静,方静旋动
性者,生理也
即人而可以知鬼神
珍生
性日生日成
天下变万,要归两端
天与人异形离质,而所继者惟道也
终不离欲而别有理
尽人道而合天德
践形
知时以审势,因势而求合于理
理势合一
天下以道而治
以人道率天道
名因人立,名从实起
知之方有二
格物之功,学问为主
知行相资以为用
能必副其所
知以审行
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
理者,物之固然
力行而后知之真
天下有公是,而执是则非
时在非常,虽欲守经而不得
正其谊以谋其利
言天者征于人
性、情、才、气质,一理而异其名也
非气质无以为性
践形以尽性
气质无偏恶
只向习行上做工夫
须是身上行出,才算学问
学问以用而见其得失
立言但论是非,不论异同
惟条理,是以生生
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
道之无穷而知能有限
血气心知,性之实体
欲、情、知说
体民之情,遂民之欲
情之不爽失为理,是理者存乎欲者也
后儒以理杀人
血气心知,有自具之能
性量分途
范畴表
心之所同然始谓之理,谓之义
断染
冲和
心无自体
体用不二
性觉
证会
翕辟成变
性智
扫相
矛盾论
新理学
求好之学
理
新理学的形上学
自由之路
大全
气
道体
形上学的逻辑分析
无明破除
知行各有难易
形上学的直觉表显
新心学
四境界
觉解
合心而言实在
合理而言实在
合价值而言实在
知主行从
知行永远合一
对理念尽忠
理欲调和
知行同是活动
辩证法没有定律
辩证法是情感逻辑
假人欲以行天理
道德的形上学
心灵九境
辩证法是求形而上学的方法
智的直觉
别子为宗
良知坎陷
圆善
新外王
返本开新
对列之局
静因之道
内在超越
一心开二门
大清
道
道可道 非常道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常
玄
不尚贤
和光同尘
玄之又玄
有无
天地不仁
谷神
玄牝
无私存私
功遂身退,天之道
专气致柔
惚恍
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天门
朴
静
绝仁弃义
一
道法自然
慧智出
守雌
守黑
静为躁君
自然
微明
无极
德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道常无名
上德不德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大器晚成
大音希声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无为而无不为
圣人无常心
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不言之教
玄德
摄生
出生入死
赤子
玄同
啬
报怨以德
治大国若烹小鲜
三宝
以智治国,国之贼
长生久视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损不足以奉有余
气
一元
鬼
天道无亲
小国寡民
天福
觉有八征
不传之道
神明
五遁
摇光
神人
有待
道化
天地一指
名实
六合
师心
特操
向方
遁天之刑
足性
心斋
坐驰
天理
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
散木
灵府
天机
虚室生白
滑和
真人
造物者
非人
机发于踵
附赘县疣
坐忘
太冲
雕琢复朴
常然
将迎
无朕
颂论形躯,合乎大同
性
纯白
天德
天乐
明白入素
风化
太清
鹑居食
神
至一
尾闾
天人
玄冥
大通
反真
机
天损
无形
澡雪精神
心死
天弢
天
物化
盈虚
天师
陆沉
得意忘言
太初
道术
宇宙
谬悠之说
本
卮言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天地无事
自得
敦庞
黄老之术
忘言忘象
安为动主
贵无
性其情
道以无形无名始成万物
凡物极则反,故畜极则通
无名论
崇本举末
因性说
道者,无之称也
性无善无恶
反于无
以无为本
虽所美不同,而同有所美
天下莫不芒也
小大之辨,各有阶级,不可相跂
以不知为宗
物物有理,事事有宜
无是无非
玄学
忘己而冥于自然
任天下之是非
言不尽意
几
清谈
贵无之议
才性异同
向郭逍遥义
三玄
收心离境
精气神
衡
轻重
三清
准
仓廪实则知礼节
重则见射,轻则见泄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授有德,则国安
赋禄以粟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訾之人,勿与任大
无私者可置以为政
道之所言者一也
取民有度
君节
上失其位则下逾其节
人情不二
身者,治之本也
厉民之道
法者,将立朝廷者也
宁过于君子,毋失于小人
三本
朝者义之理也
地者政之本也
四固
市者货之准也
托业于民
均地分力
化
决塞
四经
则
正天植
为兵之数
举所美必观其所终
黄金者用之量也
取人以己,成事以质
喜无以赏,怒无以杀
安高在乎同利
兼爱无遗,是谓君心
德有六兴
人不可不务
礼有八经
有众在废私
权有三度
义有七体
因于时
法有五务
法出于礼
有道者不平其称
人主操逆,人臣操顺
民化变而不自知
奸邪生于匮不足
藏于官为法,施于国成俗
尊君在乎行令
令之行必待近者之胜也
德以合人
三器六攻
人心悍
法者,民之父母也
正民之经
正者所以止过而逮不及也
有余则骄
君不私国,臣不诬能
禁胜于身则令行于民
弛关市之征
君臣之会,六者谓之谋
四民者,国之石民也
与其厚于兵,不如厚于人
修旧法择善而严用之
相地而衰征
作内政而寓军令
六柄
三选
爱民之道
叁其国而伍其鄙
争天下者,必先争人
立政出令用人道
为人君者,修官上之道
上德而下功
有道之君不言智能聪明
义礼成形于上而善下通于民
为人君者坐万物之原
君身善,则不公矣
抟国不在敦古
上有法制,下有分职
道术德行出于贤人
主身者正德之本也
中央之人
存国、定民之道
道德定而民有轨
通者质,穷者从
主劳者方,主制者圆
以德弇劳,不以伤年
君子食于道
善罪身者民不得罪也
政教相似而殊方
甚富不可使
先王畏民
民变而不能变,不可服民取信
政平而无威则不行
化变者也天地之极也
富者靡之,贫者为之
道不远而难极
一为赏,再为常,三为固然
法出乎权
礼出乎理
名不得过实
不怵乎好,不迫乎恶
正形饰德万物毕得
洁其宫,开其门
小取焉则小得福
私者乱天下者也
爱民无私曰德
水者万物之本原也
道德定于上,百姓化于下
废私立公
法者不可不恒也
仁义礼乐皆出于法
圣君任法而不任智
私者所以侵法乱主也
君臣共道则乱
治莫贵于得齐
下从而教化可成
善为国者必先富民
不淫意于法之外
以党举官则民务交
禁末作,止奇巧
粟者王之本事也
敬除其舍,精将自来
道者所以充形也
凡物之精,比则为生
心中又有心焉
敬慎无忒,日新其德
赏不足以劝善
节欲之道万物不害
牧民必知其疾
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
凡私之所起必生于主
七主
七臣
以有刑至无刑
凡人之情见利莫能勿就
九惠之教
立身于中
父母慈则子妇顺
啧室之议
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
凡人之情得所欲则乐
度恕而行
莅民如父母
兼听独断
入则务本,出则尽节
以重射轻,以贱泄平
以轻重御天下
宽猛相济
铸刑书
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
尽地力之教
名正则天下治
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
爱施俱行
示天下以无为
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君操其柄,臣事其常
明君使其臣并进辐凑,莫得专君
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法者所以爱民也
礼者所以便事也
治世不一道
三代不同礼而王
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訾粟而税
重刑而连其罪
贵酒肉之价
民不贵学则愚
使民无得擅徙
令军市无有女子
国力抟者强
常官则国治
国为善,奸必多
以强去强者弱,以弱去强者强
好言之不可以强兵辟土
国好言,曰“以易攻”
国无力而行智巧者必亡
主贵多变,国贵少变
战事兵用日强,战乱兵息国削
以刑去刑,国治
国无怨民曰强国
爵尊,上爱民
勇民使之以赏
辩慧,乱之赞也
以良民治,必乱至削
王者刑赏断于民心
舍势而任说,则身修而功寡
数者臣主之术,而国之要也
刑者所以禁邪也
观俗立法则治
民愚,则知可以王
世事变而行道异
以刑治则民威
义者,暴之道也
治明则同
圣人不法古,不修今
治法明,则官无邪
制度时,则国俗可化
王者以赏禁,以刑劝
国务壹,则民应用
抟民力而壹民务者强
功赏明,则民竞于功
人情好爵禄而恶刑罚
法平则吏无奸
任功则民少言,任善则民多言
六虱
强者必治,治者必强
俗生于法而万转
民泽毕农则富
以法去法,以言去言
罚行则民亲,赏行则民利
失守则危,释法必乱
权制独断于君则威
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
公私之交,存亡之本也
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壹赏则兵无敌
能制天下者必先制其民
壹教则下听上
壹刑则令行
生者着,死者削
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
利出一孔,则国多物
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不赏善而民善
六虱成俗,兵必大败
以强重弱,弱重强,王
强去则王
轻法不可以使之
五官分而无常,则乱
边利归于兵者强,市利归于农者富
国治而地广,兵强而主尊
处君位而令不行,则危
轻治不可以使之
小治而小乱,大治而大乱
法任而国治
霸王之道
民愚则易治
法令者民之命也
名分
遗贤去知,治之数也
国之所以重,主之所以尊者,力也
势治而治之则治
圣人以千万治天下
置法官吏为之师
贤不足以服不肖
定赏分财必由法
天道因则大,化则细
立国君以为国
治乱安危,非一人之力也
尚法而无法
凡立公,所以弃私也
闻、见、知、行
不法先王,不是礼义
用人之自为,不用人之为我
王者之制,道不过三代,法不贰后王
有法者以法行,无法者以类举,听之尽也
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元恶不待教而诛,中庸民不待政而化
天行有常
治乱非时
制天命而用之
诛暴国之君若诛独夫
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
人君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刑称罪则治,不称罪则乱;故治则刑重,乱则刑轻
世有三亡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至言忤于耳而倒于心,非贤圣莫能听
明君无为于上
贤主之经
五壅
四美
贤者之为人臣,无有二心
奉法者强则国强
君臣不同道
苟慎其道,天下可有
言默皆有责
法不阿贵
臣主之利相与异
为人君者,数披其木
循名实而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
智术能法之士
足贵之臣
厉怜王
亡、王之机,必其治乱,其强弱相踦者
三守完,则国安身荣
三劫
善任势者国安
偏借其权势,则上下易位
逆鳞
任下
明法
国有常法,虽危不亡
公私有分
人主之疾,死者不能处半
有道之君不重变法
适民心者恣奸之行
势重者,人君之渊也
君臣也者,以计合者也
同事之人,不可不察也
士自誉辩而不信
信数
万物各异理而道尽稽万物之理
圣贤之朴
危道
安术
赏罚者,邦之利器也
上下相得
守国之道
士不兼官
三易之数
至治之国,君若桴,臣若鼓
因道全法,君子乐而大奸止
七术
众端参观
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
六微
君臣之利异,故人臣莫忠
私行胜则少公功
明主表信
宁信度,无自信
独断
善持势者蚤绝奸之萌
势者,君之马也
重人
索人不劳,使人不佚
明主治吏不治民
世之治者,不绝于中
贤势不相容
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
上不明则辩生焉
仁智之行
帝王之具
不令之民
五奸
禁奸之法
圣人为治之道
四拟
乱亡之术
为政犹沐
任人以事,存亡治乱之机也
帝王之政
霸王之佐
因情
仁暴亡国
除阴奸
三节
起乱
五患
明主之国,有贵臣,无重臣
参伍之道
观听之势
条达之道
参言
有道之国
无常之国
赏誉同轨,非诛俱行
古人亟于德,中世逐于智,当今争于力
事因于世,备适于事
民众而财寡
民服于势
明王峭法严刑
儒以文乱法
国平养儒侠,难至用介士
从衡之党
王资
一法而不求智,固术而不慕信
愚诬之学
严家无悍虏,慈母有败子
明君务力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圣人不恃人之为吾善
明主不道仁义
民智不可用
大臣、左右权势息则人主之道明
官当其能
上法不上贤
以数治,以难攻
以治去治,以言去言
聚贤能之士,散私门之属
以刑去刑
法与时移,禁与能变
治民无常,唯法为治
刑胜而民静,赏繁而奸生
至治之国,善以止奸为务
任数不任人
法重者得人情,禁轻者失事实
刑赏有分
法
术
势
深督上法
事统上法
以法度治者,不可乱也
是非有分,以法断之
冠虽弊,弗以苴履
本细末大,弛必至心
树国必审相疑之势
守成
进取
善为天下者,因祸而为福
五饵
礼不及庶人,刑不及君子
礼者,所以固国家,定社稷,使君无失其民者也
礼者,所以守尊卑之经,强弱之称者也
以本予民,民大富
三表
礼者,所以恤下也
人臣之道
民者,万世之本
民者,大族也,民不可不畏也
民者,多力而不可适也
民无不为本也
天有常福,必与有德
与民为敌者,民必胜之
民之不善也,吏之罪也
吏之不善,君之过也
天下者,难得而易失
天下者,唯有道者理之
士民者,国家之所树而诸侯之所本也
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
刑罚积而民怨背,礼义积而民和亲
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
道者无形,平和而神
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德者,离无而之有
性者,道德造物
祥者,福之荣也
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
道者,德之本也
以粟为赏罚
贵五谷而贱金玉
道者,福之本
盐铁
平准
酒榷
工不出则农用乖,商不出则宝货绝
盐铁均输,所以通委财而调缓急
建铁官以赡农用,开均输以足民财
均输
富在术数,不在劳身
交币通施
民大富则不可禄使
塞天财,禁关市
士贵成功,不必文辞
教与俗改,弊与世易
以蛮夷攻蛮夷
夺农妨政
本末并利,上下俱足
治乱之端,在于本末
论者不期于丽辞而务在事实
令者,所以教民也
无法势,虽贤人不能以为治
善为政者,弊则补之,决则塞之
执法者,国之辔衔
绳之以法,断之以刑,然后寇止奸禁
明君据法,故能长制群下而久守其国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为治者,不待自善之民
世不患无法,而患无必行之法
治国之道,举直措诸枉
为人择官者乱,为官择人者治
赏以兴功,罚以禁奸
治国之道,务在举贤
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安
教令之政,谓上为下教也
青苗法
赏赐不避怨仇,诛罚不避亲戚
方田均税法
市易法
摧抑兼并
三不足
以敕代律
师出以律,否藏凶
有德不可敌
免役法
知难而退
遍知天下
明于机数
先人有夺人之心
因便而教
耕器具则战器备,农事习则攻战巧
甲兵之本,必先于田宅
备具,胜之原
无方胜之
兵者,不祥之器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不争而善胜
行义胜之理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祸莫大于轻敌
将之五德
庙算
众寡
死生之地
分数
攻守
劳逸
奇正
五危
绝地
轻地
天陷
将之六败
重地
交地
五火
五间
兵者,国之大事
五事七计
主客
卒善而养之
兵贵胜,不贵久
因粮于敌
出奇制胜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伐交
不战而屈人之兵
上下同欲者胜
上兵伐谋
称胜
以虞待不虞者胜
修道而保法
择人而任势
形人而我无形
守则有余,攻则不足
避实击虚
因敌而制胜
兵以诈立
兵以利动
围师必阙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以众击寡
兵非多益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半济而击之
理纲则纪张
杂于利害
禁祥去疑
齐勇若一
与众相得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
先为不可胜
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
上智为间
师克在和不在众
礼乐慈爱战所蓄也
师直为壮,曲为老
明耻教战
兼弱攻昧,武之善经也
兵,民之残也,财用之蠹,小国之大灾也
武之七德
用师,观衅而动
战之器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进不求名,退不避罪
武之胜
向戌弭兵
兵不戢,必取其族
临事而惧,好谋而成
四时三兴
追戎无恪,穷寇不格
安国家之道,先戒为宝
以治为胜
内修文德,外治武备
五兵
总文武,兼刚柔
用兵之害,犹豫最大
五慎
占将察才
四机
四不和
四轻二重
不卜而与之战者八
好战必亡,忘战必危
杀人安人,杀之可也
相为轻重
敬则慊,率则服
舍
不加丧,不因凶
军旅以舒为主
春蒐秋狝
五虑
击其大惧,避其小惧
国容不入军,军容不入国
不占而避之者六
战胜而强立
七政四守
赞师
九伐
恒胜有五
让威
王者之将
必攻不守
延气
恒不胜有五
五地之败
五地之杀
乐兵者亡,而利胜者辱
五地之胜
三相称
间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
威服天下
见胜则兴,不见胜而止出
三胜
凡兵,制必先定
兵本有五
将必从己先
挟义而战者,贵从我也
气实则斗,气夺则走
诛暴乱,禁不义
以武为植,以文为种
刑上究,赏下流
战权在乎道之所极
兵之道四
民无两畏
兵贵先
十胜九败
将之十过
古之善用兵者,能杀士卒之半
将之五材
八征
十害八胜
文伐十二节
善战者见利不失,遇时不移
兵之道莫过乎-
全胜不斗,大兵无创
必见其阳,又见其阴
将有三胜
十四变
三宝全则国安
得贤将者,兵强国昌
亟伤敌为上
守围城之法
国待农战而安,主待农战而尊
国之三具
爵禄者,兵之实也
怯民使以刑必勇,勇民使以赏则死
政出庙算者,将贤亦胜,将不如亦胜
战法必本于政胜
五无圹
兵大律在谨
五权
三至
用兵攻战之本在乎壹民
三疑
龟策鬼神不足举胜,左右背乡不足以专战
以德兼人者王
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六术
凡兵欲急疾捷先
猛将必发于卒伍
太上用计谋,其次因人事,其下战克
有义兵而无偃兵
卑约主柔,常后而不先
必与士卒同滋味而共安危
出军行师,将在自专
胜道不一,知者计全
无威则国弱,威多则身蹶
军以赏为表,以罚为里
兵革者国之用,城垒者国之固
乘众人之智,用众人之力
地利不如人和,武力不如文德
审因而加胜
士卒进无利而自退无畏
救边乃无患,中国乃得安宁
喜不可纵有罪,怒不可戮无辜
中国与边境,犹支体与腹心
攻是守之机,守是攻之策
善用兵者,无不正,无不奇
以弱胜强,必因势也
变主为客,变客为主
善用兵者攻其爱
土地人民必相称
好战于外,犹有胜负;无备于内,必至灭亡
时之至,间不容息
善守者守中有攻
避其锋势,与之持久
求胜非难持胜难
智足以役勇,勇足以济智
民有常兵而无常征之劳
胜不可专,败不可不专
不以法为守,而以法为用
必宜防之于海
用兵之术,知变为大
善操之将即善战之将
居重驭轻
以战为守则守固
宁蓄勇无浪战,宁斗智无斗勇
据道讨淫,不在众寡
攻者攻其心,守者守其气
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军民犹鱼水
以至实击至虚
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
兵威已震,譬如破竹
赏不遗亡,罚不阿近
兵法尚权,权在于速
理人必以文德,防边必以武威
贵巧不贵速
将不得专其兵
五兵之中,唯火最烈
素练节制劲兵
师夷长技以制夷
以计代战一当万
将必亲选,兵必自招
剿夷而不谋船炮水军,是自取败也
转馈之功,岂出战伐下哉
精练勤训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国之具
练心则气自壮
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尚贤者,政之本也
尚同为政之本而治要也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天子唯能壹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也
治天下之国若治一家,使天下之民若使一夫
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
以天为法
葬埋之法
兼相爱、交相利
义政
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
天贼
力政
鬼神之能赏贤而罚暴
置立天之以为仪法
执有命者不仁
大国之攻小国也,是交相贼也,过必反于国
义
天之所欲
墨者之法
以辞抒意
举
侔
天德
假
或
推
效
重同
殊类
为乐,非也
三表
是而不然
不是而然
一周而不周
一是而一非
法
是而然
说
指
捭阖
连横
盈坚白
大一与小一
合纵
类
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
天与地卑,山与泽平
小同异与大同异
连环可解也
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
南方无穷而有穷
今日适越而昔来
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
合同异
卵有毛
历物
历物十事
鸡三足
郢有天下
矩不方,规不可以为圆
凿不围枘
火不热
指不至,至不绝
镞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时
二十一事
狗非犬
物指
物莫非指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审其名实,慎其所谓
天地与其所产者,物也
二无一
牛合羊非鸡
青以白非黄
白马非马
大辩
小辩
无厚论
离坚白
羊合牛非马
辩者
形名
名辩
名实
辩学
名分
名实之辩
辞
两可之说
实
名学
正名审分
名
得意忘言
寻言观意
言尽意
故
克念
微言以明道
阴阳
别同异,明是非
阴阳合德
阴阳灾异说
五行
五德终始说
越名任心
方术
二神
思孟五行说
五德配五行
河图洛书
五行相生
阳尊阴卑
五胜
气化
术数
五德
二五
天符
六十甲子配五行
全人
适欲
五星术
是未尝是,非未尝非
节性
阴阳之和,不长一类
处大官者,不欲小察,不欲小智
智而用私,不若愚而用公
五行相克
全生为上,亏生次之,迫生为下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
民之所走,不可不察
强令之笑不乐,强令之哭不悲
故凡养生,莫若知本
至公
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
精气
圣人生于疾学
无为之道曰胜天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流水不腐,户枢不蝼
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
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则得教之情矣
凡物之然也,必有故
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众白也
审知今则可知古,知古则可知后,古今前后一也
知其所以知之谓知道,不知其所以知之谓弃宝
祸福人或召之也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天不再与,时不久留,能不两工,事在当之
审知生,圣人之要也;审知死,圣人之极也
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
有汤武之贤,而无桀纣之时,不成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
于安思危,于达思穷,于得思丧
刑名异充,声实异谓
因则功,专则拙
至智弃智,至仁忘仁,至德不德
按其实而审其名,以求其情
以大畜小吉,以小畜大灭;以重使轻从,以轻使重凶
名正则治,名丧则乱
当功以受赏,当罪以受罚
听于无声,视于无形
圣人之所以过人以先知
命也者,不知所以然而然者也
孪子之相似者,其母常识之,知之审也
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
权钧则不能相使,势等则不能相并
有知顺之为倒,倒之为顺者,则可与言化矣
矢之速也,而不过二里,止也;步之迟也,而百舍,不止也
巨防容蝼,而漂邑杀人
人之情,不蹶于山而蹶于垤
太上之道
有知不利之利者,则可与言理矣
两木相摩而然,金火相守而流
射者仪毫而失墙,画者仪发而易貌
究于物者,终于无为
万物固以自然,圣人又何事焉
不道之道
得在时,治在道
柔弱者生之干,坚强者死之徒
物至而神应,知之动也
守清道而抱雌节
时难得而易失
至人之治
无治而无不治
大怒破阴,大喜坠阳
实出于虚
全性保真,不亏其身
清静者德之至也,柔弱者道之要也
道德上通而智故消灭
精神与骨骸
心者,形之主;神者,心之宝
能愈多而德愈薄
政苛则民乱
言事者必究于法,而为行者必治于官
法者天下之度量而人主之准绳也
形、神、气
有术则制人,无术则制于人
食者民之本,民者国之本,国者君之本
文不胜质,之谓君子
权势者人主之车舆也,大臣者人主之驷马也
福生于无为,患生于多欲
以智为治者,难以持国
物无贵贱,因其所贵而贵之,物无不贵也
善为人上者,不忘其下
衣服礼俗者,非人之性也,所受于外也
情发于中而声应于外
若夫规矩钩绳者,此巧之具也,而非所以巧也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治国譬若张瑟,大弦絙,则小弦绝矣
法制礼义者,治人之具也,而非所以为治也
人之性无邪,久湛于俗则易
小谨者无成功,訾行者不容于众
君子不责备于一人
因民之所喜而劝善,因民之所恶而禁奸
方以类别,物以群分
为治之本,务在于安民
天地之气,莫大于和
法修自然
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
学所不学,至所欲学
神制则形从
无事而求其功,难矣
福与祸同门,利与害为邻
参五
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损
农父
农本
同不可相治,必待异而后成
农官
两坚不能相和,两强不能相服
农战
大司农
九谷
农事
籍田
农时
都水
井田制
经络学说
脏腑学说
辨证施治
富国以农
天道福善而祸淫
浑天说
客星
三垣
天文
二十八宿
二十四节气
宣夜说
初税亩
十二辰
星官(星宿、星座)
历谱
数
乐土
盖天说
华胥国
老安少怀
大同
干支
君民并耕,国中无伪
天下为公
终北国
民无私则天下一家
同利共财,同忧共乐
思
建德之国
太初社会
五斗米道
桃花源
古者无君,胜于今世
至德之世
民胞物与
海人国
太和
君子国
大人国
等贵贱,均贫富
恩旨十二条
黑齿国
西京隐乡
聚和堂
人
天人
天道
人道
形神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势
制天命而用之
天有大命
生死
人之生,气之聚也
审天者,察列星而知四时
鬼之言归也
烛火之喻
人与物同,死而精神灭
衰世好信鬼,愚人好求福
天地,含气之自然也
物无不死,人安能仙
天道日施,地道日化,人道日为
天以民为心
人事为本,天道为末
天无体唯气
人死无遗魂
物守自然,则神无所加
形神相资
形毙神散
形神相即
形既粉散,知亦如之
刃利之喻
造物者无主而物各自造
万法万性,皆自然之理也
邪正由于人,吉凶在于命
祥瑞之出,非关理乱
天道不予乎人事
天人交相胜
形质神用
由太虚,有天之名
天地,大果蓏也
造物无心
天地无心
元气之上无物
人,天地之盗也
天道无心
灾祥无定名,治乱有定象
天不故意造作
时有昼夜,物有死生
不可知,则归之命
天人之蕴,一气而已
学在官府
偶然而生,适然而成
天变不足畏
以法为教
焚书坑儒
挟书令
师法
独尊儒术
吏师制度
科举制度
五经课试法
策问
贴经
历事制
三舍法
九品中正制
庆历兴学
熙宁兴学
八股取士
成化卫学例
历事监生考核法
国子监志
续南雍志
训饬士子文
宗室官学例
洪武学令
卧碑文
博士
祭酒
太常
大司徒
学政
博士弟子
直讲
雍正谕立书院令
教授
助教
山长
教习
监生
学谕
国学
生员
泮宫
小学
序
庠
学室
校
太学
稷下学宫
荫生
国子学
郡国学
官邸学
南朝四馆
医学
算学
律学
崇文馆
弘文馆
武学
画学
三皇庙学
阴阳学
社学
四门学
国子监
私学
蒙学
私塾
八旗官学
俄罗斯学馆
义学
家学
六德
六艺
豫时孙摩
教学为先
教学相长
长善救失
师严道尊
八条目
修道之谓教
以友辅仁
有教无类
学而优则仕
三纲领
善喻
不扣必鸣
学必量力
合其志功
欲其自得
教亦多术
化性起伪
强力而行
以吏为师
隆师亲友
盈科而进
三纲五常
贪多务得
业精于勤
极问
越名教而任自然
博极群书
经世应务
行成于思
熟读精思
虚心涵咏
居敬持志
循序渐进
格物致知
交以为师
学思相资
习与性成
恒其教事
明体达用
实学实用
诸子百家
因机设教
思孟学派
致良知
儒学第三期
新儒家
宋尹学派
法家学派
儒家学派
稷下学派
管仲学派
杂家
道家学派
别墨
墨侠
兵家
纵横家
名家
中国古代逻辑
墨家
五行家
农家
古代大同思想
古代无神论
孔子教育思想
孟子教育思想
后期墨家逻辑
《中庸》的教育思想
《大学》的教育思想
阴阳家
墨家的教育思想
道家的教育思想
法家的教育思想
玄学家的教育思想
理学学派的教育思想
《学记》的教育思想
颜李学派的教育思想
事功学派的教育思想
郑学
公羊学派
荀子教育思想
魏晋玄学
宋明理学
伊洛之学
伊川学派
宋学
程朱理学
横渠学派
象山学派
阳明学派
陆王学派
荆公新学
晦翁学派
泰州学派
王学左派
颜李学派
白鹿洞书院
浙东学派
嵩阳书院
石鼓书院
乾嘉学派
茅山书院
应天府书院
紫阳书院
慈湖书院
岳麓书院
象山书院
鹅湖书院
伊川书院
濂溪书院
明道书院
白鹭洲书院
太极书院
敷文书院
东林书院
关中书院
姚江书院
鲁斋书院
五华书院
粤秀书院
鳌峰书院
二程书院
萃升书院
诂经精舍
钟山书院
海东书院
味经书院
尊经书院
学海堂
惜阴书院
船山书院
漳南书院
博施济众
安贫乐道
见义勇为
任重道远
推己及人
过犹不及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讷言敏行
民无信不立
以德报怨
勇者不惧
众星拱北
听其言观其行
见贤思齐
举一反三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知人论世
陈善闭邪
穷不失义
己饥己溺
幼学壮行
长虑顾后
跬步千里
后发制人
时用则存,不用则亡
因任授官,循名责实
不法常可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亡
佩韦佩弦
忠言逆耳,良药苦口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
甘井近竭,招木近伐,灵龟近灼,神蛇近暴
举直错枉
哀兵必胜
信言不美
虚怀若谷
欲取姑与
轻诺寡信
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功成不居
吐故纳新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诡衔窃辔
螳臂挡车
从令如流
集腋成裘
扬清激浊
竭泽而渔
峭法刻诛
潜移默化
圣人无常师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焚膏继晷
慎终如始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文以载道
社鼠
人有酤酒者
染丝
巫马子问道
击邻家之子
不龟手药
相濡以沫
丑人效颦
坎井之蛙
髑髅
傅马栈
林回弃璧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神龟
诗礼发冢
揠苗助长
汉阴丈人
攘鸡
学弈
叶公好龙
腾蛇与飞龙
一傅众咻
盗与殴
大木与雁
东野毕失马
黄公好谦
纣为象箸
鲁人徙越
相踶马
周人怀璞
棘刺母猴
处女遇盗
郑人买履
画鬼最易
矛盾
滥竽充数
竭池求珠
曾子杀彘
刻舟求剑
强取人衣
掣亶肘
荆人涉澭
掩耳盗钟
穿井得一人
杞人忧天
守株待兔
两小儿辩日
歧路亡羊
愚公移山
枯梧不祥
得遗契者
齐人攫金
疑邻窃铁
狐假虎威
生木造屋
画蛇添足
南辕北辙
鹬蚌相争
决蹯而去
塞翁失马
公仪休嗜鱼
曲突徙薪
亡羊补牢
腹下之毳
齿亡舌存
祠少求多
楚弓楚得
国宝相异
鄙人弃玉
以百姓为天
烧宝而贺
走兔与积兔
任人与任力
谁最善医
羊质虎皮
随声逐响
鸡犬皆仙
孺子驱鸡
试诗
博士买驴
阳桥与鲂
与狐谋皮
天下无马
鉴药
郑人逃暑
辨伏神
反裘负刍
临江之麋
梓人之技
恃胜失备
熟能生巧
河豚妄肆
乌鸦蜀鸡
瓠里子择舟
食鲐
蜀贾卖药
鸲鹆效言
纵兽尝人
黔之驴
蒋里善人
石氏请医
忧木参天
诸儒救国
蝜蝂传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施子美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分享到:
热门书籍
实用儿科药物手册
大戴礼记
工模具材料应用手册
六韬
塑料工程手册
黄帝内经
皮革化学品手册
医学影像临床应用手册
中国刑法实用辞典
投资大辞典
中国近现代社会思潮辞典
制革手册
常用词语搭配词典
世界短篇小说名着鉴赏辞典
当代金融辞典